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世博会中国馆有感】
8月底,我们全家去上海参观世博会,中国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中国馆,有一个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1978、1988、1998、2008四个年代城市家庭实景展示。
我边看边听爸爸讲,1978年的时候,五斗橱是家里的大件家具,收音机是家里唯一的家电,因为没有冰箱,饭菜都放在桌子上用竹笼纱罩盖着;在一个方凳上放着小学生的书本,那时候的小学生在方凳上做作业是很平常的。到了1988年,大部分家里有了冰箱、黑白电视机和写字台,钢折椅取代了方凳。1998年,大多数房子有了独立的客厅,客厅里摆放了沙发茶几,电视机换成彩色的了,书柜和装饰柜上的小摆设使房间显得更优雅。2008年,人们住上了“复式房”,客厅里是壁挂式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机、全套家庭影院设备,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从这四个住房实景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居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让我对这次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我们城市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
【篇二:我与中国馆有约】
2011年的大年初一,在瑟瑟寒风中,我踏上了中国馆的第一级台阶。胸前红艳艳的的围巾随风舞动,心中的激情难以言表:中国馆,我终于走进了你的怀抱!我环顾四周:好大一个馆!好美的一个家!随着人流,我步入馆内,流连其间。
游览中国馆必定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由于人山人海,嘈杂之音确实令人烦恼不已的。排队时人挤人,人拥人,大冬天里几乎没有人不被整得汗流浃背,唉声叹气的。更可气的是,一些缺乏社会公德心的人自私自利,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冲冲,挤挤挤,污言秽语、强词夺理者也大有人在。唉,咱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都哪里去了呢?
中国馆是目前世博园区唯一一座现存馆,据说它将被永久保存。进馆之后,首先上12楼观看了一步名为《历程》的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城市从荒凉走向繁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两个主题。一代又一代的普通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汗水默默地浇灌出今天的文明之花和幸福之花。中国是一个有大爱的民族,不论是世界人民的灾难,还是中国人民的灾难,我们都会毫不吝啬地伸出友爱之手,一个个生命失而复得,幸福家园又一次展现在人们眼前。我要说,万里长城永不倒,中国人民心连心!
“Good,verygood!”我的眼球不禁被这赞美声吸引了过去。原来眼前的巨型屏幕上出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几千个大大小小的人物造型、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梦幻般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清粼粼的河面上,一艘渔船停靠在码头边,船夫正撩起衣角擦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他仰起头来,对这街心来来往往的商客似乎在吆喝着什么。街对面,一位体态臃肿的商人大步走进一家珠宝店,后面跟着的几个挑夫,各挑着两个装饰精美的大木箱。商人打开箱子,几款样式别致的珠宝闪耀出夺目的光芒,照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啦!难怪珠宝店的老板喜笑颜开,可不可支呢!商人不禁也展开了紧皱的眉头,似乎已经谈成了一笔大买卖。《清明上河图》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活灵活现,各种不同身份的人举手投足都清晰可见,恍若就在眼前一般。玻璃橱柜里还镶嵌着瓷器、绸缎、珠宝等珍贵的文物,“金兽首玛瑙杯”、“元青瓷瓶”、“鎏金车马”等,它们工艺之精美,样式之别致是我们现代人都遥不可及的呢!
我还乘坐着“小白车”参观了“小桥流水”、“高山美景”等人间仙境,令我仿佛置身于幻想的境界里。现代技展区向我们展示了各种高科技的产品:阳能汽车、风力发现装置、环保摩托车……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离开了中国馆。至今回想起来,还有如漫游其间之感。那影片,那画面,那美景怎能让我忘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