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少共国际师有感】
11月20日晚,我校“两一”,“两二”的学生集中观看《少共国际师》这一电影。电影放完后,大家都似有感慨,我也有。
《少共国际师》的男主人公名为肖孟秋,电影中称为“秋崽”。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电影刚开始,秋崽的母亲为了护送情报而死了,秋崽看到母亲尸体后,便撕心裂肺地喊了起来,后秋崽完成了情报护送,誓要当红军。他才十几岁就经历了这些,更何况在当时的二次革命,有数不尽的孩童经历了战争。秋崽加入了列宁学校,良乾星是他们的先生。那时的良先生,仍存在着强烈的封建思想,一度被学校辞退。他是一个好先生,以至于最后,为了给师生们拖延时间,被烈烈大火活生生的烧死了。他墓前的遗物便是他那一直戴着的圆框眼镜,是被烧变形的一副眼镜,良先生为了他们,牺牲了自己。这奉献的精神,这高尚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电影的最后,一张照片震撼了我,那是秋崽的娃娃亲对象——苦妹,她为了秋崽守望了七十年,终身未嫁。为了坚贞的爱情。
电影播放完,大家鼓起了掌。这部电影给大家带来了震撼,也告诉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优秀的品质,应更加努力!
少年强,则国强!
【篇二:国际美食节】
12月4日,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大石那里吃国际美食节的佳肴。
我们首先去排队。一过去,我感到惊讶,下巴都快掉了下来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里人山人海,恐怕等半个小时才能进去呢。
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总算进去了。
一进去,我就看到了我最爱的大薯片串。这些“大块头”有着一连串的薯片,好像龙一样,中间有根下粗上细的棍子插上去,薯片是椭圆形的,一端的后面露出一条小尾巴和下块薯片连接在一起,一块薯片上就有着许许多多的、突起来的、大大的小圆点,红色的番茄酱从两边流下来,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冲过去,买了一串。刚拿过来时,我的鼻子就已经闻到了那浓浓的薯片味和淡淡的番茄味,就好像要让人一口吃下去一样。
闻到这时,我的心情真是非常的激动,接着我迫不及待地用牙齿咬了一口,用牙咬时,我感觉薯片是外脆内嫩,因为刚咬时,我听到了“咔嚓”的声音。当我咽下去后,嘴里还散出了轻轻余香,余香是薯片和番茄的味道,既香又酸酸甜甜,让人不开心的心情顿时没了。
接着我又看见了羊肉串,我买了两串,左咬一口,右咬一口,一下子就被我吃完了。
然后,我再往里面走,又看到了板烧鱿鱼,就去买了串。鱿鱼刚吃进去时,是觉得有点甜,但后来,我嚼着嚼着,里面的味就流了出来,我就感觉好辣。
当快要辣成香肠嘴时,我就赶紧地去买了一碗莲藕汤,再把汤喝完莲藕吃完后,我就觉得不辣了。
最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2月4日的那个时候,我非常开心、激动,此时此刻,我的笑脸就像花朵一样绽开了。
激动地好像要飞到天上去了一样,既激动又开心,好像要我把“大块头”一口吃下去一样。
【篇三:汉字与国际】
汉子,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伴随着中国历史流传了五千年。一次次改革,一次次创新,中华的语言逐步完整,直到今天。汉子的发展之路,充满了艰辛,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中华钻研、国外研究的研究的语言。
你可能认为,汉子太简单,可你不知道他的发展之路充满不平,不要小看汉字的历史与文化。
从甲骨文,到金文,直至现在的楷书,及楷书分的正楷、行楷与草书。从文化统一,到春秋、战国的分裂,再到秦新的一轮统一。从创造、发明,到整理、改进及简化。回望文字,从它的出现到现在真的不容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革命的激进人物,打着汉字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第二次对汉字进行了简化。由于简化得过于简单,使用中过于混乱。中途废止了这个方案。汉字再一次侥幸生还。但后果非常严重,以至于现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书写汉字时,经常出现错别字。
同时,新旧时代更迭,新兴的一代精英,不知是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还是救国心切,反正把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一切衰败、落后的东西全都归咎于了汉字。
汉字经历了不少磨难。
可汉字的磨难可不是白受的。当今社会,汉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享有很大的美誉。
在中国,汉字是社会上唯一用语,不掌握它,你无法理解他人,他人也无法理解你,更无法在公共场合活动,更无法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国内任何地方都会被嘲笑。汉字就是一张通行证。
而国外,那些外国人虽然不在乎中国文化,可却“爱”上了这刚劲坚毅的“方块字”。国内外都有教老外汉语的培训机构。横、竖、撇、捺都在被国外效仿,如:日本。在唐朝时,日本就效仿汉字创出日语。
中华汉字,凝聚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中华汉字,智慧密码,还将谱写不朽的文化。
汉字,将在中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