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双凤羊肉面】
双凤羊肉面是太仓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它拥有许多的营养,尤其是羊肉,能温补气血,调节皮肤生理功能,缓解皮肤的老化过程,富含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呢。
相传在100多年前,有一位姓孟的师傅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双凤古镇西市档开了一家面馆,因其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使得“双凤孟家羊肉面”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上的冬令特产名吃。
双凤羊肉面的汤味儿好,看相也好。一根根白色的面条浸在褐红色的汤里,一片片泛白的羊肉伴随着绿色的香菜,泛紫的洋葱散落在其间,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双凤羊肉面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准备一个大锅,盛点水煮沸,抓一把面条放进去,在锅里来回晃动,烫上三四分钟,面再倒进碗里,加上汤水,撒上切好备用的熟羊肉,香菜,大蒜叶,还可以放一些醋呢,喜欢吃辣的客人还可以浇上一勺红红的辣油,一碗热气腾腾、色香味形样样俱全的双凤羊肉面就做好了。
记得我第一次吃羊肉面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那天早上,因为太饿的关系,吃双凤羊肉面时,筷子夹起就吃,但是面很烫,一口下去赶紧吐了出来顿时就感觉舌头麻麻的,把我粉嫩粉嫩的小脸憋成了一个“大花猫”,弄得狼狈不堪啊。
这就是我们太仓著名的风味小吃—羊肉面,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来尝一尝呢?
【篇二:大肉面】
万家灯火早已湮没在凉风之中,大地还残留着一丝余温,慢慢的,慢慢的,吞进我的心头,吞进了我的热汤之中。
记得第一次吃面时,稚嫩细腻的小手抓不住那顽皮的筷子,自然吃不到那美味的面条,我急得留下了眼泪,妈妈挽着我的袖套,对我唱:
“风儿吹吹,雨朵掉掉,宝宝不哭,要吃面条。”
学会用筷子之后,我便爱上吃面条,特别是那一碗爽滑入口的大肉面,让人垂涎三尺。鲜红的肉透出浓浓的卤香,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刚下的面条烫,一不小心嘴就烫出了一个个水泡,我就经常被它烫到,但是美妙的歌声总是萦绕在我的耳边——
“风儿吹吹,雨朵掉掉,宝宝不哭,要吃面条。”
全中国有许多菜系,我们这边属于徽菜,但是大肉面一反徽菜温情淡雅的风格,辣味十足,要配上本地的采石矶茶干,那就是色香味俱全。
阿妈在做面时,对于面粉的要求极其严格,一定要面筋质含量适中,颜色淡且清的好面粉,她跟我说,有些面馆为了省钱,买劣质的面粉,她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她认为来的都是客,都有权利吃上一碗地地道道的好面。
她每天坚持自己熬制大肉,红烧五花肉是一道极其讲究的过程,烧长了,容易化,烧短了,容易硬。看着她劳累的身影,我想那锅里装的,是妈妈的汗水吧!
客人来了,阿妈拿出最热情的态度服务,并且烧面的时间也很短,这学问还是藏在面里头,面条下热锅一分钟就能捞上来,再加上大肉,汁浓味醇,闻闻就流口水。
拎着手中的大肉面,阿妈已经在门口等我,看见我手中的面,一言不发的接了过去。
“妈,没什么,跟您做的差远了。”
但她还是热泪盈眶,我凑到她的耳边,就像小时候,她对我一样——
“风儿吹吹,雨朵掉掉,阿妈不哭,要吃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