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当旁观者】
十一黄金周,我们一家到徐州游玩。
在市区一个站台旁,我们正在等公交,一个饮料瓶“啪”的一声跌落在我脚下。原来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喝完饮料顺手将瓶子抛向空中,一边抛一边手舞足蹈,“瓶瓶上天喽!瓶瓶上天喽!”这淘气的小家伙!我正要弯身拾起,瓶子随风滚到一位叔叔的脚下,他抬脚把瓶子踢到一位阿姨脚下,碰到了她的脚跟。阿姨回头一看,嘟哝了一句,脚踝用力,来了个侧踢,瓶子又窜到一位学生模样的大姐姐面前。大姐姐瞧了瞧,弯腰拾起,四周打量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垃圾桶。也许是没发现,或是公交车来了,她犹豫了一下,拉开提兜准备将瓶子放进去。我不愿当旁观者,快步跑上前去说:“姐姐,把瓶子交给我,让我把它送回‘家’,好吗?”大姐姐点了点头,将瓶子递给我,嫣然一笑。
游玩回来,坐在回家的客车上,我前面的一位大哥哥一边欣赏窗外风景,一边品味绿茶。绿茶越来越少了,车子驶向一条乡间水泥路,他拉开车窗,举起了瓶子。就在他手腕即将挥动之时,我迅速走到他身边笑着说:“大哥哥,乱扔垃圾不好,请把它交给我吧!”大哥哥看了看我,一愣,微红了脸,不好意思地把饮料瓶递给我。爸妈再次向我伸出了拇指,许多人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其实,我只是不愿只做旁观者。
【篇二:拒绝冷漠,从拒绝做“旁观者”开始】
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自己要求未得到满足,便对司机辱骂并殴打,车上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视而不见,正是因为乘客的冷漠,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了,就在司机松开方向盘回击刘某时,公交车失控,与迎面汽车碰撞后坠江,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
纵观这次事故,刘某不顾规则,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行为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触犯《刑法》。其行为自私至极,令人发指,但反观来看,车上乘客十余人在事发之前皆旁观不语,更无人出手制止,这也是造成事故的可悲因素。若乘客出手制止刘某偏激行为,或许这个悲剧就不会酿成。
可悲的是,这种“旁观者”却并不仅存于这辆公交车上。他们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甚至可能是我们自己。很多人的普遍心理都是若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无太大关系,不会危及到自身利益,故此我们往往会自动忽略,视而不见,或许内心有些过不去,但通常一句“又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吗?”就能应付过去。
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旁观者”以它的冷漠去无视这一切,别人的呼求,呼救以及其它行为均视而不见,他们将这本来悲凄之事又蒙加一层阴暗,将还有一丝希望的火苗彻底扑灭,更为可悲的是,大错铸成,他们却还不知道是自己的“无视”带来的如此严重的后果。
在校园暴力事件中,被欺凌者不仅要忍受着施暴者对其心理及生理上的打击,更要忍受着“旁观者”们的冷漠,每个人都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殊不知,正是他们这种纵容与无视助长了恶,使得备受摧残的生命烟飞云散。但若大家共同抵制这种暴力行为,或许结局就会改变。
少一点无视,多一点行动,在面对事情时不要一味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拒绝对生命的无视和冷漠,从自我做起,共同努力,打造属于我们的没有痛苦,没有悲剧,温情,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