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 安静的守望者
安静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 2024-09-23 17:21
阅读:

【篇一:安静的守望者】

题记:或许,清明比其它更多的节日不同的是,它聆听着更多真挚的祷告,守望着更多相思的团聚。

外公喜欢安静,我时常想。

外公在晚上安静地走了。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医药的挣扎。那天和妈妈连夜赶回益阳时,外公穿着那件三姨亲手做的红棉袄。我忽然想起许多年前,他正襟危坐得在我面前,不停地叨念着什么,还问我他的衣服好不好看,像个小孩子。

妈妈哭得很伤心,大人们都哭了,我对眼前一片茫然。那时候我或许太小了,我不懂死亡意味的是什么。我只知道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一个老头会逗我笑,喂我糖吃。少了一个晚上睡觉偷偷抹眼泪的人了。

外公喜欢安静,所以他一个人去了一个安静的地方。

从那之后,大人们也都变得安静了。晚上再难听见妈妈抱着座机聊上几个小时的长途电话,我也再没有坐过充斥着烟味的长途巴士,也没有回到那个青砖白瓦的小土屋,所有人也再没有围在一个大圆桌上热热闹闹吃团圆饭了,“那里已经没有人了。”妈妈告诉我。

只有一个日子,大人们会带我们回到那个小屋子里,那天妈妈会买一大团红色的鞭炮,带上我们小孩,绕过那个小屋子,翻到后面的一座山上,踩过一片长满杂草的潮湿的泥土地,然后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前面伫立着一块红字白底的碑,所有人都围在一起,沉默着。细碎的阳光穿过枝繁叶茂的老榕树斜斜地照了下来,我隐隐约约似乎看见了从前。

那时家里总是很热闹,大大小小的节日大家都喜欢聚在一起。往往相聚的那一天外公会起的格外早,把一件很久以前三姨送给他的红棉袄穿在身上,外公悄悄的告诉我说他最喜欢红色了,热闹喜庆!然后两只眼睛就眯成一条缝,揉揉我的头发,乐呵呵的朝我笑。

当家里人都聚齐时,外公就喜欢往我们孩子堆里钻,嚷着要教我们玩游戏。我们嫌他说话不清,不搭理他。于是外公就安静的坐在一边,呆呆的望着我们,看我们玩的开心,他也就咧开嘴跟着我们嘿嘿的笑。妈妈让我跟外公多聊聊天,不要只记得玩。这时候外公就会突然站起来两只手一边摆一边连说几个不用不用,让我自己好好玩。然后缓缓地站起来拄着拐杖回房去了。于是妈妈又说,外公喜欢安静,我们别去打扰他。

鞭炮声声,现在的我数着冥纸祭奠这个在我七岁那年离去的老人,倏地感到一种思念的疼痛从头顶直直地穿透骨髓,深入心脏。我怀念我的外公,相思我的亲人们。墓碑上红绿相间的字分割的明明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又联系着一份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外公告诉我说他喜欢看着我们小孩子玩,我们开心他更开心,想到这句话的时候冥纸烧得正旺,四月的天空已经热得人汗流满面了。

外公比谁都喜欢热闹,他喜欢喜庆的红色,烦人的小孩子,你一言我一句的团圆饭。可他比谁都安静,他不愿打扰我们,他静悄悄地走了。我顿时感觉到天好热,但是天空好蓝,抬头的时候有温热的液体淌过脸颊。

透过耀眼的火光,我仿佛看到了八年前那个两鬓斑白的老人。

原来外公守望着的,就是我们大家简简单单的相聚。

【篇二:民俗的守望者】

八月十五中秋夜的晚上,我和同学卖完孔明灯后,兴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西大街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店铺前还有着光亮,走过去一看,却是一个老奶奶,在店铺前放置了一张案板,铺着红色绸缎的案上放满了各式水果和食品。我们很好奇的走过去,问老奶奶这是在干什么?老奶奶微笑着对我们说:“敬月!”

敬月,这是一个多么遥远的名词。回想起从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过,敬月,就是去虔诚地供奉月亮,希望在这一年剩下的日子里,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可以保佑全家人平安、幸福。仔细端详案上的物品,主角是一根长藕,据一旁的老人子女说,这个藕是多日前就专门定购的,不但整,还需将一些小细藕也连在整藕上,寓意整个家族的繁衍茂盛。再看看这丰盛的物品,心里在想,那咧嘴笑着的石榴应该就是子孙满堂的意思了。还有整串的葡萄应该就意味着硕果累累吧?我正这样想着,一旁的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叫起来:“看,都是双数呢,四个苹果、六个柿子、两包月饼”。一旁的家人又热心介绍起来:“这都是希望成双成对、事事如意、六六大顺。放藕的茶盘里放着的金色小鱼,还有白色玉石兔子头上扣着红花,都是图个热闹。”是啊,很平常的两只小白兔因为头上戴了两朵花,立刻显得生动起来。

第二天,我去奶奶家,把这个发现告诉他们时,他们竟然很激动,一问才知道在他们的小时候,也有这样的风俗。爷爷和奶奶的童年,一个是在偏远落后的农村,一个是在有着“天下粮仓”美称的繁华的漕运之都度过,他们的童年都有这样的习俗,是除了春节以外孩子们最爱的节日,“敬月”之后,小孩子们走动窜西,到那家吃那家,好一派热闹景象。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人都已爱上了洋节,已经淡忘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现在,即使在传统保留相对较好的乡村,也没有多少人在敬月了。

回想起那一晚,整条大街沿街的房屋门窗都紧闭着,路上几乎没人,只有他们一家在虔诚的按着传统,摆着传统的供品,等待十二点的到来。空寂的大街给这位从十六岁就开始敬月的老奶奶添上了一种神圣的氛围。

我们不应该从洋媚外的去过一些洋节,忘记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精神瑰宝啊!

