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粽子里的学问】
端午节就快要到了,今天,我们小记者在食堂里和奶奶们学包粽子。
中午,小记者们陆陆续续来到食堂,大家围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谈论着怎样包粽子,那一个个激动的小样子,让老师们哭笑不得。老师把我们分成好几桌,每一桌都会有一个奶奶教我们怎样包。
我们都盯着奶奶手上的动作,迫不及待地学习起来。
奶奶先把四五片粽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再把它拿在手里,卷成圆锥状,再向里边放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再用余下的粽叶把口封住,最后用细线裹起来,打个结,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出来了。整个动作熟练有序,一气呵成,小伙伴们都惊呆啦!
我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拿起叶子尝试起来。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三片粽叶叠在一起,做成圆锥状。可是困难来了,无论我怎么卷,底面总会有个小洞,把糯米放进去之后,这些淘气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来了。我也就只好把叶子拆开来重新弄。但令我郁闷的是,不关我怎么努力,就是卷不起来,反复地拆卷,到最后,粽叶都有些破损了……我急得满头大汗,恨不得干脆走人。
奶奶看到了,喊了喊我,说:“你别急,我示范给你看,慢慢来。”说着,就重新拿起粽叶慢慢地包起来。一边包一边讲解道:“你瞧这边应该这样……再这样……”没三下两下,一个小粽子就包好了。在奶奶的指导下,我静下心来开始包粽子,情况比第一次好了很多,至少不会再漏了。
只要再把绳儿系上就包好了呢。这样想着,我加快了手上的速度。绳子系了后,看着自己的作品,突然有些无语,天呐!这怎么是个平面图形呢,粽子不应该都是立体的吗?周围的同学同情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举起那个粽子,冲他们说:“笑什么笑,看见没,我这个粽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造了奇迹啊有木有。”然而,他们笑得更厉害了,最后连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虽然粽子包得不好看,但它包含了我的心血。看着它,我还是十分自豪。
这次劳动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包粽子的快乐,第一次自己包了个粽子,真心值!
【篇二:处处留心皆学问】
自然的广袤,不是人可比拟;人生的奇幻,不是画可渲染;宇宙的雄阔,同样不是一幅照片所能了解的远景。博爱无边,人生无限,知识无量,但我们总缺少发现的眼睛,寻找“美的界限”。牛顿能发现地吸引力,是因为他有发现的视角;歌德巴赫能找到水的浮力,是因为他有对科学的探索。
唐宋诗人热爱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是杜鹃、布谷……。周敦颐说莲是“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是他注意领悟自然的魅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无数的话语,皆露出了自然的美﹑发现的美。
有的人注意留心新旧社会的事,从对身边小事的思索到对人进化演变的遐想,他们都在关注着这个世界所发现的东西。老舍的《骆驼祥子》,从老北京下层人民生活讲起,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以祥子为代表,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声。就是因为他留心过去的世俗,才给人们展现出了如此锋芒毕露的现实画卷;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一部现时主义题材,给人的感觉也非同寻常……。就是因为寻找,就是因为发现,他们才能立于文坛最高端。
留心人生,我们更会找到“彩虹”,因为他让我们珍重的东西太多,古往今来,借鉴古人的事迹,取长补短,才会有我们今天的辉煌。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成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很对,只有深入的研究,留心的观察,才足以补充生活的漏洞。我们从呱呱坠地成长为一名青少年,如此的十几年光阴,有父母﹑老师的细心教育,更多的还是自己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吸收,善于悦纳。
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于你﹑我﹑他的发现。不要以为,只有在枯燥的课本中才能学到深奥的知识;不要以为,只有每天和试卷、习题打招呼,才能学到知识;不要以为,只有每天让笔在纸上“狂舞”——才能学到知识。……
行动起来吧,生活中的学问处处可见,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篇三:小小鱼苗学问多】
小时候,我不懂小鱼儿是怎样被鱼妈妈生下来的呢?鱼妈妈一次又能生几条鱼儿?鱼儿又是否需要我们帮助繁殖呢?我又应该怎样帮助它?今天这个问题将被一一揭晓。
我与同伴一起来到田家湖——这里是专门帮助鱼儿繁殖的地方。我们打听了一下,就直接向人工取卵(精)的屋子,我们似乎慢了一步,精子已经准备完毕,我们来时正在取卵子,喔!原来卵子就是我们吃的鱼籽啊!工作人员对我们说:“取卵时卵不能沾水,如果沾了水,卵子就会马上死亡,取完卵后把精子和卵子倒在一起,加入生水再用羽毛轻轻搅拌,这样,就成了受精卵,卵受精后,再把它倒入孵化桶内,孵化桶中的水会把每颗受精孵分开,这样成功率要高一些……”啊!多神奇啊,多有趣啊!那可爱的小鱼就这样从受精卵中出来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刚孵化出的小鱼儿了!如我所愿,工作人员又把我带入了孵化小鱼的屋子,这屋子里有二十多个蓝色大桶,都孵化着受精卵,工作人员从一个桶中随意弄了一盆水,我认真一看,啊!这里竟有数不清的小鱼!他又告诉我:“这里有10万多条小生命呢!说实话,听到这个数字我很吃惊,这盆中的小鱼儿都这样的小,大约只有1?5毫米,而这个盆中竟有如此多的小生命,它们多可爱啊!”
