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过,才明白】
你,曾否领略过雪山的庄严?你,曾否感受过草原的辽阔?你,曾否经历过高原气候的潮湿寒冷?
如果没有,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
初到青藏高原,便能感受到刺骨寒冷。风,如长刀在脸上一刀一刀的刮过,即使是八月这炎热的夏季仍需要穿三四件毛衣,外面再套上一件大棉袄。这,就是传说中的“八月即飞雪”呀。
在这青藏高原之行中,最让我不能忘却的就是红原县的花湖。花湖,青草戚戚鲜花盛开,颇似一望无际的草原,但是如果你没有走在观景桥上,而是在“草原”上行走,就会明白:这哪里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啊!这分明是一望无际的沼泽!稍不留意,就会深陷其中。
这,让我想起红军长征。
红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中的“过草地”便是指走过这里,当时,草地上可没有观景桥,红军们大多只有一件单衣裳,所备粮食极不充足,却要经过如此无边无际的沼泽地,况且这里的天气也如同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茫茫沼泽之中上无遮雨之片瓦,下无可行之路,甚至连一根用来烤干衣服的柴火都找不到,这一切完全颠覆了我对红军长征的理解。
曾经,在我没有来过花湖之时,我知道红军长征难,但也只仅仅知道“难”这个字,并不了解为什么难,当我走到了这里,我才深切地理解了红军长征的难。在花湖,红军们生死未卜,谁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不会牺牲,也不知道自己会如何牺牲:是饿死?是冻死?还是掉进沼泽中脱不了身?
但是这群勇者凭借自己的勇气与爱国之心,迈上了这片危险的土地,虽然其中有许多战士长眠与此,但仍有一部分红军渡过了难关。他们,是多么伟大,多么值得人们铭记心间。他们走过了这片草地,向着胜利的曙光走去!
真的,只有走过这里,才能明白红军的英勇与伟大。只有走过这里才会明白先辈们为了我们的祖国献出了多少鲜血,甚至献出了多少生命。只有走过这里,才能明白美好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现在的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将为国捐躯的烈士铭记于心,这,是我们该做的。
不管路有多长,走过,才明白。
【篇二:走过才明白】
她静静地坐在长江边,脸上看不出悲哀。
周围的喊叫声、呜咽声似乎都没有惊动她,她就这样坐着,情绪没有一丝波澜。
她,忘不了那一刻。
那天,是她婆婆的生日。她一大早就叫醒孩子,用心地梳妆打扮,想要为自己的婆婆办一个开心的生日宴会。她费尽心思整理打扮,最后牵上孩子的手,开开心心地出了门。
她上了那辆公交车,那辆路的尽头是死亡的公交车。
乘客不多,也就十几个人,她拉着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比较靠后的角落坐了下来。车上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甜蜜对望的夫妻,有天真无邪的小孩,说说笑笑,看起来是何等的和谐……她望着窗外美好的风景,正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家人聚会的情景。却被一声尖利的吼声拉回了现实。只见一名中年女子立在车门栏处,面红耳赤地怒视着司机并对着他嘶吼。司机嘴巴一张一合地不停在动,似乎在努力地想解释些什么……
太远了,她听不清,也没有打算听清的意思,继续抱着她可爱的宝宝欣赏着属于她的风景。
而那个女人似乎没有消停的意思,站在那里破口大骂,粗俗的语言不断从她口中冒出。一来二去,她也大概明白了发生了什么:这个女人自己坐过站了,却怪司机没有提醒她,要求中途下车。
而她选择了沉默,车上的人亦是如此。
结果,战争升级了,那个女人拿起手机,用力砸向司机,并疯狂地抢夺方向盘,司机用手挡着并不时反击着。拉扯中,车子失去控制,越过护栏,头也不回地冲向了长江。
三秒钟。
她死了,在事故中,整车人包括她的孩子无一幸免。