愿老奶奶一家可以继续守望这个几近失传的习俗。明年,我也想在家中的院子里摆上丰盛的供品,也同家人相拥在一起,共同敬月,也成为我们淮安民俗的守望者。

【篇三: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这是一个专属于年轻人的故事,叛逆、放荡、残酷的故事,来自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也许因为我自身的年龄、经历的事情,也许我没有主人公如此的愤世嫉俗,书中为了表现霍尔顿的不学无术每句都是满嘴脏话,令我有些遗憾。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过虽然有这些粗俗词语,但霍尔顿拥有一颗敏感的心,也正是因为这颗心才让他如此不同,“出淤泥而不染”。霍尔顿厌恶学校、厌恶人群、各色各样的人,但本质上他是个很不错的人,只是“假模假式”的社会不得不令他心烦。他并不像那些伪君子一样,屈于种种利益、名誉,最终堕落虚伪着生活着。不论权利再大的人,也只是这个社会的傀儡罢了。

他想逃离这个一刻也不想待的地方,甚至想去乡下装聋哑人来摆脱世俗,可做“不食人间烟火”也只能想想而已。仅此而已。

霍尔顿最痛恨电影,做作的情节使他头疼,可在百无聊赖时他又不得不迈入电影院;他痛恨玩弄的感情,一种肮脏的爱情,可他又做了他痛恨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太多。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是悲剧的,他的悲剧比任何人都要痛苦。挣扎的太多,惶恐无助,逼迫做自己讨厌的事情,只是因为他看破红尘、看淡一切,想逃避。最后,也只好妥协。

霍尔顿的人物形象也是很讽刺的吧。

他的幻想是美好的,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守望着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就像他的妹妹菲苾、弟弟艾里那样。在这个喧嚣污浊的世界,也仅仅有孩子拥有花儿般得心灵了。却也完不成这个愿望了吧。这个世界被腐蚀了太多太多。

有时候,比起主人公的“愤怒青年”我更喜欢那个可爱的菲苾。她虽是小孩子,但比她哥哥更理性。她懂得做事的轻重缓急,当然也打消了霍尔顿不切实际的想法。

你的身边,也总会有这种人吧。像主人公的桀骜不驯,菲苾的善解人意,伪君子的假惺惺,它会使我们引起共鸣。我想这也是《麦》畅销的最大原因吧。

【篇四:守望者】

在黄昏下,那片稻田总会有一位老人端坐在田埂上,向远处凝望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在守候什么。

老人坐而无语,手柱拐杖,时不时会用拐杖沙土上笔划着什么,无人能懂,无人能晓,有人问起,笑而不语,老人总是沉默寡言,膝下无儿无女——他一辈子都没有结婚,夕阳下,老人头发花白,皱纹很深很深,是时光硬硬刻上去的,时光扭转,老人走过的历史很长很长,村庄里的每个人都未曾有他懂得多,只是总爱沉默不语。

那年的夏天被雨水浸透了,那场暴雨,连下了七天七夜,小溪淹过了小路,没过了稻田,稻子被压得倾斜。那场大雨终于在那个早晨停歇了,又是几天几夜,洪水退了,老人又坐在那一条一条横纵交错的田埂上。像是一种纪念的仪式,而又像是在演绎一段鲜为人知的哑剧了,在重温那段历史。

黄昏,我在田埂见着了这位老人,那般慈祥温和,手柱拐杖又在比划。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他走去。我去问一个被无数人重复的问题,我也知道,回答我的,或许是一场尴尬的沉默,西山薄雾,余辉寂寞,诉说每段历史的温情和缠绵,他对我一笑,令我惊讶,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也曾有一段最美的回忆,在他青年时,他恋上邻村一个姑娘,姑娘朴素大方,小伙子俊朗,人人称羡,一时传为佳话,每个人都为他们献上最美好的祝福。西厢月下花移影,江畔西岸柳成荫。他们似乎是月老牵住的。那天是他们相亲的日子,天有些阴沉。姑娘家异常热闹,张灯结彩,好似过节,像似成亲,相亲很顺利,选定了良辰吉日。伙子牵着姑娘的手漫步在河畔,倾诉着花好月圆的故事,伙子折下一枝柳条,编做花环,戴在姑娘头上,姑娘跳啊笑啊,争着自己也要去折一枝柳,姑娘笑着跑过去,伸出手去抓,柳条被风吹向一边,在水中倒影,姑娘怎么抓也抓不住,她跳了起来,伙子远远站着,笑着,姑娘跳啊跳,靠近了河,一不小心,附入了河里,初春的河,冰初化水,冷冷的,刺骨的泠。伙子也着急啊,看着最爱的人坠入河里,自己去无能为力,姑姑挣扎荡起的水波越来越小,伙子含着泪看着悲剧的结束,忽然,天落下了小雨,伙子迎着雨沿河追跑,只为把那个悲剧镜头延长,铭刻在心。

那场雨下了几夜,卧夜细听落叶声,守望红头追逝影。

日月变迁,昔日旧影被剪得支离破碎,如今那条田埂就是当年那条成荫柳树。老人心跳已是悔恨满心,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赎罪,今世信笺永无她人。

老人依旧每天守望在田埂,在守望一段幸福,一段青春最美的回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