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拼图】
生活就像一块由无数块碎片拼凑而成的时间拼图,它的总量永远不会改变。所谓的“碎片化生活”,换个角度来看,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下,利用短暂的时间间隙丰富生活的一种体现。
面对诸多悄然流逝的碎片化时间,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合理利用。古人有三大碎片时间,分别为:马上、枕上、厕上。这“三上”就是欧阳修提出的用功读书的绝佳时机。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他们在四处奔波为父母分忧的同时不就是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完善学业,充实自己的吗?而相比较之下,处在蜜罐中的我们,在平时乘车、排队时,与其焦躁地坐立不安,倒不如合理利用这些碎片时间,读读书,看看报,或者与朋友聊聊天,都能使这些碎片变废为宝。
其次,我们还要做到能在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在闹市中读书而不受影响,碎片化时间多在闹中,嘈杂的车站,喧闹的餐馆,如果不能定下心来,那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碎片时间白白流失却无力挽回。上海迪士尼新开张,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一时间人流如潮,任何一个游乐项目都要排三个小时的队才能玩上个十几分钟。这时,长长的队伍中形形色色的旅客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人百无聊赖地来回踱步,时不时抱怨几声;有的人捧着手机,如获至宝,玩的不亦乐乎;而有的人则静静地看着一本书,整个人仿佛钻了进去,与外界的喧闹隔离开来。上述的第三种人,相信任何人看到了都会为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点赞吧。
最后一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养成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习惯。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补习班门口总是围坐着一群家长,无时无刻不激烈地讨论着。一次无意中听到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几位商业巨头,其中一位家长表示强烈的不满,“一样都是人,他们凭什么这么有钱?”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王健林每天4点起床开始工作;马云做梦都在想着大大小小的事务。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付出了同等的汗水换来的。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小习惯,你将会迎来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
让我们好好把握手中的每一块拼图,积少成多,终有一天,这些小小的碎片也会拼凑成一块完整的人生拼图。
【篇二:被忽略的拼图】
去年的年初,我与爸妈去了趟杭州,回来之前在一家店里买了副拼图,是梵高的《星空》,一共有1048块。我一直想着,是否有一天,我能把这拼图拼完,挂在家里的某面墙上。
到家把它拆开,倒出里面的拼图,一片一片一块一块地把它们按颜色大致分好。还找来一块板子,放在板子上拼。记得我那时还兴致勃勃地跟我爸说:“这个拼图,要先拼边框,再拼内部,我们可以一起拼这个拼图,要是完工了就会很有成就感。”
时间过得很快,就是这样一个月一个月过去,我离开了小学,上了初中,之间隔的那个暑假,也没能让我有足够时间拼完它。
我在暑假里也曾努力过,想拼完它。但从画面上分辨不出每一块拼图应该是拼在哪,便一次又一次地在同一个地方尝试剩下的拼图,运气好,能拼上一两块,也有可能一无所获。这让我心烦意乱,花费大量时间而只得到一丝的进展,使我不太敢相信我能成功将它拼完,很快便没了动力。拼图再一次尘封在衣柜上。
暑去寒来,又开学了。在新环境里一番拼搏,已全然忘记拼图的存在,甚至连看都不看一下它。渐渐地,就这么忘记了拼图,也不知道它上面积了多厚的灰,不知它是不是丢了几块还是怎样。
新年之后,二月份的时候,我偶然翻了翻曾经的朋友圈,看到2016年2月份发出的那条朋友圈,带着图片,大意是“1048块的拼图,我要拼多久?”,还带着两个哭笑不得的表情,底下一大堆评论。我于是又评论了一次:“时隔一年,我还是没把它拼完。”
一声长叹之后,踩在椅子上,踮脚看了看衣柜上放着的那个拼图,仍只是那一个框架和几片零星拼成的小块,看起来有一丝凄凉。
这个被我忽略的拼图,何时又能重新在我的努力下,一块一块地排列好成为那《星空》呢?它什么时候又能如我所愿,裱在墙上,带给我那成就感呢?
人总有数不尽的借口,推脱自己厌倦了的事。忽略一样事物,带给人的有遗憾,有无奈,可能让人摆脱些负担,但心里反而套上了枷锁,很难受,过不去。也许拼图只是小事,但这可能反映更多,忽略与重拾之间,只隔着希望和一腔热血。
【篇三:梦想拼图】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逐渐感受到:生活如此忙碌。家长在忙于上班、加班、家务、送我上课、看手机。我忙于上学、作业、奥数、英语、弹琴、打球、游泳。纷繁的生活碎片令我感到恐惧,我不知道何时是尽头,也不知道时间如此拥挤是为了什么?
