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花不止在春天开放】
一年四季中时光无限美好,春又岂能独把那芬芳留下?
——题记
夏——小荷之幽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接无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样红”——看,那血红色,有如夕阳在天边留下的最后一抹光的,是红蓬。那素白高雅的白蓬,有如素衣仙女临风而立,裙袂飘扬,拥有另一番风姿。而那白里透红,仿佛害羞少女脸上的咽脂,令人销魂的就是那最常见不过的小荷了。荷给予诗以灵感,而诗又给荷赋上了神秘的色彩。愈是烈日骄阳,愈发衬出它的清秀。春,又如何衬得出呢?
秋——隐菊之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士陶渊明最喜爱的,就是菊花了。上帝造万花,让它们自己选择季节开放。大多数的花都选择了春,而菊,却选择了秋。秋的清,秋的寒,秋的深,赋予了菊一种精神高度,而这种精神高度,是远远高出菊本身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种深度,春又如何能给呢?
冬——腊梅之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在这冰天雪地中独自迎寒开放。在一片银装素裹中,在簌簌落下的雪花之中,那梅发散出的清香,清新脱俗,淡雅幽然,向这个世界诠释了自己独特而又深远的美。冬梅的这种精神,春又如何能有?
可见,花不止在春天开放。
【篇二:在那风雪之中开放的梅花】
我喜欢那美丽的桃花,喜欢那带着清香的荷花,还喜欢那茂盛的紫玉兰,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在那风雪之中开放的花——梅花。
梅花的颜色有点像粉红,也有点像朱红。走势那片密密长长的梅花林,仿佛每一棵树都在欢迎我的到来,沙沙做响;也好像是想和我交朋友,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探出头来,正对我笑呢!
梅花是在冬天才开花,那时几乎所有的花都已经甜甜的进入梦香了……只有梅花,还在那开放,啊!梅花,我想赞美你那不怕风雪的精神;啊!梅花,你在那风雪之中竞相开放;啊!梅花,我赞美你那自强不息!这不怕风雪,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看着,看着,我看入了迷,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棵梅花树,穿着那像朱红,又像粉红的衣裳,脚立的稳稳的,身子挺的直直的,只要哪一棵树想要跟另一棵树说话,就打开一个花苞,用花粉来传递信息。有时候,调皮的树叶宝宝不听信树妈妈的话,便勇敢的背起降落伞,扑向大地妈妈的怀抱……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他已经吃了很饱很饱……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梅花树,我是在看梅花呢!
梅花就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顽强,那么的迷人!
我喜欢这么美的梅花,我爱她在风雪之中开放出的美丽!
【篇三:最晚开放的玫瑰花】
玫瑰园里,有一支最晚开放的玫瑰花。
它很孤单,因为别的玫瑰花早早就开花了,都送到漂亮的花店里展览,只留下它。
它也很害怕,因为玫瑰园里的鸟儿叽叽喳喳地说,迟开的玫瑰花,会被主人摘下,碾碎做成玫瑰酱。它每天都在默默地祈祷,希望厄运不要降临。
它知道,只有自己的美丽才能改变主人的心意。
于是,它勇敢地抬起头,挺直腰杆,在玫瑰园里独自开放。它尽情开放着,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展示美丽的身姿,让自己变得像彩虹一样多姿多彩,每时每刻都在向四周散发甜蜜的芬香,让自己变得像蜂蜜一样香气迷人。
就这样,过了很久很久,一直没有人把它做成玫瑰酱,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赶来欣赏它的美姿,闻着它的芳香。玫瑰园就这样成为大家最喜欢的地方。
人们都说,这是一朵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虽然开放得最晚,但它坚持得最好,开放得最好,就算花期已经过去,但还是把最美丽的花留在最后。
后来,有一位世界上最好的画家来到它的身旁,把它画了下来。这朵孤单的玫瑰花看到画中的自己那么美丽,开心极了,它觉得它是最快乐的玫瑰花。
【篇四: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变化】
以前我总听到父母啰嗦说他们以前的日子有多么多么辛苦,又说现在的孩子有多么多么幸福,每当这时候我总是会小声嘟囔一下:“真啰嗦,不都是童年嘛,能有多大区别。”直至这个寒假,我参加了历史综合活动,才知道改革开放前后的改变实在太大了。
民以食为天,所以首先说说吃的变化吧。以前的人们买米需要粮票,而现在却没有再使用了,粮食在哪里都能买到。听父辈们讲以前的人们都是吃番薯一类的廉价食物,更别说营养搭配什么的了,反观现在的食品种类实在丰富多了,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了。而在节假日出去聚餐等活动在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已司空见惯,在外饮食支出也不断增长。
其次谈谈穿吧,在改革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一套衣服也需要穿很多年,对于衣服的样式也没有多么讲究,他们总是觉得穿得暖就可以了。改革后,那就大大不一样了,人们总会去追逐潮流,要让自己变得时髦,拥有的衣服数量多了,穿同一件衣服的次数缺少了。
然后住宿条件也不一样了,改革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平房,而现在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比起改革前人们乘船等的出行方式,改革后人们的出行也更加便捷了。
家乡的变化又何止于此呢?除了上述的几点外,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好了,人们的需求更能满足了,娱乐活动也更多了……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让我们过得更舒服,但是我们仍不能忘了要勤俭节约,肩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各尽所能,我们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好!
