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都是流行惹的祸】
一提起响炮,我就忍不住想起那件糗事。我哥哥的同学——曹佳壮是这次闹事的主使。他平时总是买一堆响炮来搞恶作剧。他很坏,干过的坏事情数不清。由于好奇我慢慢地跟他学会了,比如摁两个响炮抛给一个流浪汉,随后响炮渐渐地鼓起来,“咚”地一声炸了,我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
随着一次次恶作剧的成功,我胆儿也越来越肥!竟想酝酿大点的恶作剧了——往“雀之巢大酒店”里扔响炮。因为我看曹佳壮次次得手,还给门口保安起了一个让我们哭笑不得的绰号——“米老头”。他一边跑还一边挑逗性地喊:“老头,你有本事来抓我啊!”那名保安常常跑着去抓他,可是抓不住,总是把那名保安气得脸红脖子粗。看到他做恶作剧那么轻松有趣,我心里直痒痒,暗想:“我也干一次吧!”
如法炮制后,前几次我连连得利,就愈发胆大起来,谁料最后一次完蛋了,我本来捏了炮正准备扔出去的时候,突然脚底一滑,一个趔趄身子一歪,竟然摔了个狗啃泥。我连忙站起来,抖了抖身上尘土,正准备逃之夭夭呢,突然一个身披黄色衣服的男人一路飞奔而来,瞅见他开始追我,心中顿生恐惧,感觉自己遇到了狼,于是闷头往前跑。“黄大衣”紧追不舍,我心中的恐惧感俱增,可跑着跑着,浑身没了力气,算了,投降吧!后来那个男人气喘吁吁地撵上了我,气急败坏地说:“你这个坏小子,看我咋收拾你!”我早累得没有力气挣扎了,心想:完了完了,虎口难逃生了!
随后他把我拎到酒店门口,幸灾乐祸地说:“小孩儿,今天罚你给我们扫地!”哎,刀架脖子上,只能认人宰割了!扫完地,我累得腰酸背疼,这还没完事呢,一场深刻的教育等着我呢!
受了惩罚,以后经过“雀之巢”,我就再也不敢扔响炮了!
【篇二:经典与流行】
依鲍勃伦所言“人们通常不去做他们觉得对的事情,他们选择做比较方便的事情”,网文的大量涌现似乎情有可原,但也确实有些问题。
首先,作家既不是风向标也不是指南针,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方向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作家顾名思义是以写作为目的,陈忠实起笔《白鹿原》前曾对朋友许诺将创作出一部用来垫棺材的作品,反观现在的网文作家,他们所希冀的不过是一套垫房子首付的商品。书籍的意义已经从传志言道的火种化成了谋财获利的工具,作家的身份也从文化的传承者转为了文化的贩卖者,缪斯女神的魅力逐渐被香车美女所取代,这也许很现实,但也很可怜。
其次,努力去适应所谓的“流行的阅读取向”本就是非常可笑而又可悲的举动。当直播时代来临后,各种无底线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目的不过是跟紧潮流,赚些流量和噱头。而在网络文学的圈子里,这种现象更是曾出不穷,为了迎合“流行的阅读取向”,抄袭盗版已经屡见不鲜,雷同的情节与人物源源不断。网络文学开始逐渐变得同薯片一样,虽然品牌众多,但本质上还是一个马铃薯,也不曾有人想过做个薯条尝尝鲜。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模样类似,质量也还堪忧。
作家大致分两类。一类如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自道“为少数的幸运者”创作,另一类则为了启迪民智,为平凡的大多数发声。但遗憾的是,在社会上,前者寥寥无几,而后者发出的声音大多也不堪入耳。至于读者,很多人无心考虑如何能成为那少数的幸运者,他们甘心沦为平凡甚至愚昧的大众,原因也很简单——毕竟这比较方便。
“流行的阅读取向”似一池水,当这池水清澈宜人时,大可不必故作矜持,但当这池水肮脏混浊时,也应该有弃之不顾的魄力。有识之士自当远远避开,至于那些一跃而下,甚至互相吹捧之流,不过是为了哗众取宠,至于混得一身脏水,他们想必不会在意。
真正的作品并无必要理睬当世人的检验,它唯一的审判者是时间。在十年之后,一定有人会再次想起“白嘉轩这辈子最引以为豪的是娶过七房女人”,但未必会有人继续念叨着唐家三少和他的史莱克七怪们。
流行不过是时间的奴隶,可竟有人甘愿沦为奴隶的奴隶,这是何其傻也。
【篇三:论流行与永恒】
青春的光环上总带有流行的色彩,忘了那是什么样的颜色。在这个安静的季节里,诉说着青春的永恒。
逝去的生命恍如水流浸润过的纸,即使晾干,依然会留下一痕一痕如涟漪般荡开的凹陷与突起,任谁如何努力地平抚都无法使之平整如初。如同我们的青春一样,伴着追逐梦想的信念驰骋与流行的列车上,传承着永恒。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年代,无论是红色的,还是黑色的。我一直在迷宫的十字路口处寻找着我的年代,一辆又一辆打着不同标志的班车驶过,只是见不到属于我的那一辆。
沉默着。开始思考关于十七岁的一切。理想,追求,还是别的什么?看者身旁的他们和她们,越发不懂得十七岁的我们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在肆无忌惮地谈论着今年流行的颜色,流行的发型等等,看着一些时尚的字眼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感慨着他们知识面的广博,殊不知他们对正儿八经的教科书却一无所知。
