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渔歌子》之联想】
西塞山高高的拔地而起,绿绿的衬衣上点缀着点点花斑。高高耸立的山前,几只白鹭展翅高飞,自由自在的,一会儿在山顶上,观赏山前的美丽景色;一会儿在半山腰,与小草弟弟交流它看到的如诗如画的西塞山;不一会儿又飞到河岸,俯下身子,与溪水来了个亲密接触。白鹭们还时不时来一个俯冲,接着又是一个急速往上飞的动作……。
山脚的风光也无限好。小溪流被评委选上演奏家后就每天带着桃花姐姐送给它的花发夹,哗啦哗啦的弹奏出美妙的圆舞曲——-《春之歌》。溪底的小沙石,小野草等植物都可以让人们的肉眼一清二楚得看见它们在挥着双手,跳着舞蹈迎接我们的到来。
小溪里的鳜鱼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它们从早到晚,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环境优美的地方,真是幸运呀!看他们长得多么肥,多么美。它们一会儿来个鲤鱼跳龙门,一会儿探出头来在水面上玩吐泡泡的游戏,一会儿又和一大群的伙伴跳舞呢!刚好与“演奏家”组成了音乐团队。
岸边的桃花更是引人入胜,一排排地给小溪演奏家戴上围巾,这样,听众们就会越来越多呢!那盛开的桃花一片片的飘落下来,就像下起了桃花雨似的,落在湖面上,落在小溪旁,落在渔船里,落在……
在这么美的景色里,怎能少得了正在钓鱼的渔夫呢?渔夫们一个个穿着绿蓑衣,头上戴着自己做的青笠。当一条条肥肥的鳜鱼上钩时,心里就乐开了花。这时,白鹭就会飞到渔筐的边沿,好像在说:“你好,我想和它聊天,可以吗?”它们也都知道,渔夫没说话就是允许了。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叫我怎么不赞美你,不想投入你的怀抱呢?
【篇二:剪纸联想】
中国剪纸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美不胜收!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十分丰富、精美的剪纸。
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剪纸:鸳鸯戏水、喜雀登枝、民族舞蹈……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幅:一个可爱的蒙古小姑娘身穿花布衣跪在一张手工编织的精致的花地毯上,在一张印着花纹的台子上翻看着一本书,脚边还放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缝着蝴蝶花纹的门帘外,一朵朵盛开的喇叭花包裹着蒙古包,美极了!
看着这幅栩栩如生的剪纸,我的脑海里映现出一个动人的故事!从前,有个蒙古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埃尔娜。她是一个贪玩的小姑娘,不爱读书。她妈妈看她这样很是着急,但也十分无奈,能用的办法都用了。可埃尔娜还是不肯读书。一天,埃尔娜跟往常一样,扎好辫子,带上玩具,骑着她的心肝宝贝凯琳,一起去她和小伙伴们集合的地方。可到了那儿后,埃尔娜却没有看见一个小伙伴。正当她哪门的时候,远处传来了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她循着声音走过去,来到了一个蒙古包前。她向里面张望着,发现她的好朋友们都在里面读书,她坐在蒙古包旁,等她的好朋友出来陪她玩。可渐渐的,她被里面的读书声迷住了,一动不动的侧耳倾听,到后来她甚至闭上了眼睛,沉浸其中,感受着读书的美妙。
【篇三:水的联想】
目睹一场美丽的邂逅,更如一股清流席卷而来——它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到我们不同人的身边,以不同的感受来刺激着我们。
——来自一滴水的联想
水真常见,我们喝的,我们用的,我们看的都是水。我出身于一个古老的水乡小城,“水网密布,河湖众多”,还真的不差。水在这里安静,温婉,宛宛的清流,缓缓流经整个城镇。不知让多少北方人所惊羡。如果是一滴水,它也有它的性格。明代徐霞客以出走的方式迷恋于山水之间,遍访名山大川,考察社会风俗。
我出自于一滴水的联想,循它来到北方,这滴水的性格真是难以琢磨,它有着宏伟的理想,想做一滴奔放的水,想翻腾,想叫嚣,但它又怕像黄河那样虽激起九曲激浪,却有时危害了两岸的百姓。
站在黄河边上,真实感受到了李白所述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之声,铮铮如铁骨;水之色,瀑风生烟。鸿雁长途,看到的大气、绵延不断。黄沙入水千甲穿,如中流砥柱——我们的母亲河。
水随着这地势,冲积而下。河边的村庄受到了滋润,但何时的凌汛却也不能免遭一难。何不好好地做一曲细流呢?水?
