【篇一:游良渚博物院】
今天,我们一家早早的乘公交车去参观良渚博物院。下车后,我们沿着一条可以遮阳的小路走,先来到一处名为“观复台”的平台,边上是一大片池塘。我走到台上,向下望去,铺天盖地的碧绿荷叶和粉的发紫的荷花映入眼帘。别样的美丽。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下来就进入了今天的正题——良渚文明。进入博物院一种远古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令我感觉身处文明的圣殿、文化的殿堂。安检时,我抬头看了看安检器上的人数统计,有七百多人!看来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但丝毫没有阻挡大家对参观的热情。
首先是1号展厅。介绍的是良渚文化中的玉文化。玉器在当时是礼器,有些是祭天祭地用的,有些是装饰品,是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陪葬品。通过参观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眼睛——竟能分辨玉的优劣跟现代机器几乎一样准确;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灵巧双手——竟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玉器;还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毅力——用绳子石子在坚硬的玉石上一点一点的打磨成那些精美的玉器,那要花多长的时间啊!玉,就是良渚文化的瑰宝。
走着走着,我就来到了考古体验展厅。展厅内讲述了考古的全部过程以及考古与寻宝、盗墓的区别。还有一个考古知识小游戏。
吃过中饭,我们便开始参观2、3号展厅。
2、3号展厅主要讲的是良渚时代古人的生活及工具的介绍。还介绍了当时人们的水利工程跟现代已经很相像了。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它是夏朝古城的三倍大,足足有800平方公里。当时的人们为了防止洪水入侵城内便修筑水坝,成功控制了洪水。他们修筑水坝的地方很科学。他们还修筑城墙,挖护城河。当时良渚古人已经有了犁了,不过当时的犁是人拉的,而不是牛拉的。良渚的人们不但水利工程做的好,城内也是很繁荣富足和安全。良渚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良渚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见证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创造和智慧结晶。
【篇二:南京博物院】
暑假,我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它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13万余平方米。
走进大门,一幢气势宏伟的中式建筑就出现在眼前。左右各有4根红柱,中间上方写着金黄的“南京博物院”五个大字。这幢建筑十分对称,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严谨。登上门前的台阶,就能感受到南博独特的古典气息。我先去了历史馆,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藏品,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代:编钟、江豚形陶罐、青铜金银立鸟几何纹壶、金缕玉衣……不计其数。其中有十八件“镇馆之宝”,新石器时期的玉串饰,西汉的春秋金兽,清代的金观音菩萨立像等等,十分精美,还有不少是国宝级文物呢。
接着,我走进奇妙的数字馆,它把古代的名画变得动起来了,还有与历史相关的小游戏。数字馆分为实体馆和网络虚拟馆。实体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尤以江苏为多。网络虚拟馆则以网络为平台,打造永不闭馆的“网上博物馆”。
而我最喜欢的是民国馆。它还原了民国时期的市民生活。有火车站、邮政局、客栈……十分逼真,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陶罐呢!这里充满着浓浓的民国气息,走进来就像穿越了一样。我仿佛也变成了当时梳着麻花辫,穿着蓝衣裳,背着小书包的女学生,快乐地在南京城中穿梭,无忧无虑地过着生活。一会儿去邮局看看有没有信,一会儿去书店看看新书,一会儿约上几个伙伴去逛街。就像沉浸在梦中,久久不能忘却。
走出南京博物院,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有惊叹,有喜爱,有向往……
【篇三:探访良渚文明】
良渚,作为江南新石器文化遗址第一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出土的玉器、陶器,均为江南最完整的文物,代表着一段历史。
进入了展厅,良渚文化的发现者施昕更,正在满面笑容地对着我们,好像在说:“良渚文化中有许多未能解出疑团,正在等待着你们去发现……”
石犁、石斧、石锛、石镰……随着一件件器物的展出,漫漫历史像电影一样快速地播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看,那位妇人正手持石镰收割着水稻,她满脸汗水,却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瞧,那位壮汉正用石斧砍树,只见一斧劈下,树干“轰隆”一声断成两截……
玉器上的人神兽面纹更令我们惊讶!看,那些雕刻是如此地栩栩如生,仿佛神兽随时要向我们冲来。真是不可想象,在那个年代,良渚人居然能雕刻得如此逼真、如此神似,良渚人是用什么工具雕刻呢?又是什么人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能呢?随行的老师说,这些纹路象征着良渚文化从野人时期进化到文明时期。
