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无问西东】
惯有谣诼或青眼,何须他人置一言。
——题记
冯骥才说:“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一张白纸,一只蝴蝶,二者的重量相差无几,面临大风时,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其中的区别,仅仅是看哪个愿意随风而去。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随波逐流呢。大人们每天步履匆匆,按部就班,木偶似的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即使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也懒得说;孩子们被灌输着模板化的教育:不能个性鲜明,必须跟同龄人言行统一……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的“随大流”是对的,他们害怕被贴上异类的标签,认为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重复着前辈人相似的人生轨迹,一辈子都不会有偏差,因为,老一辈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而坚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就意味着要耐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受得了无人理解的孤独,抵抗住无法预测的打击……渐渐地,从众的人们失去了自我,习惯了盲从,忘记了自己的本心。
记得苏格拉底曾做过的“苹果测试”吗?最后举手的那位同学,可能想质疑,想探究,但在大多数人异样目光的注视下,最终违心的放弃举手。我想,他选择从众也许是怕周围的人嘲笑他是一个怪异的另类吧。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深根蒂固的观念——合群。如果发现自己跟大众群体有不一样的想法或举动,首先就会怀疑自己,怎么破坏了默认的规则,怎么会与大家格格不入?而周围的人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与众不同是一件很怪异的事,“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自出心裁”这些词语都是另类奇葩甚至是怪物的同义词。
但是,这样的想和做,真的对吗?
哥白尼在40岁的时候,提出了日心说,这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巨大的舆论风潮。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教义,对他进行强制打压和迫害,哥白尼却仍然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他想要推翻在当时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这无疑是对教会的权威发起了挑战,可面对种种迫害,面对声声质疑,面对重重压力,他始终不改初心,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
在那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国民麻木不仁,鲁迅先生却以一个“另类”的样子出现在民众面前。他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在水深火热的社会中挽救民众和国家的命运。他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犀利地指向黑暗腐败的反动旧势力。他坚信: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光明。正是这样的信念,这样的本心让他不畏惧任何压力,誓不向现实和命运低头,拼着自己的生命也要不屈不挠地与旧势力斗争。为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以解放,他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表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决心,站在革命斗争队伍中的最前列。
“如果你和众人不一样,那就不一样吧;如果你和世界不一样,那就不一样吧。”纵然世界如何纷繁复杂,纵然大风刮得如何猛烈,倘若你不选择盲从大众,世界能把你怎么样?大风又能把你怎么样?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在人云亦云中保持清醒,坚持自己的想法,听从本心,无问西东,沉稳地思考,不断地成就自我,逐渐朝着理想迈进。
作家马德说:“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复杂。你不去苟且,世界就没有暧昧。你没有半推半就,世界就不会为你半黑半白。”
“无问西东”这四个字听起来没有力量感,可只要你在万人抵挡纷纷阻挠的时候,在前路迷茫的不知所措的时候,在世界马上要崩塌天崩地裂的时候,仍然相信自己,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笃定、坚持、努力,那么,你终将会看到梦想的色彩,闻到理想的芬芳。
人生,任何时候都应该做到八个字: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篇二:无问西东观后感】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我认为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沈光耀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电影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不是他独自一人在角落里读着母亲的信,亦不是他当了空军后冒着生命危险为孩子们送食物的孤勇画面,而是他在故乡的母亲念起他托人带回的最后一封家书时,我看到他的母亲噙在眼中的泪水。这是一个很容易牵动观众心弦的情景,他承载了母亲所有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母亲余下的日子里的唯一依靠,她不希望儿子去当兵,不想担心他有一天会离自己远去,可是国难当头,他又怎能“独善其身”?
