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 我们身边的年文化
我们身边的年文化
发布时间: 2024-07-08 15:52
阅读:

【篇一:我们身边的年文化】

正值寒假,也迎来了新的一年。这过年,可有着不少讲究。

去旧迎新辞旧岁。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期望除去旧年的晦气,以迎新春,又名扫尘。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在除夕这一天洗一个香喷喷的澡,将旧的一年里的不如意除去。

“金蛇狂舞时,紫燕报春时”,春联可是过年的重头戏。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所以,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一件大事,每当春节临近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的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贴春联表达了一家人对春节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这过年自是少不了除夕守岁了。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和和美美的年夜饭,围坐在火炉旁话话家常,等待着辞旧迎新的那一刻,通宵守夜。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在一年里吉祥如意。

拜年也是过年的习俗。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早早的起床,满面喜气的走家串户的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亲朋好友间,最普遍的就是带着小孩子一起去拜年了。而小孩子们,也就凭着自己甜甜的小嘴,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大红包了。

【篇二:被遗忘的文化】

当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但不少民族文化传统也都因此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我们的湛江有着蔚为壮观的民间文化艺术,其中单是各式各类的民间艺术形式就有一百一十多种。但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大部分的民族形式被渐渐遗忘。像这样的民间艺术在湛江,中有在过节时才有的醒狮舞龙罢了。其它各地工艺文化,民俗文化的落没就更是不言韵。

中华民族炎黄之祖那辈流传下来的品德文化:谦卑、宽容、善良、诚信等,已经被经济飞速发展,给渐渐遗忘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侵蚀了这些民族品德文化,受到了金钱的迷惑,逐渐发展成了以看破我利益为中心的处理事情的心态。也慢慢养成了做事情不能集思广益,反而骄傲自大专制独行;对代事物无法容忍自身的损失,无法用宽容的心良去从容的应对;面对困难就放弃,无法迎难而上,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无法试图突破自我。人们不应想到是否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无法共存?是否文化与利益无法相融?

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从当初的原始社会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上至人类,下至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现在也遭遇挑战,文化运用被大大简化,理在的信件,语言被大程度的简化,文字、语言不再优美了。写字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民族文化,保证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使这些最纯林的文化被遗忘。民俗文化、工艺文化、品德文化、语言文化程度是民族文化;根本,只要保护好,才可以保证一个民族的强。

【篇三:我们身边的龙文化800字】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中华上下五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龙,本是不存在的、神秘的。在古人心目中,即使显现了也见首不见尾,或只见到只鳞片爪。而龙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所以龙被人们视为天下间最大的吉祥物。本不存在的龙,却被传承数千年,是因为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助体现;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中国龙文化,流传至今,也正是因为这四大观念。它不随时代变迁而退却,相反,它随新时代进步而更加深厚伟大!

前几日和酷爱茶道的爸爸去了茶城,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金色的龙,栩栩如生。爸爸说,中国最伟大的就是龙和茶。

龙的文化贯通古今。早在古代人们就将龙奉为至高无上的圣物,历代君主也将自己视为真龙天子,也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龙,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中国才有了几千年的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迫害,使中华民族陷入重重磨难。可是中国却没有倒下,而是成为了如今繁荣富强的中国。是什么使中国经受住了暴风雨的洗涤,是什么使中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心中有团结,有勇气,有尊严,有信念。谈起龙,在我的脑海里便回绕起“龙的传人”这首歌,“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龙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热血沸腾,内心荣升出一种骄傲自豪感,我是中国人!即使走在世界某个角落,我也会挺直腰板,因为我是东方那个屹立不倒的雄狮的传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更加坚定信心,中国需要我们的努力。

寻找身边的龙文化,在我看来不必追寻。回头一看,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是龙文化的传承脉,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篇四:身边的文化】

小时候,上学的第一天妈妈便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当时的自己,年幼无知,并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只是把文化这两个字牢牢的记在了心底。

长大后,老师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便是:“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这样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文化,这个妈妈从小就对我说的两个字,这个老师常常强调的两个字,我却并不懂它的含义,于是我跑去问老师,老师说:“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只要你细心的去观察,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文化。”

老师的话太深奥,他似乎忘记了我还是一个孩子,怎么会理解那么深奥的话。

闲来无事,我拿出那本从老师那借来的《唐诗三百首》,开始细细的阅读,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不禁一番感叹,仿佛看见了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拿着采来的菊花在路上悠闲漫步的情景,心仿佛也随着他来到了那个世外桃源。读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仿佛也看见了那气势宏伟的庐山瀑布,心里不禁感叹古人那奇特的想象力和古代诗人不就是文化的一种吗?突然想起,这古诗不就是文化的一种吗?想到这,心里无端的轻松起来。

星期天,和妹妹去竹林里挖竹笋,妹妹突然大叫:“啊!姐姐,我想起一件事,这竹好像是什么“岁寒三友”中的一种吧!”本想说她几句的,我听了后脑子里也浮现出“岁寒三友”的故事,它指的是梅、竹、松,因为它们在冬天也依旧不畏严寒的挺立着,所以叫“岁寒三友”,我不得不佩服古人那敏锐的观察力,和那渊博的知识,竟然想出“岁寒三友”这么一个文雅的名字。咦!这不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种吗?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什么老是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了。因为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书籍浩如烟海,而我们知道的仅是哪冰山一角,中国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永远也领悟不完。

终于知道老师为什么会说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细细体会,就会发现那些伟大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写出来,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还有那流传千古的诗句,也是诗人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而写成的,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他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观察在加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我想如果李白不曾去过庐山,没有去看过庐山瀑布,那么他可能也就写不出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古往今来,哪个人的成就不是从生活中获得的灵感,所以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文化。

现在终于知道自己的知识有多肤浅,因为这和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去了解更多文化知识,当然,我们更应该注意生活中的文化——因为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篇五:我们的文化“力学”】

从孔孟、老庄到大、小李杜,从建安七子到唐宋八大家,每一句唐诗,每一段宋词都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华,都是每位文人的毕生心血。而如今,“姜你军”、“豆你玩”充满了我们的生活,黑色幽默的泛滥与低俗文化的风行,让我们如何保持“淡定”?

那么是什么让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变得如此异常?文化“力学”的极度偏差和文化软实力的疯狂下跌又说明了什么?

从社会中最普通的大众说起。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电脑、电视基本家家都有,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从枯燥的文字中获取什么了。轻轻按动开关,电视、电脑便通过影像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存在三方面的弊端。其一,通过影像获取信息会让人们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易于阻碍更深入的思考。长此以往,人们既不能获得太多更深更透彻的文化思想,甚至人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减弱。其二,通过媒体等途径获得的信息没有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提炼,其文化的内涵不可盲目判断、随意评价。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又有许多尚未具有判别、筛选能力的人,不良的文化信息极易对他们的文化价值观造成消极影响。其三,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和流通极其迅速,而部分低俗的文化也会因此在短时间内传播得十分广泛,影响范围大。

信息的传播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躁动,也就导致了我们的文化“力学”的不平衡。

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出表率,要加大对低俗文化的打击力度,为人们汲取文化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然后,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努力提高个人自身的文化素养,尤其是青少年,要多读名著,“读了一百本校园小说和读过一百本世界名著的人文化底蕴是截然不同的”。要提高青少年的文化功底,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一个真正的“少年中国”。

目前,我们的文化天平还极不平衡,我们只有用不朽的名著、千锤百炼的伟大思想在托盘上放上一个稳重的砝码,构建一个完美的文化“力学”体系,让华夏民族的文化安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