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水火相容】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可能就要问了:“都说‘水火不容’,这不是有违常理吗?”且慢,看了下面的实验,你就明白了。
课堂上,王老师拿出杯子、蜡烛和装满水的盆放在讲台上,在我们的期待下,实验终于开始了。首先王老师从口装里拿出一枚一元硬币,并点燃蜡烛用蜡烛滴下的蜡油把蜡烛固定在硬币上,再把点燃的蜡烛小心翼翼地立在杯底。然后,王老师用塑料瓶吸满水逐渐往杯子里倒水,直到水面与烛芯的底部等高为止。
此时的烛焰看上去岌岌可危,仿佛一碰就会掉入水中熄灭。随着蜡烛不停地燃烧,我不禁为烛焰的命运担心:一旦火焰烧到水面以下,不就熄灭了吗?然而事与愿违,随着蜡烛不停地燃烧,蜡油也随之减少,使得原本与水平面齐平的烛焰慢慢移至水平面下!水好似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竟然能将它的冤家——火揽入怀中。每位同学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分一毫的气流都会使烛焰熄灭。可是火仿佛一位不屈的战士,即使深陷“围城”也纹丝不动,王老师让同学们排队观察蜡烛,前面的同学无一例外,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已经在水平面下好几毫米的烛焰依旧稳稳当当地燃着,这神奇瑰丽的奇景居然发生在了我们身边!
王老师发问道:“谁能解释一下这种‘水火相容’的奇景?”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时,王老师揭开了谜底:原来,蜡烛点燃以后,流下的烛油因不会沉于水中而在蜡烛四周形成一道围篱似的防水层,使得烛芯不会浸湿,从而出现蜡烛在水中燃烧的景象。”一看,果不其然,蜡烛中间深凹下去,形成了“U”字形。
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这个“水火相容”的实验是不是很有趣?
【篇二:水火的欢歌】
滚烫的热水从倾斜的壶中涌出,漫开一地,银光闪烁;压散的柴火熄灭怒火,骨碌碌地滚开,刺鼻的烟味缕缕白撒落。
水干了,柴灭了,苦从孤诣的争夺最终是两败俱伤,其实我们不也是这样吗?只顾让自己光芒四射,却尖锐地伤害了身边的人,水火不能相容。这可能就是我与她的写照吧。
近日来的烦恼又在脑中缭绕。
我和她一直都很好,在一周以前,我们还牵着手去逛庙会,买灯笼;趴在床上折星星,啃苹果;站在椅子上比身高,说笑话……怎么这么快,一切美好都销声匿迹了呢?
是从那天,我强硬着要看她的日记,她“啪”的一声锁上小本开始的;还是她忙碌中忘记给我讲题,我一句“不讲就明说”变味的呢?又或许是从她得满分后,我淡漠的神情触发的?要不,是我说借钱她假意说没有弄僵的……
友谊的长堤就被这些不经意的语言、行动击打得千疮百孔,满目萧然了。
谁错了?是谁说我们亲密无间却在日记里对我有所隐瞒?是谁说言出必行却不把我的询问放在心上?是谁藏住满分的试卷却假意安慰我“同病相怜”?又是谁在我提出借钱后不安地搪塞“没有”?……是她,都是她的错!
我提脚踢那些黑乎乎的柴禾,黑亮的炭屑碎得一地,热水溅起污浊的细浪。脚痛了脏了,裤脚湿了。
水干火灭的悲剧是谁的错?是水想灭火的霸道还是火想烧干水的欲望?事实上,它们都有错,是双方狭隘自私使它们丑态百出,伤人伤己。
那么,我和她呢?错全在她吗?为什么我要强求她将整颗心在我面前袒露无遗?为什么我不能体谅她说“对不起”的诚挚与歉意?为什么我不能领会她善意谎言背后的真心?为什么我不静心聆听她不借钱我的解释?……我错了,我也错了啊。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希望她对我百依百顺,在我眼中她的做法全是坏的恶的;站在她的立场,我看到了她的用心良苦,自己的独断专行。
我们都是冲动的孩子,不经意间犯下了小小的错,固执地认为自己完美,错全在对方。换个角度看看,转一个弯想想,才看清了事情的真相。
我架好了柴禾,打好水,让水火再一次亲密接触。
敲门声响起,她走进来。“对不起——”我们同时说,又畅然大笑。
火激越地跳动着,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将温暖传给水;水欢快地鼓起衣裙,吟唱和谐动听的曲子,将感动送给火。火伴舞,水欢歌,共同上演了一场华丽优美的歌会。
我们似火,年少轻狂,因学会了为他人着想,才在青春的舞台上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