当年的良渚人还崇敬“神”。当良渚人抓到兽物时,通常是先拿来祭祀,而不是直接食用。比如他们用弓箭射死鹿,会将它放在桌上,供着所谓的“神灵”。
而对“神”的崇拜,更加证明良渚人是“文明人”,他们有完善的社会体系,他们懂得如何生火、造房、狩猎、种菜、制作农具,他们甚至还知道如何建造一座城墙,如何防御远处的敌人,这与同时代的文化相比,已是非常先进。
天道酬勤,拼搏进取,是良渚文化能如此发达的重要原因。通过这次探访,我对良渚文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离开良渚,回眸施昕更老人的雕像,我默默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守护着这一方文明,让它永远不会消失……
【篇四:山西博物院游记】
星期天,风和日丽,我和同学们来到山西省博物院参观。
刚下车,一座倒梯形的建筑物映入眼帘。走进一看,建筑物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有六个金色的大字——山西博物院。
博物院的周围种着许多树,置身于这些树丛中,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博物院大约藏有珍贵文物四十余万件,其中四千多件被分置在十二个展厅内向游客展出。
由于时间不够充裕,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其中四个重要展厅: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佛风遗韵。
如果让我百里挑一,从几十万件的文物中挑出一件,我一定会挑出鸟尊——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鸟尊,得名于它的外形,前半身为鸟,后半身为象,鸟身和象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鸟翅膀做大象的耳朵,象鼻子为鸟的尾巴,将二者合一。在鸟背上立着一只小鸟,而这只小鸟是鸟尊的盖子,打开盖子,是鸟尊的口,通过这个口可以倒入液体。
鸟尊区别于其它的酒樽的地方,在于只有倒酒的入口,没有出口,这是因为鸟尊是古代祭祀用的盛酒器,只需倒酒入尊,不能倒出酒。
鸟尊的设计之精妙,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这次博物院之旅,使我明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所知道的微不足道。我以后要继续学习历史。
【篇五:游良渚野芦湾】
“太好了!”“呀!”哎呦喂!红领巾队长学校的孩子们又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今天要去良渚的野芦湾活动基地啊!不多说了,出发去看看吧!
毛茸茸的熊童子、小巧的小球玫瑰、圆圆的福娘……这是在多肉海洋里畅游吗?你猜对了,这是专门种植多肉植物的大棚。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多肉植物,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还自己种了一盆多肉呢!肉肉的枝条,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哗啦啦!啊!又下“泥点雨”了!唉!这些孩子,只是捉条泥鳅而已,至于这样吗?有的一捧就是四五条,甚至七八条,有的却一条也捉不着,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只能盯着泥水发呆,那样子沮丧极了……
尽管天非常闷热,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都玩得很嗨。在免费采摘区我们采摘的蔬菜装满袋子,有茄子、丝瓜、苦瓜、葫芦……我们团队所有队员相互分析劳动成果,一根丝瓜一人一段,可以分给三个队友,在这时候三分之一的丝瓜能否带回家做一个菜,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蔬菜,更多的是友谊。
美好的活动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见!野芦湾!
【篇六:参观四川省博物院】
春节大假,妈妈带我去家附近的四川省博物院参观。
一走进博物院,就看见到处都挂着红彤彤的灯笼,真是好喜庆啊!妈妈说博物院的标志是四川两个字上下结构组成的,就像古代的一个大鼎。进入博物院大厅,看见好多分区,有汉代陶石区、书画区、陶瓷区、青铜器区、张大千书画区等等,假期中来参观的人真是络绎不绝啊!
我们走进陶石区,居然误打误撞碰上了一个雕刻着各种花纹的石头棺材,吓得我半死,妈妈说:“古代的人就躺在里面喔!”“可能李白也在里面吧!”“这是四川汉代的石棺,李白可是唐朝人呢。”妈妈拍拍我的小脑袋。随后我们又走进另一区,一进门就看见四个可爱的矮矮的小陶人。两个在击鼓,两个在唱歌,有的挤眉弄眼,有的哈哈大笑,就像在舞台上演出一样。我仔细看了一眼解说牌,原来是“汉说唱俑”,古时的俳优谐戏表演,而演出者多是侏儒。妈妈说:“你看说唱俑笑嘻嘻的,但他们都是侏儒,其实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呢。”唉,可怜的小人们!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张大千大风堂书画区。各种绘画书法形象生动,张大千的佛教画非常精美传神,我暗暗地说:“真不愧为一代大师啊!”
原来四川省博物院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啊,它不仅科普了我的历史知识,而且开阔了我的眼界,我今后一定还会再去参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