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读后感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发布时间: 2024-09-16 21:52
阅读:

【篇一: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好的文字终是能突破喧嚣的尘土,成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涤荡人心”。李娟的文字很好地证明了这句话。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朋友推荐的。刚看到书名,觉得无非就是写哪片田野上的向日葵地,或是向日葵所寓意的阳光、美好,以及诗和远方。一开始颇有“走马观花”之意,后来发现,这本书给人的惊喜可不止一点。

这本书中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独的等待和农耕的艰辛。李娟用自己坚韧、温暖又积极乐观、充满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与家人在遥远的阿勒泰戈壁种植向日葵的往事。她笔下的人与事物都跃然纸上。勤劳能干、努力向上的妈妈;颠沛流离终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温柔的小赛虎;爱偷鞋子的丑丑;许许多多嘈杂的小动物;只有一个近乎破烂的顶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锅碗瓢盆组成的房子;还有那片明明已经日渐繁盛,却还是被鹅喉羚毁了的九十亩向日葵地……很贫苦的生活,除却一丝苦涩之外,更多的,却是生动、坚韧和丰盛。

而在这丰盛又有趣的农耕生活里,还有着那无穷无尽的等待,像是要吞噬万物的怪兽。妈妈等待水去灌溉那片向日葵地,等待向日葵的绽放;狗狗等待远去而归的妈妈;高龄多病的外婆在遥远的向日葵地等待孩子的归来,却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死亡……李娟姐姐也在书中写道:“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可能是跟外婆最亲,也可能是李娟姐姐笔下的人物故事很生动,书中外婆的等待,让我感动,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外婆的一生似乎也在等待中度过。她的前半生,等待外公来爱她,等待孩子的长大。等待终于不用过那种天还未亮就出门割小麦,晚上只有月亮陪伴她归来的日子。而这一切都还没完全结束,外婆又要开始新的等待。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婆的风湿也越来越严重,腿变得不利索起来。她就只能在家里等天黑,又等天亮。等同辈们离开,最后也等自己离开。外公去世后,孩子们也逐渐长大远走高飞,外婆孤身一人守在那间青瓦老屋,却也始终坚信着“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她一直都等待着美好的事物,当然更多的,是等待我的归来。

从小就跟在外婆的身旁,我是她一手带大的。外婆会尽一切所能的把她尝尽一生后沉淀下来的道理讲给我听。在我上小学便离开外婆家时,外婆也没说什么,只是扶着门沿,开玩笑似地说了句:“囡囡常回来看看,别让外婆等太久,外婆会孤独的啊……”我不以为然,也不知道“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所以很少回去看她。看完这本书后回头想想,真的很可惜当初自己年纪小,不懂那小小花招后的一片柔情。

偶尔回去一趟,外婆无穷无尽的等待也终于有了一个突破。一见我回来,外婆可高兴了。我嗜甜如命,每次我回去,外婆都会给我熬糖。她不顾及自己腿脚的不便,走到厨房去。一口大锅放进装满的水,把白糖放入锅里开始搅。可不能闲着不搅,不搅的话就会熬糊了!慢慢地搅,也慢慢地等待。慢慢的水浅下去,待锅里稠了。甜腻的香气便氤氲开来,馋坏了我。外婆用两根筷子搅了搅,我的小舌头一卷,又热又软,筷子上的甜晶莹透明,甜到了我的胃,更甜到了我的心。

没过多久我就走了,穿鞋时,外婆总是唠叨:“那么早就走了啊……”“嗯回家写作业……”

长大后才发现,年少时外婆口中的“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而孩童瓜果飞虫自然热闹,都与自己在乎的人无关,这就叫孤独。外婆在孤独中等待,又在等待中孤独着。而外婆却愿意这样等待我一辈子。

《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等待,或许是万物共通的等待。那份等待“洒落”在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也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就像我的外婆那样,她一直等待着我的归来,那份等待,无比盛大,却也尝尽孤独。

“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关于“等待”这个词,可能听说过最多的是“等待美好事物的到来”。其实不然,等待这个词,满满都是孤独与苦涩。

但幸好,这本书就如北斗,闪耀在我的人生中。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和等待。让爱你和你爱的人少一些等待。把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放入心间。毕竟人非神明,不可能活一世就该有一世的“等待”与敞亮。而愿意等待你的人,必定是珍惜你的人。

【篇二:向日葵的日记】

要种向日葵啦!向日葵的种子长得像瓜子,黑黑的,比其他种子大了好多。某些种子身上似乎被刮过一小点皮一样,身上有一点白色的。种子中间凸了出来。青菜种子就和向日葵种子相反。非常小,跟凤仙花的种子差不多。圆圆的,颜色比向日葵种子淡,有的偏黄了些。

种花的第三天。向日葵的茎长出来了。它的'茎粗粗的、绿绿的,黑黑的种子立在上面,笔直笔直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真奇特。青菜种子仍然还没有生长出来。

种花的第五天。向日葵的叶子长出来了,种子已经没了,两片大叶子中间长出两片小叶子,叶子硬硬的。青叶在第五天才刚刚长出来,不仔细观察还看不出来,两片大叶子竟然保护着两片小叶子,还无精打采的样子。叶子的颜色还是黄黄的呢!茎的颜色不是绿色的而是白色的,这就是青菜的独特之处吧!

