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廉洁修身从小做起】
廉洁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的体现,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勤勉,要做一个廉洁、正直和诚实的人。所以廉洁修身要从小做起。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廉洁正直的人,他们品质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也成为人们敬重爱戴的榜样,最让我感动的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孔繁森的故事就让我懂得了廉洁是什么。
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对我来说,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有一次,他的妻子到西藏探亲,由于看病,妻子将返回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东挪西借才勉强凑足了500元,而回程机票是800元,妻子不想让孔繁森为难,自己向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而全家人的钱全用完了……孔繁森把工资中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攒下几个钱。他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我被孔繁森的事迹深深感动了,直到今天人们提起孔繁森还是充满无限的怀念和崇敬。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孔繁森一样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廉洁正直,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可爱。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向孔繁森学习,廉洁修身,从小做起,做一个勤勉、廉洁、正直、诚实的人。让校园廉洁之风吹遍大地,让校园和谐之气永驻心中。
【篇二:洒进廉洁的雨】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廉洁之雨是一种不屈的浩然正气,洒进了许多官员的心田。许多人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北宋时期的包拯,为官清廉公正,妇孺皆知,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他虽生处高位却一生为人清廉,他特别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出现不孝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诫廉家训》以警示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死后,不能葬入家族墓地中。
可见,古人是对廉洁有多么的重视,在古人心中洒进廉洁的雨。可如今提起“廉洁”一词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似乎不是我们所关注的事,而是一些政府所关心的事。其实,廉洁教育是要从未成年人开始。现在小孩子中也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同学为了当选班干部,竟然采取请客吃饭、送礼品莱拉选票,有的同学在考试之前给老师、同学送礼寻求帮助。这种行为让小小的心灵已经洒下腐败的雨,而不是廉洁的雨。
这又一次说明了个别同学的心里已具有了腐败意识的萌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埋下了没有办事讲规则、讲程序、不自己去争取,去奋斗,用钱来解决一切的意识。如果让这些意识任意发展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么这些意识也只有逐步的发展起来。到了成年的时候,那么给社会生活与经济要造成多大的损失呀!所以,廉洁教育已刻不容缓。成年人要为孩子们带一个好头,依法守法。做官的人更要廉洁,只有这样洒入孩子心灵的是廉洁的雨,而不是腐败的雨。
用廉洁的雨去洗刷腐败的污垢吧。
【篇三: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诚信,可以让一个人无愧于心。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佩戴的宝剑,却难以启齿。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便赠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后,再途经徐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赠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知道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之高。
人无信不立。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于是就说服了秦孝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扫墓百姓中有谁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于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随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那块木头的人给50金。这时,终于有个胆大的人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立马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效果立竿见影,使百姓相信了新法可信,从而推行了新法。正是商鞅这种言而有信的做法,才使得商鞅变法的成功。
诚信,成就仕途的美满。通往顺畅的事业之路,必不可以的便是诚信。北宋词人晏殊亦是如此。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存给皇帝,皇帝召见他后,就让他和一千多名进士一同考试。由于考题他曾做过,他便把实情告知给皇帝,并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皇帝与大臣便共议了一道更难的题目给他,结果,答卷优秀,获得了皇帝的赞赏,赐予了他“同进士出身”,拥了一翻好的事业。正是晏殊的诚实才造就了他仁途的美满,事业的成功。
诚以美德,信以修身,为你的人生添上一抹亮色!
【篇四: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有勇有谋,才略过人并且是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但是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个非常会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诫子书》就写出了他对自己儿子所有的期望,那读过的同学们想想自己缺少其中的那种品质?
初一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这时间可以说是转瞬即逝,也就意味着中考和我们的距离也近在咫尺。你现在是否满意自己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呢?你现在是否认为时间还长并不着急呢?你现在又是否觉得生活无味并且无所事事呢?
这些都应该引起你的反思和重视。其实我们做到的应该是不甘于此。不甘于现在的状态,所以拼搏进取;不甘于现在的成绩,所以努力学习;不甘于现在的悠闲,所以充实生活……
太阳照在身上你应该平静,应该奋发;雨点打在身上你应该宁静,应该拼搏;雪花落在身上你应该清净,应该坚持。因为“淫满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篇五:修身】
所谓修身,是指的修养身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为择善而从,意思是说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更好的方法实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与痛苦,我认为修身分为三个阶段。
让我们痛苦的不应该是痛苦本身,而应该是在经历痛苦与磨难之后却无法改善或者想不到方法改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磨难与艰辛,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只有做到了心如止水,方可在痛苦面前站住脚跟。
正所谓“不怨天,不尤人”这句话来自于《论语》,他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遇到困难,不要想着去抱怨老天,不要想着去责怪人事,一切应该从自己出发,总结与分析自己的问题,进而想出最适合自己的办法来攻克难关。“不迁怒,不贰过”同样来自《论语》,我更加侧重于后半句,“不贰过”的意思是说不会再犯第二次,犯了错误之后的我们不仅仅要总结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应该牢牢地记住这次失败,尽量做到不会出现第二次错误。
最后阶段,便是坚持,韩愈在《进学解》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切事物想要做好并不难,难就难在两个字——坚持。这个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生活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减肥,许多人每天都在嚷嚷着自己要减肥,前几天或许能够坚持,可是如果过了一个月,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就少之又少,如果是半年,能够坚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修身亦是如此,前面两个阶段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可是如果让他们坚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或许就难如登天了。
修身,便是对自我的反省,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去了解一个全新的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一个能够坚持以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人一定会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艰辛,一个能够以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从中吸取教训,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并且坚持每天如此的人,他会发现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