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品茗】
繁忙的学习之余,品一杯香茗,舒缓疲惫的心灵,驱走内心的阴霾。因为爱茶,在我四五岁之时,妈妈就教我学习茶道。
刚开始喝茶,入口时感觉苦涩,当我越发爱它时,觉得是那么甘甜。
周末时坐在宽大的阳台间,我拿出铁观音乌龙茶,初见白茶,桂圆王金骏眉,武夷岩茶大红袍……开始依次品尝。
带着满满的期待我小心翼翼的把烧开水的壶放到了茶台上,再把公道杯,茶盏,茶漏等用开水温热(俗称温杯),稍后取出3~5克的茶,放入盖碗中,茶叶就像一个个勇敢的小士兵迫不及待的跳了下去,并稳稳的落入了碗底。接着开水像瀑布般一泻而下,躺在碗底的茶叶立刻浮出水面。然后迅速出水倒掉。第一次是醒茶,目的是激活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香气。待水初沸30秒后,向盖碗中再次倒入九成水,(其中有百分之十)会被干茶叶吸收。这时茶叶一颗一颗下沉,水会发出一点“嘣、嘣、嘣”的声音,同时泛起许多的小泡泡。盖上盖,再闷上3--4分钟最后把茶漏放在公道杯中,迅速出茶汤,第二次就可以品茗了。伴随着缕缕茶香飘入鼻中,继而茶香飘满整个阳台。一杯香气浓郁的茶就泡好了。
第一口有点微苦,觉得不是很喜欢,第二口茶香留在唇齿之间,香气充满咽喉。第三口,才真正的品味到茶的甘甜。
生活如茶,有的茶滴滴醇香,有的茶苦涩无味。正如生活有苦亦有甜。谁能初尝到苦涩的滋味,也会品尝到最终的甘甜。
【篇二:读诗品茗的感觉真好】
一卷诗词,沏一壶清茶,在斜斜的阳光下,细细品味着茶的清香、书的墨意。摊开书本,选一首我最喜欢的词,与古人一同进入那清幽的山谷,那忧愁的客栈,或那沉浮的官海……
找到了!那我中意的词篇——苏轼的《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苏轼,他几度沉浮于官海这趟泥水,却“只因名太高”而被卷入乌台诗案,打入大牢。从虎穴龙潭中夺得一条命,带罪贬官黄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不敢作文字。”曾几何时,他也有“门庭若市”之景象,而今,皆乃黄粱一梦。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他清白之身,却硬被戴上“讽刺陛下”的帽子,险些被杀。他虽不平,可如今孜然一身,带罪贬往黄州,又有谁可依靠?只得幽幽一叹:“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末了,只得借酒消愁,醉于酒中,全身避祸。只叹“借酒消愁愁更愁”。此三万六千场酒,故能远祸,何能消愁?只得寻欢它物,忘忧于生活。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官场上的沉沉浮浮,“妨”了生活的无忧无愁,官海这趟浑水,又有数千人搅和,何必踏入?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汝若踏入,便定得安分守己,又何必抵死,说个功名俸禄,品级高低呢?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被贬官黄州,变得苦中寻乐,了却了这妨碍欢乐的官场,于大自然内洗净满身泥点,与欢乐重逢,相拥。解开了心结,又幸得这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但可细赏这无边风景,亦是一大乐事。
所以,“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远离了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生活却又别样好,赏那明月薄云,观那竹柏苔茵,做个飘逸旷达的闲人,亦不是一大乐事?千钟美酒,伴那一曲《满庭芳》,岂不妙哉!
翻过这篇文章,别过那飘逸旷达的苏轼,伴那清幽甘甜的茶香,我进入了另一位古人的世界,去寻那另一片洋溢书香与茶香之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