【篇三:向日葵的日记】

我家的后院里有一片向日葵。有一天,我进了自家的后院,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向日葵,我发现它们虽然有高有矮,但是颜色都是金色的,并且脸都是朝一个地方的,向日葵的花心是我和爸爸、妈妈最爱吃的瓜子。

夏天到了,我和爸爸妈妈给我家后院的向日葵,施肥、浇水和松土。向日葵可不像月季花的茎上有那么多的刺,你不仔细看,还真的看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但仔细看:有的向日葵是刚开,还有的已经开了好长时间了。远看这片金黄色的向日葵,就像是一个个会发光的'大玉盘。

我左盼右盼,终于盼到了向日葵开放的那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摘向日葵花中心的瓜子,我仔细地品尝了一下,啊,真是又香又甜呀。

啊,我真喜欢向日葵啊,我和爸爸妈妈可真希望快点再嗑到来年的瓜子呀。

【篇四:向日葵的日记】

早晨,雾气笼罩下的金色向日葵花海就像睡梦中的小公主一样,正等待着阳光的唤醒。一层层黄澄澄的花瓣重叠在一起,显的非常美丽。这些美丽的花瓣保护着花盘,不让人采摘它。叶子层层叠叠,非常漂亮。

中午,火红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向日葵的花盘仍然顽强的面向着太阳,展现着自己的笑容。向日葵的`香味散发到空气中,吸引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蝴蝶在向日葵的上方翩翩起舞,蜜蜂在向日葵间忙着采蜜。一阵风吹过,花粉也跟着风飞了起来,再散落到叶子上,为绿色的叶子渡上了金色的外衣。

晚上,是落西山,向日葵花海笼罩在太阳的余光中,熠熠生辉,仿佛金色的海洋。游人有的在花丛中欣赏美景,有的在花丛中拍照,时不时的发出一声声赞叹:“这向日葵真美呀!”

啊!这向日葵花海真美呀!我爱你,爱你的坚强勇敢,爱你的坚定执着。

【篇五: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黄色的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翻完书本最后几页上的配图,我不禁开始审视起我自己,原来我也是这样一个只在意“金黄瞬间”的庸俗之人?于是又翻开书,试图改变这个结局……

我看着自己在书中留下的痕迹,荧光笔标黄的字体怎么看都是灿烂的:“蜜蜂来了,花盘瞬间达到金色的巅峰状态。金色的高音一路升调,磅礴直指音域最顶端。”但不知不觉间,我却忽视了“我仅有的力量只够用来掩饰懦弱,我最大的坚强是继续不露声色地生活在家人间。”哪怕标黄的文字着实不多,但却悄无声息地给每一句话都打上金光,以至于脑海中呈现的画面总是与金灿灿的向日葵相伴,直到最后看到图片中的空旷时,硬生生吃了一大惊。

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作者的母亲承包了一片贫瘠土地用以种向日葵。作者用亲切朴实的文字记录了北疆独特的生活以及在那里劳作的人们,让读者看到了向日葵的“金黄瞬间”,却留下一个问题,让读者自行去探索“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

我曾几度想在作者描述生活的文字中挖掘出向阳的,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金色向日葵,良久才发觉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要知道,这是在偏远的北疆,这里只有无边的孤独和依赖着大自然的人们……在如此现实的生活面前,金黄的向日葵也许是给心灵最后的一点慰藉了。

在作者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是一大片向日葵花海。株株饱满向阳,像任何一个地方的向日葵一样蓄满金黄;可在最后的配图中,撞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戈壁。满眼的空洞让我看到比人还高的向日葵呼天抢地地要把人淹没,已经补种第三遍的向日葵却依然抵挡不住鹅喉羚的侵略、看到尽管人们拼尽全力保住向日葵,却依旧因为老天的“不公平”唉声叹气……

向日葵花海的深处,原来埋藏着如此多的无奈与绝望;原来再辉煌的背后,都有着时常被忽略的辛酸。看起来热闹的地窝子,在这广阔的向日葵地里也终究是渺小的吧。一次次地播种下希望却又被老天狠狠否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咬牙坚持,人们最后的倔强似乎在风吹雨打中颤抖。所谓“希望,原来真的可以变成,付出努力只是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

我终于看到了作者眼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无奈,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就这样清清楚楚地摆在面前。不是作者的文字冷落了这些“来龙去脉”,而是她乐观无畏的态度更使本能地追求美好的我忽略了它们。

从古至今,正因为那些创造金色的人不断地付出努力,寻找希望,亲眼见证着常人无法看到的来龙去脉,所以才有了今天熠熠生辉的金黄。正因如此,那“金色之外”的种种才真正值得被敬畏啊!如果万物生长是比地震更雄浑的力量,那么这些不为人知的来龙去脉则是比万物生长还要伟大的力量。我可能只看到了金黄的瞬间,但其他人也许不是,作者更不是。因为这种力量不会被金黄的瞬间随意掩埋,只是它们甘愿成为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罢了。

向日葵地那头真正的金黄,只有那些真正体会到“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的人才真正领悟得到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