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常德牛肉粉】
好吃的东西说不完,但我们常德远近闻名的美食里少不了大名鼎鼎的常徳牛肉粉。
它历史悠久,据说有两千年了,源自秦朝呢。
米粉的原材料是南方的优质大米。把米磨制成米浆,再塑成圆圆的米粉和扁扁的米面,一色莹白,直接就可以抓进嘴里嚼吃。但这样吃未免太糟蹋它了,你还是耐心等等吧。
上好的牛肉切片,带筋的牛肉切块,牛杂、牛排也可以慢火炖起来,加入辣椒、姜、蒜、八角等普通调料。牛肉片爆炒了煨着就可以,肉块、牛杂和牛排就要炖半夜呢。
随便走进一家牛肉米粉馆,安心坐好了。老板就会用竹漏斗盛满米粉,伸进滚烫的开水锅里,时不时翻滚一下。锅里至少有两尺深的水。还没注意,漏斗里的米粉已经倒进了一个大碗,碗底早就放好了酱油、盐等。老板舀起一勺带着浓汤的牛肉片浇在米粉上,洒下翠绿喷香的葱花,送到你面前。
好像经过了神奇的变化,米粉洁白透亮,带着美玉的色泽和质感。快把牛肉翻动、拌匀,再尝一块牛肉,哇,香!肥而不腻的牛肉,带着牛肉特有的香味,还混合了各种调料的味道。夹起一筷子米粉,裹着红艳艳的辣椒粉末儿,“苏苏苏”地吞进肚里,筋道爽滑。喝一口香浓的粉汤,浑身舒畅。
常德的街头巷尾,都有牛肉米粉馆,家家的味道都相似,又不同。有时我恨不得把盛牛肉粉的碗给吞下去。反正我吃了一碗总想吃第二碗,虽然妈妈坚决不让我这个“小胖子”如愿。
【篇二:常德米粉】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食品种类为人民生活增添了缤纷色彩。我曾到过每个地方都为当地美食留下足迹,但是,做人不忘本,我最喜欢的还是湘菜,其中有我最喜欢的常德米粉。
湘菜辣得厚实,相比于川菜少了一股酥麻感,相反,它辣得使人大开胃口,畅快淋漓。湘菜辣得浓烈,相比于粤菜少了一股清淡感,相反,它辣得使人影响深刻,热情痛快。
在当地,米粉虽然不是最昂贵的,却充满着乡里乡情。清晨,小店里人们吃着热腾的米粉说着白话(家乡聊天的意思);傍晚,家里人小聚,吃着饱含爷爷奶奶暖意的米粉。无不感到由一碗米粉沟通的一座乡情桥。
当然你们一定想知道米粉的做法吧。首先说到米粉,圆通细长有嚼劲,它不如汤粉般单薄,不如米线般细而不实,不如刀削面般不具美感。所以,机器要经过无数捶打使它更有嚼劲,但如果是乡里老人家自己做的,技术可比机器精巧多了,作出来的米粉爽滑有劲道。最为关键的配料出现了。“勺子”——也就是我们说的肉类,并加上秘制成分,主料基本上是牛肉、辣鸡、肉丝、猪蹄等。其中,牛肉和猪蹄最为特别,那是一种当地自己研制烤制而成的“腊肉”,不仅香味喷人而且嚼劲十足。再加上葱花酸豆角在汤上飘着,不禁大开胃口。
湘菜辣得厚实、浓烈,这告示我们要做一个厚道诚实、为人热情、具有浓烈情感的人。正是如此,家乡人也是这种性格给所有人都以温暖的感觉。每当吃着米粉时,我总会想起我的故乡。
米粉味美价廉,让大家都能享用这一美味。它看得出常德人好辣这一特点,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腾腾该多么享受啊!好辣的朋友们一定要来尝尝这美味!这辣得厚实、浓厚,香辣爽口而不油腻的口感一定会让你铭记于心。
【篇三:我家住在常德桃源】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读到《桃花源记》,我立即想起老家桃源。桃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绿草如茵,真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家乡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石板坪村,村子里总共有四十八户人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只有黄发垂髫在家中怡然自乐。
我老家的房子修建在一座小山包上,独门独户,颇为清静,房子背后靠着一片小树林,房子左右两侧则是草地和柚子园。我回老家,夏天见到的往往是这样的景象:外公外婆坐在树荫下,悠闲地看着偶尔过往的摩托和行人,见到乡亲,总是热情地寒暄:他婶子,你要去河边放鸭呀;小果爷爷,进屋坐坐……几只母鸡却在一旁争抢谷穗,见来人后,就咯咯地地跑开了。
走进堂屋,屋内最醒目的位置端端正正地张贴着毛主席的画像,令人肃然起敬。从堂屋走进饭厅,饭厅只有简单的一台冰箱、一个餐桌,四条长凳,靠墙散放着几把矮矮的竹椅,爷爷奶奶的生活简单朴素。
冬天常见到的是,爷爷奶奶常坐在饭厅内,八仙桌下烧着一盆红通通的木炭火,俩老打着“跑胡子”。
奶奶说:老头子,你蒙我呀,你“诈胡”了!
爷爷爽朗地大笑:“老婆子,看看你是不是眼花!”
我喜欢暑假回桃源,走出门外,放眼一望,山下有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麦田旁边不远处有一条小河,身体透明的稻花鱼一见人就四散开来;水蜘蛛身体一曲,从水面跳走了,河里还有一些微小的浮游生物……
记忆中,最让我觉得好玩的则是秋天与老爸一起打柚子了。老家养鸡的院子里,有四棵枝干粗壮树叶茂盛的柚子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如胖娃娃般的柚子,老爸手持一根长竹竿,哗啦哗啦打枝上的柚子;我的任务是在柚子落下时把它们接住。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柚子们常因为竹竿地拨动,在树叶间来回晃荡,然后在树枝的另一方落下,弄得我东奔西跑,晕头转向。最终,大部分的柚子被长腿善跑的我接住,但有几个柚子因为掉在地上,不能长时间保存,被我们快速消灭啦:酸甜多汁自家种的柚子啊!
现在,听老爸说,桃源也要开发,要修路建高楼啦!也不知是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麦田小河柚子之属泥土味十足的桃源永葆原汁原味呢,还是让桃源与城市接轨,让泥泞小径变成柏油大道;让炊烟袅袅变灯红酒绿;让柚子摆在超市而不是挂在树上呢?
真的变了,让我到哪里去寻找捉鱼或者打柚子的快乐呢?
十四岁的我疑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