“流行”在我们中间开始蔓延,逐渐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近来,“非主流”一词以热火般的气势席卷了我们90后这一代人。“非主流”所表现的是一种不真实感,它那模糊、朦胧的感觉吸引了很多人的忠爱。“非主流”图片,“非主流”音乐……凡是用“非主流”命名的一切事物都被我们用来“装饰”自己。它的孤独悲伤,颓废都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我们的心情。当我们看着“非主流”图的时候,你的思想会静止,仿佛空气都会因此凝固,时间会在这一刻停止,那种感觉美好得让人近乎“上瘾”。“非主流”像毒品一样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开始“泛滥成灾”。
“非主流”一词源于台湾,它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在街头随处可见。然而我们在追逐时尚的同时,是否还会在乎那些亘古的历史,永恒的情怀呢?
“流行”与“永恒”,似乎注定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青春的我们却没有经历青春的生活,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上学,放学,回家,吃饭,上网,听歌,睡觉。背着个灰白色的挎包,屁颠屁颠地来来回回走那条走了十几年的老路。有人说,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如果我的青春只能是这样的话,我宁愿钻进被窝里,永远不要出来。
记得那年看到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一篇文章《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那年的我完全不能理解作者近乎畸形的文字,只是感觉特别有意思,他居然能那么抽象地把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牵扯到一起。看完之后我像笑,而且是近乎夸张的大笑,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每天从上床睡觉到起床,像是反反复复的死亡与重生,想起来很有意思。
与那时的我相比,现在的我越发懂得那些古怪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那是一种青春的忧郁,它是人在这个时期所独具有的,并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身上永恒延续。
青春的我们在追求时尚新潮的同时也印证了十七岁所具有的永恒的气息,这种气息永远不会磨灭。当它流经青春的你时,你便开始追逐流行的步伐,当你不再青春,它又会从你身上侵入另一个青春者的身上,如此延续着。
当青春的我们徘徊在流行的长廊之时,同时也在诉说着青春的永恒。
【篇四:流行“切”】
最近,班级里流行起了“切”这个游戏。这是一个用手比手势一对一pk的游戏,像手朝下就是一个“切”,一个“切”就是一个“芭蕉”,要谁在没有“防”的情况下被“芭蕉”击中了,那人就输了。
下课了,好几个人的“魔音”在教室里回旋:“切,芭蕉,切,防……”也有在招呼的:“嘿,玩‘切’的出来,玩‘切’的出来……”我的几个好伙伴也迷上了“切”,下课的铃一响,就拉着我和她们单挑,真有够烦人。天天听着那几个重复的词语,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其实这个游戏也没什么好玩之处,只是因为在班级里火起来了,不玩就好像落伍了一样。
老师上课时,凡是老师一不留神,班里就又火热起来:“切,防……”倒也有被发现的,可大多也都是好学生被发现,老师也只是摆摆手:“算了算了,下次别这样了!”所以,班里“切”的火热并没有削减。
这个游戏,好像倒真成大家不可分离的“伴侣”了,无时无刻,只要有空,就搭上几个朋友,又玩起来,甚至在上课,在听讲时。
“切”在班里流行一阵后,大家的学习成绩都下滑了。大家上课再也不专心,做作业也心不在焉,好几次被老师评价才集中注意力。
唉,“切”虽好玩,但也不能玩过火,导致成绩下降呀!如果早知如此,我宁愿班级中从未出现过“切”。
【篇五:班级流行风】
我们班上总会流行一些新鲜事物,有些可能只是一两天,有些会持续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有的还会反复“登陆”。
这次,势头更加凶猛,首先是男生流行奥特曼卡片,这是一种有奥特曼图片,战斗力、防御力、身高、体重等参数组成的卡片。流行的程度可以说是人人皆有,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都有人拿着卡片。首先是用手扇卡,然后发展道用书本扇卡,如果要问闪卡技术哪家强,那么就非苏君莫属了。只见他用他那如熊掌般地手使出绝技盖地掌---用手往地下一拍,一股强烈的风把卡片扇翻了,几张卡片就归他了,他把手一抬,用嘴一吹,很欣赏自己的杰作,得意地笑着。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用来扇卡的,有些人是为了“炫富”。李君,双手一捧就是一把能有两三百张,其他人眼睛都冒绿光,恨不得那么多卡片收入囊中。女生们则流行起玩起泡胶,并且每天都在刷新她们的记录:最高拉丝,最大起泡,最新颖玩法……比如说我的同桌——张君,又新创了一个玩法,拉水泡。可是男生上课玩卡的这种行为,已被老王发现,于是,他传了一道“圣旨”---所有男生禁止带卡,如果发现没收销毁并告诉家长。这一下估计没有人敢带了。老王也太重女轻男了吧,女生可以为所欲为,男生却不行。但是男生不会如此罢休。许多人纷纷转行也玩起了起泡胶。其实老王也是关心我们,想让我们好好学习,才不让我们带着,我们应该多体谅一下老师,如果我们学习好了,老师自然会同意我们带。
