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读后感 河童读后感
河童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7-03 23:11
阅读:

【篇一:河童读后感】

放假了,我总有时间接触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不,最近有一首曲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其名为“芥川龙之介的河童”。芥川龙之介是我所熟悉的一名日本小说家,而这首曲子竟然与这位名作家有所关联,不得不令人对其产生几分兴趣。

伴随奇妙的旋律,我紧盯着那怪异的曲名陷入沉思,而那时我还不知道所谓《河童》其实是芥川龙之介先生的一部小说。

于是乎,我便去阅读了芥川龙之介的《河童》。小说以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口吻,讲述他在登山途中误入河童国的事。在河童国,他亲眼目睹了这个与人类社会及其相似又有所不同的世界,接触了与人类有同等智商的河童国居民。他最后因怀念人类社会而逃出了河童国,却立即又对人类社会感到嫌恶和绝望,又想逃回河童国,却在途中被认为是精神病人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作为一名只读过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地狱变》等作品的少年读者,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芥川龙之介这种虚构而荒诞风格的作品。芥川以往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对古代故事的改写,又或是以其为背景进行,《罗生门》和《地狱变》便在此列。

《河童》是芥川晚年的作品之一,发表之后不久,芥川龙之介就离开了人世。阅读《河童》的感觉也与以往我所阅读的芥川作品不同,倒是读出了几份《格列佛游记》(大人国,小人国那个)的味道——突然脱离人类社会的主人公(那位精神病患者)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了解并感受到了异于人世的奇异社会及其独有的社会观念。

芥川龙之介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他对现实的讽刺,也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常态。《河童》中在对这个异常世界的社会制度进行叙述的同时,也讽刺了当下的人类社会。这点是《河童》和《格列佛游记》共有的特征。但是,《河童》也有其特有的一面。

当你一点一点读到后面,《河童》给人的感觉就渐渐从浪漫的奇异国度转变成了荒诞怪异的河童社会。在河童国,河童医生在河童母亲分娩时,会让河童父亲向母亲肚子里的小河童询问其究竟想不想出生。

一位小河童向他父亲表示:“我不想出生,因为首先仅爸爸的遗传性精神病我就受不了,其次我不愿做一个河童。”随后,河童医生便顺从这位尚未出生的生命的意愿,将这个生命抹消在其母亲的肚子里。

河童国的河童有着充分的自我权力,孩童出生与否可以由自己选择,而这份权力在人类社会是没有的。这种荒诞的存在反衬着芥川龙之介眼中那种人受制于人,人的自由可望而不可求的世界是多么扭曲。河童们的孩子还没出生就会说话,这看似荒谬且违反科学的事情,却恰如其分地突出了作者眼中对人世间的绝望。

芥川龙之介一直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大正四年尚在大学学习的芥川龙之介在给挚友恒藤恭的信中曾写道:“社会是丑恶的,自己也是丑恶的,而目睹这样的现实去生活更是痛苦的……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那么这种安排就是最恶毒的嘲弄……有时我曾想对神的复仇就意味着抛弃自己的生命。”

在晚年,芥川龙之介不但对现实社会感到绝望,而且对人生也失去了信心。所谓他的晚年,也不过35岁,他最终服下安眠药自杀了。那个年代的文人似乎都很短命,不是死于无药可医的疾病,就是因对社会的绝望而自我了结。

读过芥川龙之介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究竟有多么天才。他的创作注重技巧,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堪称完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无法忍受社会的丑恶之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这个唯一能够逃离人世的做法。芥川龙之介的一生,在某些地方与《河童》中那位想要逃离人世而终成疯子的主人公出奇地相似。

我接触《河童》的缘由——那首名为“芥川龙之介的河童”的曲子能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细听之下,那份悠扬的旋律令人百听不厌,仿佛细雨的湖面荡起缓缓的涟漪(虽然大部分感觉是因为前一首曲子过于欢快而形成了对比,两首曲子是同一组的,应该是作者特意弄的)。而小说《河童》更像是矛盾、疑惑、绝望心境的产物,通篇给人一种阴郁、压抑之感。

读完小说再去听曲子,你会觉得,静谧的湖面上,几多荷花点缀其上,本来悠扬的旋律竟也生出几份淡淡的忧愁来。在对其背景进行些许了解之后,感觉这首原本就很美的音乐更添了几份灵动的内涵,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篇二:《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战线拉得真的得很长,由于我的感情经受不住这样的跌宕,越到后面,越觉得心情压抑而痛苦。似乎我就是维特的朋友威廉,这就是给我的信,而我就这样眼看着一个朋友的生命消逝,而无能为力。

