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网络之外,心之归宿】
计算机的诞生,似乎将世界上的一切地点都安置在了一张可以无限延伸的网格之上,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张网格的持有者。毋庸置疑,网络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保持一份清醒,懂得及时从虚拟世界抽身而出,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诚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被信息的洪流裹挟着盲目的向前赶路,全然忘记了追逐人类起源最初的谜团和终极的哲学命题。我们是谁?我们又为什么而活?相反,人们往往热衷于时时刻刻关注网络八卦的风吹草动,一旦有任何风波迭起,他们总会毫不犹豫的站好队,纵然对真实情况一知半解,对是非黑白心存摇摆,他们也能自以为是的高举正义的旗帜,义正言辞的指责,甚至恶意攻击那本有可能是无辜的受害者,这种缺乏理性思考的行为直接导致他们成为舆论的推动者,谣言的散播者。网络的便捷性不仅使人们日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得他们养成了思维上的惰性,一步一步的丢弃思考的本能,迈向无知的泥沼。当肤浅成为流行,深刻的思想在书页里无人问津,那么,这将是一个也许富有但平庸的社会。
因而,我们需要跳脱出舒适区,在书籍中寻得先贤圣人智慧的结晶,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社会中具有清醒人格的知识分子。一如赫尔曼黑塞所言“我认为生命是一连串生生不息的思索,了解,觉察,抉择,创造于精进的循环过程”他知道,热闹的时候,我们的感官常被外物所牵引,我们的思绪常被他人所左右,只有当一切都重归宁静,当内心的喧嚣浮躁都被一份虔诚的求知之心所抚平时,我们才能洞察生命的狭隘,挣脱集体价值观的束缚,甚至卸下世俗的重荷,成为真正的智者。
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时刻保持清醒吧。毕竟网络之外,才是心之归宿。
【篇二:归宿】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听到《故乡的云》这首歌,就会热泪盈眶,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静下心来,翻开历史的书页,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好像禾苗的根就在土里一样。虽然我从上小学时就远离了农村生活,在这个城市发芽、生长,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数以万计的务工人员从各个角落涌进城市,几经拼搏与努力,在这个城市安家落户,从此脱离农村生活。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人的身份的一次转换,是人生渐行渐变的开始。可在我来说,人生不能没有农村生活那一站。每次放假,妈妈总带我到乡下外婆家体验生活,对于父母们艰辛的体验是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哪怕到了城市,只要本心没有改变,还是会留恋生根的地方。我常常疑惑:大都市的人们,他们都是从何而来呢?原始社会农耕火种的岁月,好像还没有城市吧!现在我也生活在城市,住在离地三尺的楼房,我的双脚只要一天没踩在地面上,我就会觉得我的身体还是悬在半空中,上不接天,下不接地,心里总不踏实。
从小到大,听到的最多的话是:走,上城里去,上省城去。或者说,下乡去,下放到农村去了。这一上一下的距离在人们的心里究竟有多远呢?城里人的灵魂中已经不约而同地表现出这样一种观念:我是城里人,城里才是我的家。
然而这里,钢筋水泥构筑的房子,冰冷而坚硬,车水马龙装点的繁华,喧闹而嘈杂,匆匆而过的人们流露的是疲惫、麻木与无奈。“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生活消失了,左邻右舍的心也好像隔着坚固的防盗窗、防盗门那样,虽然彼此天天相见,但彼此却很陌生。我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过,这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吗?在富足的物质生活圈养中,在物欲横流的名利场上,在周而复始的得与失中,我们分明迷失了方向。
到这时,我才发现,我们原本是倦飞的归鸟,恋渊的鱼儿。我们多么渴望自然与纯真,渴望亲情与信任,渴望原生态与绿色食品,更渴望生命在原生态下的自由与朝气。我们原本可以简单生活,去感受田园风情,触摸自然,让山野乡村的风吹走生活的繁琐。在碧绿的田间,在蔚蓝的天空下,在山与水的灵性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让放逐的心灵回到最初的宁静与平淡。
人生在世,飘忽不定,蓦然回首中,在都市的天空之外,有更高更远的天地,那是我们灵魂快乐的归处,是梦想中的家园。
因为我的根在农村,我注定要回到那儿,那是我永远的归宿。
【篇三:归宿】
中学校离家很远,父母亲不得不提出搬家。老房子就那样闲置着了。母亲提出把旧房子租了去,父亲硬是不肯,也是,没有人会肯把自己住了10多年的房子租了去了。父亲想让祖父母住旧房子,可是他们也不肯离开他们的房子。
我倒是高兴的不久就可以住新房子哩。新房要比老家小一点,我也是不在乎的。可是我在新房里却总是睡不着的。在家里父亲都是睡沙发的,可到新房里却不肯了,抢占了一个床位去,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呼噜声,只好跟我挤着睡。我自然是不高兴的,在老家我是独自睡最大的床位。老家的卧室外就是马路,听着听着窗外飞驰过的汽车声,我有时便那样睡着了。新家却是不同的,要比原先格外的安静,这确实有些让人有些不安的。有时我醒了,模糊中自己还在老家的大房间里呢。
我这个人是极挑食的,宁死也不肯吃我不喜欢的食物。我是喜欢吃小学旁的早餐糯米饭。小学旁是有两家早餐店,一家总是很火爆,一家总是冷冷清清。我倒是至今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反正我倒是没有到冷清的那家店吃过的。这家店的糯米饭看上去是和别家没有什么两样的,可拌在饭中的汤却是浓厚的,汤是只有肉末和蘑菇的,可拌在饭中却美味了,这时候油条已经软下来了,嚼起来便不会发出响声了,这时油条泡了汤喝,便怎么也吃不腻了。新家楼下没有传统式的早餐店,只有一家一鸣真鲜奶吧,我倒也是喜欢吃的,只是吃久了便会腻了。
老家的阳台望去便是大路,一到晚上便车水马龙,夜晚的街道便好似繁星点点,让人眼花缭乱。父亲还抽烟时,常常躲在阳台上抽烟或是打电话。台风在打时,窗户便咚咚地响。老家的门推动时总是吱吱呀呀的响,写作业时响,不写作业时也响,现在搬了家,写作业时没有了那响声,反倒有些孤独罢。