【篇五:开放包容,取长补短】
教育话题的争议从古至今从未停息。历史虚无主义者猛烈的抨击当今我国教育:“中国式教育主要为了‘分数’,并未能培养人才、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效仿西式教育。”“守旧派”则搬出我国上下五千年博大的文化,回击并扬言:“没必要!”这两种极端的代表都是不可取的。在我看来,立足国情、开放包容、取长补短、相互结合才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出路,促进中华民族伟复兴的正确之路。
开放包容,取长补短,是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方针。西方教育的理念及其模式固然有他国目前不可超越的优势,但也存在弊端。上下五千年文化虽博大精深,但历史的车轮不停的朝前滚动。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与时俱进,也要反对“国外的月亮就是比国内圆”的极端思想。更要深深地根植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以开放包容,取长补短的态度去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吸收西方教育的优点,发扬我国教育精华两者相结合,这样的教育理念才是优秀的,这样的教育模式更加多彩绚烂。
开放包容,取长补短给予一个国家教育新动力。闭门造车不可取,这个时代唯有相互交流才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学府都像岳麓书院那样全为中华文化,中华思想的学府。我国知名学府清华北大便是典型的开放包容类大学。无论教学质量还是教育环境,人文精神,都备受世界各国留学生的喜爱与赞誉。清华北大两所大学的教育理念也证明了中西结合,开放包容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新动力。
远离教育层面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何尝不是影响其他领域的重要因素。“闭关锁国”我们见证了固步自封,高傲自大带来的严重危害——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武器与侵略者抗衡;经济落后,民不聊生。吸取教训后,在邓小平爷爷的带领下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经济发展更加迅猛,医疗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发展更加迅速,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开放包容,取长补短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开放包容,取长补短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开放包容,取长补短我们变成更加强大的自己。
西式教育也好,中式教育也罢,都存在其弊端,也有各自的优点。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取长补短的态度,立足本国,吸收他国精华,建立起更好的教育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一份力量。
【篇六:花不止在春天开放】
春光烂漫,万物复苏,百花争艳,那如云霞般的各色花朵姹紫嫣红,备受青睐,可我所爱的花不在春天开放。
夏天,许多花也许是害怕阳光的暴晒,也许是经不起暴风雨的吹打,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瞧!那亭亭玉立的,出游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正立在水面上,享受风雨的洗礼。雨过天晴,白荷带雨,粉荷带露。中通外直的茎仍不会弯曲,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潮波之上,随风摇动。“出游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的这种洁身自好,香远益清、不随波逐流的种种特点,难道不应是正人君子们该一样拥有的吗?
秋高气爽,丰收、成熟的金色季节随着秋雨来到。许多花都已凋落,结出饱满的果实。可是,菊花却在这秋风中绽放,蕾丝般的花瓣花蕊在风中颤动,清晨的白霜虽然打落了几片花瓣,但太阳升出时,她又打起精神,挺立在阳光下。晋代陶渊明就十分喜爱菊花。她并不是十分艳丽,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这花叶凋零的金色季节中盛开,高傲朴素,令人喜爱。
冬天,四处寒冷萧条,北风卷地,哪里还能瞧见花的倩影?那唯一还带点绿色的雪松也被雪压弯了枝干。可是,就是这个银装素裹、北风萧瑟的白色世界里,腊梅却不畏刺骨寒风,竞相开放,静静地立在雪白的天地之间。有的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杂色,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搜罗词汇,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它:冷艳。大雪纷纷,腊梅变得更醒目了,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令人不禁感叹:梅花香自苦寒来。
面对这些各具神韵的花,自古文人骚客感受各不相同,有的陶醉于“接天莲叶无寄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美景;有的羡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的钦佩“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节操。我也有自己的感慨:花开不止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