她在思考,如果当时有人挺身而出,制止那个女人的恶劣行径,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但是,车上其余13名乘客,没人愿意站出来,包括她自己。
走过了这段生命,她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社会早已变得畸形,冷眼旁观,事不关己似乎早已成为常态。社会早已形成一种冷暴力,而她在不知不觉当中也成为“冷社会”的其中一员。
她不像迪伦那么幸运,有摆渡人,有重回世界的机会,《摆渡人》原本就是一个构想,世上没有后悔药。而她,走过了生命,明白了社会。
走过,她才明白,原来社会早就“病”了……
【篇三:走过才明白作文】
鲁迅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我却特立独行,总爱走一些很少人走的不为人知的路。
就好比说骑车,在深圳,可供人们骑车、散步的绿道多的数不胜数,方向也是四通八达。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失利,骑着车出去散心。我沿着一条较为熟悉的路前行,但正值假期,路上行人多,自行车反而变得不便了。跟着人流缓慢的骑着,导致我本就不舒畅的内心更为郁闷。我叹了一口气,随即萌生了返回的想法。又沿着这条路前行了一段,我发现前方的人越来越多,在这原本宁静的林间绿道渐渐变得喧哗起来。
看着前面的人群,我停下车来,摇了摇头,准备掉转车头原路返回。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就在我的旁边竟有一条小路。虽也有人走,也有车行,但相比于目前这条路,不知路况差了太多。
犹豫再三,我还是转身上车骑进了这条小路。开始时路径狭窄,路面坎坷,路线曲折,骑了一段,豁然开朗。一排高大的树,枝叶繁茂,拢住了天空,依稀几束阳光穿过枝叶,形成光斑,映在地上。隔着栏杆,是一条小溪,“叮咚”的流着。那排大树的尽头是一处平稳的缓坡,没了枝叶的遮挡,阳光尽情地照在大地上,把前路照得十分明亮。我撒开车把,张开双手,顺着叮咚的溪水声,尽情地沐浴在阳光里。
骑车回来,我洗了一个热水澡。我洗着洗着,陷入了深思。
骑车是如此,生活更应是如此。一条路走不通,没关系,这兴许是老天爷对你的考验。静下来想想,换一条路,是不是能走得更好,行得更远?于是,我改变了学习方法,果然学得更加顺畅。
很多路,走过,才明白,路不顺,想想,是不是可以换一条路试试呢?
【篇四:走过才明白作文】
长辈们经常会给我讲道理,而我呢,经常是把头一扭,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毕竟,很多事,走过以后才明白。
小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背古文的作业,我是最讨厌这类作业的,把那些字一个个楞塞到脑袋里,太困难了。每次都拖到最后,才拿着书给妈妈检查。因为背得不熟,根本过不了妈妈的关,这时候妈妈就会放下书,说:“要理解它,明白它的意思自然就背过了。”当时,我完全理解不了那些诗文的意思,还有妈妈的话,心里想,理解了不也得背呀,有什么区别吗?
上了初中,那些诗文越来越长,老师的讲解也越来越细致。我开始了解那些词解句意和内容思路,我发现那些原本“又臭又长”的古文,竟像画卷一般渐渐展开,我记忆的速度竟然也越来越快了。这时,我才明白了妈妈的话,明白它的意思自然就背过了。
我容易冲动,爸爸常对我说:“脾气臭的人自己会吃亏。”我也认同这句话,可是每次遇到事情,还是会火冒三丈。
那天中午放学,我和朋友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我一拳在玻璃上开了个洞,同时,玻璃在我手上开了好几个洞,血汩汩地流,我一下慌了神,抬头一看,同学们也都惊恐万分地瞪着我。愣了十秒钟,大家才反映过来,然后手忙脚乱带我去医务室,打电话给妈妈,给老师。然后妈妈来了,老师来了,另一个为了收碎玻璃扎伤手的同学的妈妈也来了……清理、缝针,一切结束后,已经过了将近三个小时。
回到班上,我不敢看窗户那儿还没有补好的大洞,不敢看大家看我缠满绷带的手时躲躲闪闪的尴尬目光。晚上,爸爸见到我张嘴想要说话,我脱口而出:“脾气臭的人自己会吃亏”。
爸爸说,唉,这真是要经历了,吃亏了,才真明白呀。
是呢,多少告诫和道理,走过,才能明白。
