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山上与山下】
山上与山下,看似如天涯海角,只有一山之差,却又遥不可及。
几天前,我动身前往了永嘉的一处大山里。这深山老林没有网络,没有便利店,我却玩得很开心,我尝到了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大山上的生活方式。
抬头高瞻远瞩,这潺潺流水,这修竹茂林,不时还有农民在梯田耕耘。如果累了,就往远处望,看看眼前没有被工业污染的净土。玩着玩着,我累了,就倒在椅子上冥想。山里没有信号,为什么也能生活地自在呢?
想着想着,我不经意间看见了田地里游荡的当地人,答案瞬间就想出来了,山上的人简朴,纯粹,没有顾虑太多。喜欢种地的,就把余年全部献给种地。喜欢养鸟的,就一辈子养鸟。山里人心很静,他们搬到深山老林里是因为不喜欢城市的噪杂,他们当中可能有很多人没读过书,但却过得比城里人好,直白,单纯,不去想太多,做好眼前的事,是山上人对人生的领悟,把不快乐的抛在脑后,把眼下的事做好,也是不管山上或山下的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或许,我之前说的,大山上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些山里人给我们的启示吧。做人的大道理其实很简单,想做一件事,就一根筋把这件事做好。
沉住气,静下心,丢掉脑中的杂念,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也是这大山教会我的。
【篇二:山上的风景】
暑假的一天,我去了山上玩。那里叫桃都养生谷!那里的水特别的清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空气非常的清新,让人心旷神怡。我很喜欢这里!
每天晚上到了6点四十左右,我们会吃完晚饭就去后山散步。先要走很远很远的一段路才能到后山,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喷泉,每天的早上和晚上它才会工作,就好像随时都在欢迎大家的到来,好看极了。继续往前走就会来到水果市场,很远就能闻到水果的香气。因为它们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自然生长自然成熟,不用农药。吃着可香甜了,我在这吃了不少呢!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竹海,高高直直的竹竿,郁郁葱葱的竹叶,中间一条小路直达竹海的另一边。看着就特别舒服,连夏天的炎热都减少了几分!
抬头再看看蓝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飘浮着,它们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开始白色和蓝色有的像一只小羊,有的像一只鸭子;慢慢的太阳落山,那里的白云变成了红色和紫色,而那像鸭子的白云也变红了,还有了“眼睛”,就是我们落山的太阳公公。这样的发现让我觉得有趣极了!大自然真的太美妙了!
天慢慢黑了,大家都各自回家了。后山的风景真好看,让人流连忘返,我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篇三:山上】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记
“云敛清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五年了,再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心中还是不免有些刺痛。从进入京剧兴趣班的那一天开始,我似乎就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学戏的料。流过汗,淌过泪,但我始终不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沿着曲曲折折的碎石山径一路绵延上山,心里颇不清静。
我顺坡往南,直至下到一个山坳,便投着一块巨石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一片熟悉的黛绿就映入眼帘。苔花?是它,从小就认得。它“叶不成叶,花不成花”,与周围连成一片。我甚至找不到一个好的形容词来描述它。它,太卑微了。这小小的青苔和我是多么相像,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做着孤独的挣扎。
思绪飘向了那个破败的随园,那时的袁枚是不是也如同我一样兀自成伤,才会吟出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的意义早已知晓,它告诉我们再艰难也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好。可是,我反倒觉得,这诗对我是一种讽刺:苔花不管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成为牡丹。和苔花一样,我的所有的抗争,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欺欺人。在京剧班,我只能是一朵小小的苔花,毫无回旋的余地。
然而,这似乎不应该是故事的全部——
我想起了那些往事,在民乐团里,我是无可替代的二胡首席,每到演出的时候我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存在;在围棋社里,我是受人称赞的棋手,每到比赛我总能拿回金灿灿的奖杯。习惯了“牡丹”生活的我,有着一份固执和倔强。
思绪收了回来,又落到眼前这小小的苔花上。此时的我却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想象:对于苔花来说,环境是个单项选择题,选择了此处就不能选择彼处。但我们呢?环境是多样的。京剧也好,围棋也罢,每一个领域都可以涉足。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在“此处”成为苔花就唉声叹气,因为在“彼处”,我们仍旧是“牡丹”。再退一步,作为一朵花,你爱脚下的土地,这就够了,何必在乎自己是苔花还是牡丹。是啊,我爱京剧,这就够了,何必在意我是不是主角。
原来,我们不可能是所有领域里的主角。而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成为生活真正的主角。
突然,心好像打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