看到那些在日本轰炸机下而失去父母的孩子,那些因战争流离失所无辜却又束手无策的百姓,沈光耀再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片哀鸿遍野的土地再遭日本践踏,听从弃理从文的岭澜老师的一番劝说,他更加坚定了当空军的决心。他知道他其实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母亲,那个千里迢迢来探望他的母亲,那个为他煮莲子羹的母亲……
在国家危难与母亲的私欲之间,他选择了为拯救国家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路上偶见微光的他,纵使长官和同伴百般提醒,他依旧风雨无阻为那一群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运送物资。其实我最佩服的是生在书香世家从未吃过苦的他有一份难能可贵的换位思考、替人着想的品质,纵然剧末时他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那些岁月留下的勋章,加冕了每个人的成年礼。
也许我们不能每一个人都做到如沈光耀一般身体力行付诸行动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每一部电影都有其传达的观念和意识,从他身上,我深知:每个人都会在人生这条路上碰到许多岔路口,选择一条心之所向的路,行你所行,终点只能自己抵达,过程或许艰难或许顺意,但只要无愧家国大义,便足矣。
正如电影所说,“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换言之,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在今天太平盛世,不用“抛头颅、洒热血”,而各种各样的“小确幸”不时涌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个新时代,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篇三:《无问西东》观后感】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有一段故事是说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沈光耀的学生从香港来到清华大学求学。当时因为战争,学习环境很差,教室都是用稻草做的。尽管他是个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获取更多知识报效国家。当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祖国遭到了袭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去当兵。在军营里,他不但给贫困地方的孩子送东西吃,而且最后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打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不幸英勇牺牲。
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发现那时的学生是这样求知若渴,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好艰辛啊!以前的学习环境很差,教学的仪器又很少,比现在落后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有明亮、干净的教室,有教学用的电视,还有这么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也没有那么多战争和颠沛流离。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业不轻松,作业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电影里沈光耀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刻苦学习,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看到电影里沈光耀在生活物资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也省下自己的口粮,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我觉得在新时代,更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很喜欢帮助同学,当一个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可以主动帮他带作业,帮他补课。以后我还要更关心周围的同学和伙伴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友爱之手,使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现在在一个新时代,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时间一去不复返,我要好好把握它。当别人在随意玩耍的时候,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我现在年纪还小,等我长大了以后,要像沈光耀一样,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勇敢的冲出来,报效祖国。现在先要打好基础,以后才能为祖国多出一份力,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记得古文《少年中国说》里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这远大的志向,承担这重大的责任。
【篇四:无问西东影评】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是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段歌词。电影《无问西东》取“无问西东”为题,是有其中的深意的。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解释似乎有很多种,在这部电影里,“无问西东”的意思大概是,无论是西方或东方的思想,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就不必在意它的出处。也就是说要追随自己的真心,不受外界的拘束。这部电影中讲述了四个时代的四个人寻找并追随自己真心的故事。
吴岭澜是清华大学的一名理科生,然而理科成绩排名倒数,文科成绩反倒很好。校长建议他转文科,他却认为读理科才是成才之道,他也将继续努力。校长没有多说,只是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这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所谓“真实”,指的是个人的客观实际。对于吴岭澜来说,“真实”是擅长文科的自己。他一味的苦读理科,却得不到足够的回报。校长的意思是,与其在繁忙中获得踏实,不如先认识到自己的客观实际,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成功。最后,在旁听泰戈尔的演讲后,吴岭澜终于抛弃了世俗的偏见,接受了爱好文学的内心,最终选择了文科。
沈光耀则在家训与报国之间陷入迷惘。遵守家训,他可以可以度过一位富家子弟的安稳一生。选择报国,则可能意味着战死沙场。但最后,他明白国家需要他,因战争而受苦的人们需要他。他最终选择了成为飞行员走上战场,最终以机撞舰,光荣牺牲。
王敏佳,陈鹏,李想,三人的故事比较复杂,王敏佳因虚荣撒下小谎和发给师娘的控告信而遭受批斗。在独自承担责任与揭发同伙间陷入抉择。然而为了庇护自己的朋友,不影响他们的前程。她最终承担了所有责任,结果被愤怒的人群打得奄奄一息。她最后被陈鹏带回了他曾经长大的村子。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但却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张果果是一名公司高管人员,他原本想借一个四胞胎的贫穷家庭来宣传自家的奶粉公司。然而提案没有通过,让这个家庭的希望再次破灭。于此同时,公司高层Robert想拉拢他,让张果果搜集他上司的罪状,也暗示张果果那个四胞胎家庭会贪得无厌的寻求他的帮助。张果果在良心与前途间面临着选择。在清明节扫墓途中得知了父母曾在雪山受好心人(李想)舍命相救才活下来的故事,他受到感动,最终选择了良心,拒绝Robert,帮助四胞胎家庭。最后也证明了四胞胎父母其实是善良的。
影片中各个故事多线并行又暗含联系,虽然每段故事的结局有好有坏,但都是追随自己真心的结局,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能无愧于心。因为当他们面临选择时,都是自己的内心所做出选择的。就像影片中所讲的: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