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抖空竹】
清晨六点,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要带我到铜陵学院去观看一个有趣的运动。看着妈妈神神秘秘的样子,我立即起床怀揣着好奇跟着妈妈跑到铜陵学院。
一到那里,我不由地眼前一亮:足球场上,一位爷爷两只手拉着细绳把一个红色的东西转得“呼呼”直响。只见那东西忽上忽下,不停地旋转着。爷爷手中的细绳像变魔术一样不断地翻着花样,那东西像一只调皮的猴子跳来跳去,却始终被那根细绳牵引着。妈妈告诉我那东西叫“空竹”,抖空竹还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呢!】
我瞪大了眼睛,顿时对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急不可待地走到那位爷爷面前要向他学抖空竹。爷爷递给我一只空竹和一根两端系着短短细杆的绳子,他先教我怎样把空竹转起来。爷爷边示范给我看边告诉我:“起步时手一定要抓着杆子把绳子绷紧,然后用右手边的绳子在空竹上绕两圈,再慢慢地把空竹提起来,左手放松,等空竹滑到最底部时,就开始抖。”我按照爷爷说的方法去做,可空竹只在绳子上晃悠了两圈,“咚”的一声毫不留情地掉了下来。如是这般我试了几次可仍是这样,我有些泄气,撇了撇嘴,无奈地看着爷爷。爷爷又把动作细细地分析了一遍,还告诉我空竹的小头一定要对准自己的膝盖,它转时人也要跟在后面转。我接过爷爷手中的空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两只手把绳子绷直,然后在空竹上绕了两圈,慢慢地提起,等它滑到最底部时,我就开始上下抽动着绳子。嘿,成功了!我终于能把空竹转起来啦!我不禁喜上眉梢,抖起来也感到动力十足。我越来越熟练了,爷爷和妈妈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这以后,我每天早上都坚持去练,不知不觉,我已经坚持了快一个月了。这期间我学会了许多花样:下面条,天地之间一杆秤,鲤鱼跳龙门,猴子捞月……坚持不懈的练习让我渐渐地也玩得得心应手了,小小的空竹在我的手中就像只小鸟上下翻飞,欢腾不止。
线儿绕,空竹叫,健身心,乐趣多,玩转它,靠坚持。抖空竹不光健身,还锻炼了我的耐心,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专注力。要想玩好空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篇二:抖空竹作文】
秋风起,掀起一地黄叶;天微凉,将大地铺上一层寒霜。秋叶翻滚着,在萧瑟的风中瑟瑟发抖。树上飞下几片梧桐叶,“呼啦”一声,被一股劲风卷起。
一地黄叶中央,伫立着一位身着黄衣的老者,一直空竹静静地躺在身旁。老者的目光聚焦在空竹商,深邃的眸中,飘出一丝令人琢磨不透的光彩。他的双眼轻轻合上,一地黄叶伴着风,在他身边飞扬,他的发丝也随着黄叶舞动起来,整个身子好像和身边的一切融为一体。
毫无征兆的,双眼猛地睁开,从中迸发出奕奕光彩。手腕一抖,竹棒一挥,将绳狠狠的抽击在空竹上,发出一声脆响。双臂一划,竹棒一招,空竹腾空而起,伴着“沙沙”的黄叶声在风中舞动起来。步伐微调,脊背略低,空竹呼啸着从头顶盘旋而过;膝盖稍弯,双腿一蹬,身体猛地跳起,空竹卷起一地黄叶,从其身下飞旋着掠过。
脚在地上飞点、腕在空中交织,舞得那空竹上下翻腾。黄叶兴奋起来了,紧跟那空竹在空中跳舞。老者似乎也很有兴趣参加他们的舞会,操动着空竹在地上旋转起来。清晨的阳光洒在他身上,被他舞动的身形和飞旋的空竹搅得四散纷飞,如一层层浪花扑来,又被搅成水珠溅回。
舞了很久,老者才停下,深情的望着空竹,抚摸着它,抬起头,喃喃的说:“我们明早再来吧。”
“轻抖双杆千变化,力悬一线万般功。轻展腰身频出手,彩竹幻化绚人生。”自三国以来,曹植就有过《空竹赋》”,空竹的文化可谓是古老悠久。
远处,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进行空竹比赛。喝彩声、呐喊声不断,选手们脸上荡漾着兴奋与喜悦的笑容,有的挥舞着竹棒,将空竹向空中用力高抛;有的将空竹置于胯下,来回跃动,宛如鱼跃龙门;有的将空竹盘旋于头顶,旋出一个个圆环。他们的手法或许没有老者飘逸,花样或许没有老者繁多,但是,他们对空竹的热情完全不亚于老者!操场上,欢声笑语弥漫,所有观众都在为他们呐喊,为空竹呐喊。那位老者看到空竹在学校发扬传承,一定会很高兴吧。
空竹——经典的传统文化,将永远被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