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隐秘的河流】
春季里,高山的冰雪融成一条河,河水漫过嶙峋的怪石,淙淙地流向远方。一个圆形剔透的身影顺流水穿过细碎的乱石,追随着一片顺水而下的落叶,阳光轻盈地穿过流水照射在它身上,像一瓶刚刚打碎的新鲜橘子酱。由于不满意溪流的浅显狭窄,一个金色的理想出现在它的头脑中:到更广阔的河流中去。它被浪花拍打在碎石上,又徘徊在苍白的漩涡中。终于,一股春雨后的激流把它带到了一处平缓的河道中。
这段河流穿过了一片苍翠的草原,氤氲在远方的苍茫之中,像一个淡雅的梦。它在这段平缓而宽阔的河流中漂荡着,足够大的空间让它可以伸伸腿,弯弯腰,甚至于惬意地翻一个身。“嘿,真舒服啊!”它满意地顾盼神飞,看见阳光在远山间轻快地跳跃,诗意的草地就在河的两边,星星点点的格桑花盛开在草地上——这些都成了梦幻影像,装点着它美好的记忆。它像是大雁满足于冬日里南方的阳光,沉醉在这绮丽的梦幻中。
日和月不断重复更迭,它在时光中成长着,渐渐地有了空灵的眼睛,轻巧的尾巴……一棵清幽的水草在河底惊叹道:多么可爱的小鱼啊!随即引来了阵阵赞扬声,一颗青石不再保持沉默:“可惜,它空有灵巧的姿态和剔透的外表,却没有远大的抱负,深厚的思想,丰富的阅历,只是一条肤浅的鱼!”听了青石的话,它的思想如河水的流动,不再平静,也不甘平庸。在读了很多天空一样的书以后,又经过了岁岁年年的思考,河流拓宽了它的身躯,知识拓宽了它的眼界,它有了无法复制的思想,萌生了新的理想:到河的下游去,到更广阔的海洋里去,到更更宽广的天地里去。
在时光的悠长中,它成长着……
它看见天空中飘浮着几缕轻云,像画家蓝色调色板中的几缕柳絮,河水卷起天空的色彩,漾起的细碎的波光绵延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只翻飞的白鹭在它的梦里留下了真切的踪迹,于是它有了飞翔的愿望。时光顺着时针溜走,新萌生的愿望在水里漾起了圈圈涟漪,它旋即又到了更广阔的海洋。
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中,阳光染亮了海水,生出一片扩散的空旷,海风吹动海水拍打沙滩,涌动着迷人的音节。它的身体和思想都在不断膨胀,大海也渺小得像一个接近干涸的池塘。它的愿望又扩展到了遥远的天际——它渴望享受无待的自由。
终于,有一天,它长出了翅膀,飞上了静谧的天空。它灵巧地伸展着翅膀,抖动着硕大健壮的身体,背负着九万里的青天,身下是六月的长风,它引吭的高歌像汉武帝雄壮的军乐,回荡在每一丝阳光下温暖的空气里,……
人们惊叹于曾经小小的它也能够翱翔九万里高空,一个叫庄周的人还专门著书立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从鱼卵到鲲到鹏,是一条显性的河流;从懵懂到有待到无待,是一条隐秘的河流。这之中,溪流、长河、大海、天空,都是一种境界,但却是不一样的境界。人也一样,隐秘的河流也许会有礁石暗滩,甚至枯木沉船,但它会带着我们淌出舒适区,到达一种无待的境界。
我愿拥有这样的河流!
【篇二: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河流川流不息,好像永远都不会停止。但是每一条河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隐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在这条河里充满了我们未知的隐秘,而对这些未知的隐秘,我们则要积极的探求和发现。人生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条河流,并且这条河流里充满秘密。
《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特里克兰德就通过探索发现了属于人生的意义,他被梦想击中,他想要学画,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他只知道自己有了这样的梦,所以就追了,毫无理由,也不需理由。当他有勇气做出这个决定时,他就已经探求出了人生这漫长河流中的隐秘了。“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敢于追梦的人才可以探索出真正的隐秘。
在牛顿之前也一定有人曾被苹果砸过脑袋,可是他们为什么没有任何的想法。偏偏是砸到牛顿的头,他就有了想法。关键就在于牛顿有探索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在川流不息的人生河流中就更容易发现事物的隐秘。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的探索未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
徐霞客是一个勇于探索、富有探索精神的人,正是他如此的精神,才能写出《徐霞客游记》,这不仅仅是他游历的笔记,也成为了后世不朽的宝贵财富。人生,因勇于探索而精彩。
袁隆平,以前是一名乡村教师,在他有成果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名字。他为了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没有一天不是泡在田里,研究探索水稻增产的奥秘。他把稻田当作他人生的河流,一步步的研究和探索,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这便是他在人生河流中发现的隐秘,通过他的这种探索精神,不仅个人取得了成功,而且解决了全世界的温饱问题。
