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话题作文 熬年守岁
熬年守岁
发布时间: 2024-06-24 16:24
阅读:

【篇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篇二:守岁跨年】

跨年的钟声一响,就意味着要与狗年永久告别。去年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年。和以前一样有冬去春来,同样有笑容和泪水,照样会在春节前后看到路上的一只只红灯笼。但在去年会遇上新的人,拥有新的故事,就算枝头的迎春花也会开出新的一朵。

去年,总觉得时间好长,也不知在梦中错过了多少次日出,坐在窗边看了多少次日落,这一年还有好多时光没有度过。

但除夕,会给这个漫长的时间画上一个美好的结尾。

除夕那天,最期待的就是晚上嗑着瓜子看《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和十几亿中国人一起守岁。

从白天贴窗花到晚上的年夜饭,从没有人提一个词——去年。大家把目光都放在来年,祝福语里都有“祝您来年……”这些话。从我有记忆开始,每年春节绝不会不看春晚。看春晚似乎是一种习俗,和吃饺子一样必不可少。有时候,我倒认为除夕夜坐在电视前看跨年表演好过大年初一领压岁钱。那些鲜红的钞票看上去是好,可我压完岁后也用不着。体验完领红包的喜悦,他们都将被存放于柜子里,很少再见光。

2月4日晚上近12点的时候,狗年表演的最后一个节目结束了,全场安静了不少,喜庆仍旧散布在空气中。钟的指针一格一格地拨动着,离跨年的那一瞬间越来越近。那一刻,我闭上了双眼,接踵而来的是电视里的欢呼与演员的敲锣打鼓……

那一瞬,是上一秒到下一秒的衔接,是除夕到初一的过渡,是狗年至猪年的欢呼。

【篇三:守岁】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除夕之夜,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看着春晚,坐在一起守岁,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

在这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聚在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着春晚,看的乐此不疲。一家人团团圆圆,平时忙于工作的父母这时也回到家,此时此刻,便是一年中的团圆时刻。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岁、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除夕守岁是重要的习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等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互相道贺祝福。神州大地,闪光溢彩,从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处处流光溢彩。

苏轼云:“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明年岂天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李治曰:“送迎交两节,寒暄变一辰。”白居易也曾谈过:“守岁尊天酒,思乡泪满中。故园今夜里,英念未归人。”苏轼的《守岁》勉励我们要珍惜时间,作者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间比喻为蛇蜕皮,写出了时间不可留,暗示我们要抓紧时间做事,免的时间过半,时间是一份天价之宝,上帝给了我们每一个人相等的时间,但怎么很好的运用他,就要看我们自己。守岁,其含义便是如此。

守岁,既有对逝去时光的的留恋,也是对新年充满憧憬的希翼。守岁,亦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其乐融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