新家只有一点倒是比老家好,我是可以自己走去学校的,那样便可以比别人多睡会儿,这点倒是好的。初中学习是苦的,我倒学会了“努力学习,倒头大睡。”
最奇怪的一点,是原来被我们称作家的地方,现在已被我们称作老家,伙或半腰桥的那栋房子了,以前经常光顾的店也可能会有三年不再光顾了。从前常读的书都被遗忘在老家,搬来新家的的却只有新书。好似我们一家三口,就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彻底人间蒸发了。好像从老家远行到好远的地方,经过长长的旅途,总算到达了终点罢。这倒是有一股隐居山林的味儿。为什么住不惯新家呢?有时我想。也许是因为心吧。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所住的斜月三星沟,一撇三点也是心。到头来,或许是我远行的时候,把心落在家了吧。
【篇四:我的归宿】
是什么让我把烦恼当做一阵清风一刮而过?是什么让我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是什么让我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是家——我的归宿!
遇到困难时不曾惧怕,因为我想到了家。
刚踏入高中的校门一切都那么陌生,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课本,甚至连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挑战,可我没有一刻是害怕的。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总想到家里那纵横丝纹透出点点幽深的石板;想到家里那棵梧桐树树枝摇动,沙沙作响的声音;想到奶奶那饱经风霜眼角的皱纹……想到这些似乎充满了力量,让我不畏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我走出了我家,却没有走出心灵的归宿。家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向着终点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免不了许多困难,许多风雨,家则是我们永远的庇护所!
遇到挫折时不曾迷惘,因为我想到了家。
课本知识点越来越深,越来越难理解,数学听不懂,英语听不进、物理化学听天书。考试成绩更是惨不忍睹,语文四十分选择题只得二十分、英语还不到及格线的一半分数,即使这样我也不曾迷惘,因为我想到了我的家,家指引我前的方向。我不屈服于现实的残酷。天空虽然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自己飞过,榜上不曾有名,但我已努力过,高中生活学习的竞争是残酷,高考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更因为这样我更要努力地去奋斗,我要让我的青春激起一道巨浪……
人生的道路曲折、坚辛,不曾迷茫,是因为家的力量。
遇到挑战时不曾退宿,因为我想到了家。
自修课上我遇到了一道数学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急得我挠头抓耳,这是一个挑战,对于数学极差的我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不曾退缩,因为我想到了家,想到了爷爷的一句话:“敢于面对,才会有收获”。我尝试了一种又一种解法可就是抓不到正确答案。我心头开出朵朵清冷的花,可我没有放弃依旧努力着……突然我觉得“柳暗花明”了,我顺藤摸瓜思索下去,终于我抓到了正确答案……
家的力量让我不曾退缩,我坚信我可以成功。
是的,家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家是我们永远不忘却的地方,是我们人生路上力量的源泉。
想到这里,背上挎包——回家!
【篇五:风景是人心的归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题记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青水秀之地。正如“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持,终将荒山换青峰。
难忘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说过的一句话:“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风景是人的心境,与人时刻不离,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苏轼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而陶潜弃官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分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迷失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正因为风景是人心的归宿,所以纯净的心灵需要安放在纯净的环境中涵养。陶潜不愿心被混浊的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从而丧失了那一片绝美的风景,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渴望回归。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最终形与神都可能获得自由。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十二年奴隶生涯,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便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都堆满琐碎不堪的欲念。心活于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济,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过的人流。
“你快乐而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卡耐基曾如是说。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
风景是心的归宿,心怀辽阔,风景自然开阔。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伴着一路风景,你将一步步抵达浩瀚的人生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