【篇四:卖苦瓜的学问】
大家都买过苦瓜吧!我们往往问的第一句就是“你这苦瓜苦吗?”这可难倒了不少卖苦瓜的人了。答“苦”吧,也许买苦瓜的人怕苦,会立刻闪人;答“不苦”吧,也许买苦瓜的人喜吃苦味,也会立刻闪人。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到底怎么办呢?书上倒写过一种方法,把苦瓜分成两堆,吃苦的与不吃苦味的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有一次,我心血来潮地跑到一个老奶奶的苦瓜摊前,看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趁着眼前还没有买主,我自作聪明地说:“老奶奶,您把苦瓜分成两堆吧,有人要苦的您就指这堆,有人要不苦的您就指那堆。”老奶奶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我却觉得其中定有玄机……
这时,来了个买主,问的果然是:“苦瓜苦吗?”老奶奶很慈祥地说:“颜色深的苦,颜色浅的不苦。”买主挑好苦瓜付了钱,满意地走了。不一会儿,颜色浅的苦瓜就卖完了。
我又劝道:“您只剩下深颜色的苦瓜了,再不分成两堆就不好卖了。”老奶奶还是摇了摇头,带着一丝高深莫测的微笑。
又一个买主过来,问的还是同一个问题:“这苦瓜苦吗?”老奶奶看了一眼剩下的苦瓜,说:“长的苦,短的不苦。”果然,买主立刻动手挑起来。不多时,摊上的短苦瓜也所剩无几了。
看着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长苦瓜,我没有再说话,心想:这回您再怎么卖呢?没有想到,当又一个买主问“苦瓜苦吗”的时候,老奶奶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苦,软皮的不苦。”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被太阳晒了半天,确实有很多苦瓜因失水变软了。
卖苦瓜的老奶奶卖完苦瓜,临走时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你说的那个办法书上都写过,卖苦瓜的人都知道,而我的办法靠自己天天卖苦瓜总结的,只有自己知道。”
我忽然有所顿悟: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写成书,但是,我们却不能迷信于书,要通过实践来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卖苦瓜也有大学问,老奶奶经常卖苦瓜,把自己的苦瓜卖完当然是最好,这就需要有好方法,而这种方法就在不断摸索实践中得出。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篇五:留心处处皆学问】
我心里一直有一个不解之谜,这个问题驱使着我已经两年了。
早晨,我拉开大厅的窗帘,发现我的仓鼠早已起来了。我心想:我可以去给它拿点食物。于是我就拿来了一盒瓜子,我将一点点的瓜子扔给它。它第一件事就是先观察一下,慢慢地接近食物,先用爪子碰一碰,马上躲开。等它知道这个食物没有问题了,才开始吃了起来。它吃瓜子的时候可爱极了,它用小小的爪子捧起瓜子,先用牙齿把瓜子的一周都咬一下,接着它再把剩下的壳咬下来,这样它就可以吃到瓜子了。
这个小小的试验告诉我它十分喜欢吃瓜子。可是后来当我又把小麦给它吃的时候,它却先把小麦捧在手上,再闻一闻,就像人扔垃圾似的把手里的小麦给扔掉,转身就继续去找其他东西。当我再一次把瓜子放在它面前时,它就像三四天没有吃东西似的跑我这儿来拿瓜子吃。
更有趣的是,每每一到中午,当我们开始吃饭的时候,仓鼠闻到了大白菜的香味,就会吱吱吱地叫个不停。有时它会从一个较大的呼吸处把头伸出来,咬这个呼吸口的一角。年复一日,日复一年,总有一个呼吸口上会留下被仓鼠咬过的痕迹。有时,仓鼠的小爪子会露出来,被我看到后,我总是会用小木棍去点它的手。这个时候,它又会吱吱吱地叫起来,有趣极了。
我为我的发现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