很多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觉得维特是个疯子,无论是对生活、对爱情,还是对死亡。然而我,爱维特,崇拜他的人格和情操,还有他诗一样的气质。越是爱他,越是痛心!就是这样,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维特也不会死。人们往往因为执着而苦恼,最令人苦恼的是得不到又放不下的爱情。

维特是那么的充满艺术气质,他热爱大自然,只有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他才会觉得他的`灵魂充满奇妙的欢乐,感到温馨和幸福。他也爱书籍,可是远比不上他对自然的爱。他觉得惟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他爱孩子,在孩子身上他能感受到天真无邪,似乎能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只有在自然中,在与孩子一起时,他才是快乐的,我感受得到他的快乐,并渴望他永远快乐下去。

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快乐,因为总有他厌恶的人。某些稍有地位的人对老百姓总是冷冰冰地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似乎以为接近老百姓有失他们的身份;还有一些浅薄之辈和捣蛋的家伙,他们做出一副降贵纡尊的姿态,好在穷苦百姓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不管是因为他平民的出身还是因为他对百姓的同情,他有这样渴望平等的心和对平民的尊重也是值得敬重的。他对现实认得很清,他知道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也还不可能平等,但仍然认为那些以为必须远离所谓群氓以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同那些因为怕吃败仗,所以见了敌人就躲起来的胆小鬼一样,应该受到谴责。在那样的时代,也反映了青年的追求。

【篇三:《森林报夏》读后感】

当今,我们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了,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这个有趣的环境,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这部《森林报》是由著名作家维比安基写的。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春》、《夏》、《秋》、《冬》,组成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因为夏讲了很多很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动物有:凶猛的老鹰、胆小的松鸡、形态可拘的大灰熊和忠实为人们服务的小狗……我最喜欢的就是《夏》里面的打猎第二章了,打猎讲述了一个猎人带着他的两条卷尾巴猎狗和另一个猎人比赛打猎,这一个猎人有许多机会却没有把握住,而另一个猎人开了五枪,这一个猎人已经清楚的知道了另一个猎人最少已经有五千克野味了,这时这个猎人的好运才来。他捕获了两只野鸭和一只松鸡,但是坏事有降临在他身上了他的一只狗丢了。这时他的一只狗叼着一只松鸡回来了这只狗给主人挣足了面子。

《森林报夏》是一本非常好的看的书,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吧:

夏统治的'森林,满眼都是壮实的大青大绿的树。池塘周围野鸟啁啾。夏是喜怒无常的、方才天上还挂着洁白如雪的白云,和白晃晃的太阳,树林里山禽在啄果,苔原上草木连天,转眼间闪电打在枯树上,活生生的火苗便舔上了灌木和草地……

我看完《森林报夏》之后,心中激动万分。因为这本书里面,写了很多篇人救动物,动物救人的故事。还有被吓死的狗熊、驼鹿对战,赢者为王。还有受了骗的琴鸡、好奇的大雁……

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什么动物不让打,就不能打,更不能不遵守法规。也不能乱砍树木,树是鸟儿们温馨、可爱、舒服的家,我们不可以随随便便就砍伐树,我们要像爱护我们家里的人一样去爱护、呵护它们!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从现在起,我们要保护树木、爱护动物,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位文明小卫士吧”。

【篇四:《森林报夏》读后感】

在《森林报》的夏季篇里6月、7月、8月分别被称为鸟儿做窠月、雏鸟出世月和结队飞行月。

先说说动物们吧。鸟儿们开始孵蛋了、树林中的居民们都给自己造了各种各样的房子:雕的窠最大、戴菊鸟的窠最小、长尾巴山雀的房子住着最舒服、森林里还有许多大公寓、猞猁是个“夜行大盗”、“六只脚的鼹鼠”其实是一种叫蝼蛄的`昆虫、鱼儿新孵化出的孩子数不胜数、小熊洗澡时很有意思、一只山羊吃光了一片树林。再来说说植物吧。矢车菊会“变魔术”、俄罗斯正在进行大面积绿化、黑麦长得已经有一人高、夏末又有铃兰开放、早熟的马铃薯使土地“变黄”、栎树、杨树、梣树、桦树、榆树等十六种乔木和十四种灌木最适合绿化。最后,再来说说狩猎和“林木之战”吧。麻油饼是钓鱼最好的饵料,这样可以钓到鲫鱼、鲤鱼、鲈鱼、棘鱼和海马、打猎时最好带上猎狗,还可以打猛禽。“林木之战”中,白杨和白桦打败了云杉,取得了第二年作战的胜利、第三年,云杉在白杨和白桦的压迫下坚持战斗,取得胜利、第四年,云杉和白杨、白桦打起了持久战。

《森林报》的夏季篇让我懂得了很多平时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开阔了视野、懂得了更多,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