涓涓细流,从山间而落,深山中,清澈如天籁般,纯净,透彻的“叮咚”声,细细的吟声,如花季少女般,也是自然界中的一大奇景。如果你能够尝试着静下心来,尝试着放慢自己的快节奏,你会发现生活中会有许多的风景,哪怕是宏观上的,还是细节上的,流露的都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爱。
水之光,水之色,只是一小部分。水之奇,水之美,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篇四:绿的联想】
又是一年春华时,芊蔚何青青。校园里的草木都绿了,绿得清淡,而且质薄,在绿色的梦幻里,它用心地渲染出春天的模样。
卢梭说:“田园和野郊生活的纯朴总有某种令人感动的东西。”我想这令人感动的东西应该是由汗水和泥土浇灌出来的生存的伟大吧。长大后,我对绿色的理解不只是幸福、快乐这么简单了。绿色,它还是旺盛生命力的代表。就如小草,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相反,如果当时小草没有挺过野火的磨练,那它就得不到我们的赞颂,它也就不会成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而人类呢?如果我们经不起大风大浪,如果没有失败的经历,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
清纯、淡雅的绿色,就像一只大手,牵着我度过一段快乐时光。同时,它也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丰富的联想与深刻的反思。
【篇五:《渔歌子》改写】
黛青色的西塞山静静地横卧着,山前一行白鹭展翅翱翔,给天空增添了无限生机。山脚下有个小村子,村前有个湖,小湖边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正值暮春时节,正是鳜鱼肥美的时候。青绿色的鳜鱼在清澈的湖水里游来游去,追逐嬉戏。一会儿跃出水面,好奇地张望着美丽的大自然;一会儿又钻入湖里,潇洒地来一段潜泳;一会儿又调皮地追赶着湖面上粉红的桃花瓣儿……
湖面上,有一叶扁舟,舟上坐着一位老渔翁,他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正在悠然垂钓。只见他不紧不慢地甩出一根鱼线,又不疾不徐地端起一盅酒,细细品味,似乎并不在意那鱼儿是否上钩。呷了几口,抬头看看天,又望了望远处的西塞山,不禁嘴角上扬,心中暗想:“这青山碧水,这如画美景,好似世外桃源,世上还有哪个能如我这般,自在潇洒,此生足矣!”
正陶醉于山水间,天空突然飘起了绵绵雨丝。这蒙蒙细雨笼罩在天地之间,像给大自然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远山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美感;湖面也变得烟雨迷蒙,如梦如幻,犹如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卷,纵是天下的丹青高手,也难以将其描摹尽致。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翁眯起双眼,远眺青山,信口吟道。他似乎没有收竿归家之意,反倒又斟了一盅酒,细细地品,慢慢地赏,悠悠地等……温柔的雨丝飘落到他的脸庞,他都浑然不觉,一副与世无争、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
这真是——“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与其说渔翁在钓鱼,不如说他是在“垂钓”人生。这样的无羁无绊,这样的悠然自得,这样的随性豁达,真是令人艳羡啊!这位老渔翁不是别人,正是自称“烟波钓徒”的唐代大诗人张志和。
【篇六:改写《渔歌子》】
春姑娘,带着她那崭新的画笔来到了大地,把大地装饰成了一片仙境,也把西塞山打扮成了一片“人间仙境”。
春天的到来,是被白雪覆盖的西塞山恢复了生机。那挺拔的大树,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发放在欢迎春天的到来。鲜亮的小草上,晶莹的露珠在滚动着,折射出耀眼的光辉。
在那西塞山前,白鹭在天空中只有的飞翔,它们犹如圣洁的仙子,在天空中玩耍。只见它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在天空中嬉戏;有的在水面上疾飞,溅起了无数的水花。
在西塞山的对岸,一群桃花很容易吸引了眼球。走近看,它们有的还是花骨朵,吸收着阳光中的养分,希望快点开放;有的开出了两三片花瓣;有的已经发育完成,绽放着笑脸。一阵微风吹过,许多花瓣落下枝头,打了几个转便飘落在水中。
突然,河面上出现了几个胖胖的“气球”——鳜鱼,它们有的在水中觅食;有的和桃花在一起,仿佛在窃窃私语;还有的从水面钻出,然后又扎入水里,好似表演杂技。
过了一会儿,湖中央出现了一叶小舟,小舟上的渔翁盘坐着,眼睛紧紧地盯着水面。忽然,鱼线动了起来,渔翁见了,心里想:今晚得晚餐有着落了!脸上也不禁笑起来。就在这时,鱼线摇的幅度越来越大,渔翁赶忙收线,一条肥美的鳜鱼便摆动着尾巴出了水。微风拂过渔翁的脸,天上下起了细雨,可是,渔翁还不愿归去。渔翁之所以不愿意离去,是因为他也被西塞山前的美景所吸引了!
我爱五彩斑斓的春天,我爱鸟语花香的春天,我爱生机盎然的春天,但我更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