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他的一生便是伟大的勇于探索的一生,他年轻时家道中落,父亲多病。他积极探索救人救国的方法,他毅然决然的放弃学习医术,弃医从文,以笔代伐,写出了中国人的好气魄。探索出了属于革命这条河流的隐秘。
由此可见,人人需要探索精神,有了它,你便可以探索到属于你人生这条河流的隐秘。
【篇三: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席慕蓉曾言:“人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望着那竹篮里片片金黄的锅巴,感觉到奶奶也是神秘的,因为她有一双舞星弄月的手。
炊烟袅袅,焦香微酿。往事的记忆已成了这一刻的香醇烈口。
奶奶是乡间普通的老媪。没上过学,也没什么文化,但嘴里总爱哼几句乡间小调,她也没什朋友,唯一最熟悉的“伙伴”,莫过于那厨房一隅的老灶。
我伫立于门口仔细大量着,家中是传统的老灶,矮矮的一方,由几堆红砖堆砌而成,没有浮华的雕饰,只是粗略了花了几条鱼,应了“年年有余”的字样,颇有“青青匍葡,绿叶纷飞”的美感……
老灶是奶奶生活的胡琴,她咿咿呀呀的拉着,拉到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拉到孩子们的影子在日光下慢慢成长。
爸爸曾回忆儿孩时说:“那时候家里穷得很,有时吃了一顿米饭就是了不起的事了,你奶奶在每次煮完米饭时都会顺带做出不少锅巴,这样锅巴就是我们兄妹几个童年的回忆了。”说完微微闭了眼,似是回味那锅巴的余香……
我思索着要不要让奶奶也做写让我尝尝,奶奶转头看向我,嘴角漾开了笑容,慈爱的问道:“行啊?”“好”。我应道又脆脆的补了句:“在做些锅巴。”奶奶迁就的身影微微一怔。之后便又麻利的淘米了。
将洗净的米放在一旁沥水,奶奶将双手放在蓝映花的围裙上擦了擦,便坐在灶前生火。微弱的火苗在秸秆的燃烧下越发红火。通红的灶膛,映得奶奶的面容格外红润,斑白的头发也格外耀眼。等水微开,将沥干的米倒入锅中,成就一番味蕾的悸动。
奶奶时不时拉动着木质风箱,霎时间,秸秆燃烧的“嘎吱”声,拉动风箱的“呼呼”声,锅里翻涌的“咕咚”声,奏出一曲只属于奶奶与老灶的交响曲。
此时空气中弥漫着米饭的清香。夹杂着锅巴的焦香,一丝丝沁入心脾,回味无穷……
吃过饭后,奶奶将剩余米饭盛入碗中,再将铁铲沿着锅边,用力,一退一拉,将这与锅边相连的锅巴分离开来。一退一拉,动作循环,我似乎与这一动作中看到一颗经久而成的匠心。
乡间老媪,粗茶淡饭,老灶与锅巴,都是奶奶的独家。那一双手,那一门锅巴手艺便是奶奶的隐秘。
【篇四: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好象看见那么一条河:一岸,山高水长,一岸,像高地坚。而那横在其中的河流,兀自流淌,从现在流向未来。
如今,山水青青的一岸早已人烟稀少,而楼房林立的另一岸因为人潮的涌动,显得更加拥挤了。
那一岸的人们在挤什么呢?穷人在拥挤中抢到了面包,普通人家在拥挤中夺来了薪金,商人在拥挤中霸占了一方天地……然而,然而,河对岸又有一大波的人渡河而来。
渡河是艰难的。因为这河流湍急,这河下暗礁无数,一不小心被水冲走,冲去未知的地方,被石头绊倒摔在河里迷失了方向。艰难的还绝非就这些而已。你看那渡河的人,上岸前,哪个不是遍体鳞伤,哪个不是在河流中丢掉了自己原来自认为富贵的东西,甚至,有人干脆连自己也一起搞丢了,六神无产地只管渡河,两眼放光地往前冲,好象对岸真有什么无价之宝似的。
而那已达对岸,深居对岸的人呢?他们苦笑、惋惜、感叹,他们不解:是这么神奇的力量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前赴后继地赶来,什么力量让人们甘愿抛弃绿地与青山而忍受河水带来的痛苦的洗礼?他们面无表情,他们深陷其中。
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渡河人在对岸遥望着自己来的地方。然而能看到什么呢?不过是一条大河,裹挟着一波又一波人梦中的期望往前流罢了,其余的没有了,可是,无数的夜晚渡河人依旧在窗前望着,是啊,过河后是日子并不好过。
于是,在吃到苦头之后在梦想幻灭之后,渡过河的人开始了他们长久的思念,他们开始想念对岸清晨的露滴,山中的云雾,欢快的鸟啼,清新的空气……他们开始质疑——当初自己渡河的决定是否正确。但是,在尘土的包围中,在机器轰鸣的嘈杂里,他们身不由己。
河流日日夜夜的流淌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却见证着两岸的发展和变化。
一岸,风景依旧,另一岸,霓虹闪烁,夜晚亮如白昼。另一岸的秩序好象井然了,另一岸的人们好象富贵了,但是,另一岸的人们也有了再一次渡河的想法。
再一次,像许多年前一样,渡河的人鼓足勇气站进了河里。他们奋力前行,不顾一切,他们好象,不,应该是确确实实听到了对岸的呼唤,那呼唤就像母亲唤儿归那般的温暖和迫切。他们要回去,回到那个宁静自然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归属地,回到孕育了自己生命的母亲身边,回到最初开始的地方。
但,河水在咆哮,在嘶吼,在用毁灭一切的力量阻拦他们。一个人止步了,又一个人止步了……越来越多的人止步了。人们的渡河终止了,人们突然发现回不去了。
人们站在河里,好像发现了这条河的不同寻常,它把你送到对岸,却拒绝给你回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