【篇五:走过才明白作文】
大千世界的雄奇瑰丽,风景如画,无不在于行者。行者行遍天下,随口而吟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又大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别人为之动容的同时,自己也仿佛明悟了些许道理:人生中的很多感受,只有走过,才明白。
老家房后有一座山,山很小,完全谈不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当推开窗望向这座山,总把它与远处的小树林看作一体。假日的一天清晨,父亲问我要不要去山上走一走,我嗤之以鼻,丝毫没有兴趣。本想倒头继续睡觉,父亲却兴致盎然,非要拉着我去见识见识这座山的“奇观”,我无计可施,只好乖乖前去。
来到山脚下,父亲告诉我,这座山被当地人称为“官帽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爷爷小时候就在这里玩耍。我顿时惊讶,抬头望了望这座山,仿佛它的周身一下子散发出了独有的亲切的光芒。走上了山间小路,踏着布满苔藓的古石阶,只见路边青松翠竹挺立,野花遍地绽放,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青草的芳香,沁人心脾。缕缕曙光从嫩叶间透射而出,四周氤氲着缕缕晨雾,宛如仙境,使人仿佛来到了桃花源。行进间,父亲发现一眼清澈的泉水,水流潺潺,流向何处?——流向山下那片绿茵,仿佛也流向了我们的心田。
终于登顶,在山顶上的我,望着下面刚刚苏醒的城市,心中无限畅快。一行大雁划过黎明的天空,金色的阳光投射大地,也照耀在我的身上,我感到温暖,感到满足,感到幸福。是啊,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山带给我这么多美好的感受,它用祖辈的足迹联系了我与它的感情,用美丽的风景改变了我对小山的成见,用“阴阳割昏晓”的刹那变换让我见识了大自然的雄浑与伟大,用一次看似普通的登山体验带给我心灵的快乐与滋养。而这一切,只有走过,才能明白。
【篇六:走过,才明白】
白色纱窗外忽现出落日的身影,推开纱窗,落日被云紧凑着,被风吹动着,被一簇火焰团团围住,一瓶橙黄色的颜料被倾倒在了落日身旁,或许是身着洋装的小女孩,踏着小皮鞋踢翻了它。
关上纱窗,落日又变得若影若现,渐渐地,只剩余晖了。
“如果我去外面工作了,你一个人可以吗?”
“没事啊,我小时候不也一个人好好的吗?”
她的眼神中又多了一份纠结:“可老妈怕错过你的成长啊。”
我紧紧抱住她,香水从她的后颈散发出来,拂过她的发丝,我一上一下合住她的手,坚定地望着她的眼睛:“你去吧。”
那时,我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份与她交换,像一位满头银丝的母亲放飞了巢穴中的孩子,那一刻,我认为成长是这么简单。
相处的时间变少了,渐渐地,我仿佛也习惯了。但随着中考倒计时,心中压上了一块沉石,但我却没有把那块沉石的事讲给她听。
家中,空无一人,只有鱼缸散发出微弱的光。打开客厅的灯,白色的灯光照映在玻璃上,望向窗外,冷暗交织的灯或明或暗,楼房的线条被黑暗淹没,勾勒出来的只有倒影中一张失落的脸。那一瞬间,寂寞的感觉,就像漫天黑的沙尘暴,一层层由内向外翻腾过来,细微地渗透,包围起来。
老妈,这时候又在干什么呢?睡觉了吗?
推开房门,关门,上锁。“哗啦——”货车在水泥路上飞驰而过,衬出一片寂静。拉上帘,“哗——”,细小的声音都变得不同寻常,一切如同黑白电视中的慢动作一般,灯光慢慢落下,缓缓上升……视线变得朦胧,渐渐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角,捂住嘴,感觉到眼角边流下湿润温暖的液体。打开吹风机,声音释放开来,渐渐听不清是哭声还是风声,渐渐感受不清是眼泪的冷还是风的温暖。
我望着她的背影远去,显得精干而又有些疲惫。
想起龙应台书中的一段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走过,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闯;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