【篇六:传统与流行的碰撞】
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就如一个膨胀的气球,面对着来自各方流行文明的碰撞。
全球化浪潮的北京,城市化进程压倒一切,悠悠古城变成宽阔工地,古色古香变成欧洲style,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歌舞升平,随处可见,四合院、胡同被连连根拔起,好一个标准世界化大都市。不只是北京,“泰晤士小镇”,“东方威尼斯”,“维也纳花园”等山寨洋建筑在中国的大小城市也随处可见,数不胜数。中国文化在全球化冲击下变了形。
因此,在中国文化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同时,各方也在加大力度地宏扬中国文化,唤起中国人对文化的重视。
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随着《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统节目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汉字魅力的重新认识,汉字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牢不可破,从某种程度上说,汉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名词。但随着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书写能力不断下降,汉字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人们在网络科技冲击下,丢掉自己的国粹,也就太可悲了。
语文升,英语降这一剧变也是为了传统文化传承,让我们重视国学,汉语作为国语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著名译者林少华称:“中文关乎心灵和审美。”所以通过高考的指挥棒提高母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为了增强人们对同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倘若丢失了自己的传统,就好比失去了自己的根,重视国学及其必要。
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外来文化,不能忘了中国五千年漫漫长月所流传下的历史文化,它象征着中国的悠久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拼搏。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应该遗忘,应将它深深印在我们的骨子里,融在我们的血液中。但传统文化也不能全一成不变,可以适当接受一些外来文化。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融入流行才能使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
《青花瓷》、《本草纲目》、《兰亭序》等流行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流行元素,古典文化被重新演绎。很多年轻人因为《本草纲目》特地去买书了解神奇的中医,有人从《精忠报国》开始欣赏古代的金戈铁马,又有人听了《笔墨伺候》之后,专门去学习书法。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全球化时代,文化更加重要,已经成了大国竞争的“软实力”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我们要对文化报以敬畏之心;其次,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一样重要,我们既要尊重传统的成就,继承传统,也需要知道传统东西有它的时代性,不可忽视新生力量;最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既要有碰撞又要有交流,既不能全盘接受、山寨,失掉文化自信;又不能一味封闭,应该在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完善,相互吸取。
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与流行文化相互平衡,因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方可创造恢宏的中国气派和东方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