妈妈说大人的世界我还不能理解,但是我的世界可以选择。梦想的拼图就是由一个个碎片组成。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积累有效碎片,清理无用碎片的过程。想通这一点,我开始整理我的碎片:
我的梦想是考上大学,这需要努力读书,拥有扎实的知识,通过日积月累来完成,所以认真听讲,仔细完成作业是有效碎片。奥数开拓了我的思维模式,但是随着奥数学习的深入,难度和作业都快速增长,我进入困难阶段,这打击了我对学习的信心,占用了大量时间,却对我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而跟随校内数学老师的节奏和要求,我可以比较轻松的在班级里考入前10名,所以我觉得再学习奥数对我来说是无效碎片。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长寿的人,那我必须有健康的体魄,这需要持久的锻炼,可是运动的方式那么多,哪一个更适合我呢?我的视力不好,乒乓球是锻炼眼部肌肉的,既对眼睛好又能达到运动的目的,所以打乒乓球是有效碎片。我肚子上的赘肉特别多,手臂没有力量,游泳能有效改善这个问题,所以游泳是有效碎片。
我的梦想是拥有一个小的乐队,和同伴们一起玩音乐,还能在各种舞台表演节目。这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练习。还需要拥有专业的认可,比如考级,所以练琴是有效碎片。
还有很多很多种碎片需要一一整理。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梦想和成就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如果你的碎片与梦想同向,而且是有计划的,那它就是有效碎片。如果你的碎片是凌乱的,甚至是与梦想反向,那它就是无效碎片。
从现在开始,拒绝迷茫,做碎片生活的主人,定期整理我们的生活碎片,让它们最后共同拼出梦想!
【篇四:生活从来不是拼图】
从小就爱玩拼图,几百几千的碎片堆积在一起,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一片一片重新归置,一点一点地看着碎片最终完整实在是件趣事。拼凑的过程枯燥却不乏味,其间也会有挫败,但只要愿意花上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总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越来越觉得如今的生活仿佛也成了碎片,时间是碎片式的,信息获取是碎片式的,阅读体验是碎片式的,很多时候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无奈之中也成了碎片式的。
手机闹铃拉开一天的序曲,大概是指纹识别让解锁屏幕变得愈发便捷,看手机的次数也变得愈发频繁。地铁车厢里,广场休闲区,甚至是行走在人流湍急的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推送信息更是如洪水猛兽一般充斥着生活的角角落落,手机上象征未读信息的红色小点足以让强迫症患者手足无措。
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碎片化地解读着生活百相。这边,正为“XXX,你给我站住”一文的作者——病儿的父亲潸然泪下,想着尽快转文帮助筹款,殊不知那边已是剧情逆转,群起攻之。一碗心灵鸡汤尚未来得及服下,也许它已经被另一碗替代,所以,看似我们每天得到了数不清的信息,但真正能往心里去的,真正引起共鸣和震撼的却少之又少。
慢慢的明白了,那些碎片化的信息真的只是碎片,只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视角看了不同的方面,然后做出的不同的评价。因为是碎片,所以它可以一次次地被推翻,然后一次次地重建,但是还没来得及把这些碎片拼凑好,已经有更多的碎片扑面而来,让人无暇顾及先前的感受。
仔细想想,生活的碎片却又完全不似碎片的拼图,它没有固定的图案作为底板,也就不会有充满既视感的结局。它绝不会在拼拼凑凑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朗,反倒是让人在拼凑间愈发看不到真相和终点。
零零散散的时间,匆匆忙忙的节奏,看似能轻易得到的全部碎片,却又找不到完整的时间和完整的答案。当各种软文推送让人渐渐忘记书香浸润的滋味,当纹枰论道的对象只是冷冰冰的机器,或许你会怀念生活原本该有的样子——从容而又简单的最初,然后明白,生活从来不是拼图。
【篇五:生活就像“拼图”——拼好它】
人生就是从起点一直到终点,这条道路上你会经历过坎坷和快乐。把这些碎片拼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但是科技的发展,让一些事不能再拼凑起来了;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工作,碎片化的社交……
如今我们的世界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有互联网有手机等等。但他们的出现却把我们之后的拼图再次打乱,读好书的人也少了。
冰心有一句名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认为里面读好书这三个字是关键。因为你读书不能断断续续的读,百分之九十的人断断续续的读,不能概括其内容。但根据依据完整读书的人,高达百分之九十九能概括其内容。
碎片化的阅读,已经不是很罕见的事情了。在车上你可看到,一些文艺青年在手机上看一些很有哲理的话,随后就刷刷朋友圈,看看其他的书。但之前看到的文学,知识和一些值得去学习的道理,都在自己的脑海中渐渐流逝了。
自我认为碎片化的阅读不能像认真阅读带来知识上的普及,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冲击和灵感的来源。从阅读这一件小小的事情上就能反映出生活已经被碎片化了,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心灵和灵魂被碎片化。
看看古代的名人;范仲淹,杜甫啊……他们甚至会为了读一本书不吃饭,不睡觉。而我们会为了一篇值得去学习,借鉴的文章废寝忘食吗。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能碎片化阅读下去,不然以后我们会是一个没知识的驱壳。
生活就像一副拼图,有时杂乱无章,有时有条不紊。把控好生活的节奏,做生活的主宰者,不能让它们把我们的生活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