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往年】
又是一年春节,太阳毫不留情的挂在天空,即使是冬日,天气依然闷热。放鞭炮,吃年糕,大扫除,收红包,一点儿也没变。我却无所谓过不过节,作业成堆,走亲访友反而使节日比平常更忙碌。
我第一次过春节时还是个抱在手中的婴儿,话都还说不清楚路也不会走。那年春节是怎么过的,也没有印象了,只得翻开旧照片,回忆那份快乐,那份纯真,却怎么也无法身临其境。时光总会冲走一些东西,往往也会留下什么,它冲走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却留下了满心的渴望。
上幼儿园了,已经懂事了许多,却依然稚气未脱。在春节前,参加了幼儿园举行的一次“小手画春节”绘画比赛,用一张饶有风趣的画得了一等奖,也获得了奖品——一块巧克力金牌。画上有穿着红棉袄的山羊,蓝运动衫的小猴,还有身着礼服的猴子夫妇。周围满是灯笼,彩旗飘扬,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我兴奋的跟老师解释:“这是属羊的我,还有属猴的爸爸妈妈和弟弟……”画工一般,猴不像猴,羊不像羊的,却丰富极了,色彩鲜艳。虽然我现在画技突飞猛进,那么美丽的画一定画不出来了。这就是光阴砂纸打磨的结果,木头成型了,完美了,却失去了它的本性,已经不再是木头了。
上了小学,长辈们允许我放鞭炮了。我试着点燃了人生第一根爆竹,心情忐忑,既是激动,又是害怕。看着爆竹画出一道弧线后炸开了花,剩下的,只有高兴和自豪,不顾一切的仰天大笑:“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从那时起,鞭炮成了我最爱的玩具,听见响在水泥地上的爆炸声,骄傲油然而生。
夜里,偶然一梦,自己还是个懵懂的幼儿,没有作业,没有压力,在田野上撒欢子。耳畔,却响起了鞭炮声……
【篇二:往年如梦】
繁华散尽,往年不可追。
——题记
梦回往年,烟花绚烂,红热似火;梦醒之后,繁华落空。
往年香醉人
“滴--”是换台声。“好了好了,央视一台到了!”姑妈扬了扬遥控器,随即落座,我和小妹正嬉闹,被奶奶招呼来数碗筷,我巴着手指头小声嘀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真香,十、十一个人!”
爸爸放好最后一盘腊肉,打趣道:“小笨蛋,你自己不吃?行,你在旁端茶倒酒也行!”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以示抗议,碗筷摆放好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也终是全上桌了。
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谈笑风生,随着爷爷一声令下,我和小妹如饿狼扑食一般开始战斗,手速快得令人眼花。
嚼着嘴里的,看着碗里的,夹着手里的,左右开弓大展身手,一阵毫无形象大吃后,菜被我们扫荡一空,我与小妹“醉”倒沙发,心满意足地擦擦嘴,拍拍肚子,相视一笑,“嗝--”“哈哈哈!”众人大笑。
往年多欢愉
放眼望去,满屋都是大红包,旧符早换作了新桃。一家人,一台电视,三张长沙发,三代人,围着电视盯着春晚,大家都目不转睛;时不时传来几声笑,格外热闹;迎新之际,习惯早睡的人也不觉困乏,反倒精神十足。
一个个节目过去,时间转眼就跑到了11:59,随着十秒倒计时的开始,我们的心也都悬了起来,“三、二、一!喔哈!”我和小妹一起倒计时着,到最后一秒时便如离弦之箭冲向阳台—烟花绚烂了本应漆黑如墨的夜空,刹时灿如白昼。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家里大人蓄势待发,将早早备好的礼炮放到操场上,确认无误后,身手敏捷的三爸迅速点好礼炮飞奔回来。刹那永恒,这是我们的烟花,大家脸上皆洋溢欢乐。
来年冷仿徨
叹烟花易冷,流年易逝,回不去的终是旧时光,这几年,回家团年的人愈发的少了;即便回家,甚至在看春晚的人也少了,埋头玩手机的人多了,常见的是老人们看着春晚看着儿女,儿女看着手机不发一语……
我是个喜欢清静的人,奈何偏偏在大年三十晚上,格外想念热闹,可事与愿违,我甚至觉得即便那万家灯火通宵不灭仍是冷清寂静,一夜烟花变成回忆,繁星璀璨遥不可及。
往年如梦,梦散人去,往年已逝,遥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