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呐喊读后感】
《呐喊》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的一本小说集。
《呐喊》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批判随处可见,不只是《狂人日记》中的封建社会吃人,还是那落魄书生孔乙己,还有《阿Q正传》的阿Q等等。这本书有力地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
其中,《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令我印象极其深刻,鲁迅借狂人之口,控诉了黑漆漆的吃人的封建社会。书中最后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更是激起了人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受封建思想的一个好吃懒做处读书外一无是处的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书生。他懦弱、喜欢小偷小窃,因此经常被人打,后来竟被打断了一条腿。家境贫穷,所以才会偷窃。孔乙己喜欢穿长袍,不过这长袍又脏又破,还喜欢到酒店喝酒。说话满嘴知乎者也。在被打断腿后在酒店出现过一次,之后再也没人见到他了。我特别可怜他,他在封建社会下,成了如此模样,无一人帮助过他,还嘲讽他,他自己也没改过自新,最后也不见踪影了。
还有闰土,我们都知道闰土小时候是多么可爱,和鲁迅是好朋友。可在长大之后,鲁迅满怀希望回到故乡,急切的想再次看到闰土。长达后的闰土再见到鲁迅后,竟不说“迅哥儿”却恭敬地叫了一声“老爷”。这的确令人悲伤、感慨。鲁迅也说他与闰土之间有了一层隔阂。我真的不能想象到底是什么让闰土变成了这样,当初亲密的朋友现在却叫自己“老爷”,鲁迅应该很难受吧。
这就是呐喊,对封建社会万分厌恶的《呐喊》。让我们一起品读它吧!
【篇二:母亲河的呐喊】
当你来到湖南屋脊,当你来到柑橘之乡,你一定会知道我的家乡,这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宜人的自然风光的避暑胜地——石门。我且不说那碧水禅心的禅院、禅茶,也不说那“叮咚、叮咚……”的碧岩泉。单单门前那条澧水河――我们共同的母亲河,就引起了我无数的思绪。
曾经,无数次,我牵着妈妈的手漫步,去感受她那份宁静。是的,印象中,她是那么的清澈,那么的明亮,宛若银河之水,奔腾而来,灌溉着一季又一季的稻田;又似高山一泓清泉,洗涤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
曾经,无数次,我趴在爸爸的手臂上踏浪,去感受她那份浪漫。是的,印象中,她快乐得像个孩童,吹呼着、跳跃着,踏着水边的砂石,奔跑,前行。偶尔,自由自在的鱼儿从水中跳起,引得那草丛里面无数的虫儿不住地赞叹。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母亲河病了。她的水不再清了,草也不再绿了。一股又一股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她的心脏;一袋又一袋的垃圾正贪婪地腐蚀着她的肌肤……
我仿佛看见母亲河在流泪,是的,那是母亲河在哭泣;那是母亲河在呐喊:“我的孩子们,停止你们蠢笨的行为吧,水是生命之源,没有生命之水,你们将会失去所有的一切”。
是的,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河的哺育,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煎熬;我更无法想象,失去母亲河的家乡,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让我们心贴着心,手挽着手,铸成一道道绿色的墙,保卫我们共同的母亲河吧!
【篇三:大自然的呐喊】
一棵棵苍翠挺拔的大树矗立在大地上,万物充满着生机,鸟儿们在枝头欢唱跳舞,和蔼的太阳把温柔的光芒洒向大地,动物们也随着这充满生气大大自然而变得活泼可爱,从而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画面。但好景不长,昔日的和谐渐渐地消失……
在人类正为自己的技术迅速发展而得意洋洋时,被人类遗忘的大自然的动植物纷纷发出呐喊,来倾诉它们的烦恼与困难。
首先发言的是对人类功勋卓绝的大树先生,“咳咳,现在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我们的死活啊。我一听到伐木机转动的声音就浑身颤抖,背后还升上一鼓寒气呢。唉,这生活怎么过呀!”
一只小鸟说话了:“大树叔叔的遭殃就是我们鸟儿们的遭殃,我们准备都无家可归了,而且人类还用他们冰冷的枪口对准我的同伴,把它都当晚餐和玩物了。我们天天躲在窝里,不敢飞往瓦蓝的天空,又怕树会被砍掉,整天都生活在心惊胆寒的日子里。呜呜……我再也说不下去了。”说完,它不禁落下晶莹的泪水,周围的自然朋友都深表同情。
接着鱼小姐冒着泡泡游过来了,清脆的说话声并掩盖不了哀愁:“唉,我们并不比你们好很多。你们不要以为水里很安全,愚昧无知的人类把工厂的污水全都排到江河里,使往来很清澈的水都变得浑浊了,从而使我们要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啊!”
……
最后地球妈妈派来一朵云彩代表发言:“人类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像一群群癌细胞张牙舞爪地向地球妈妈扑来,侵袭她的身体,甚至还把她的臭氧层面纱撕了两个大洞,使紫外线无情地灼热她的皮肤,这不就是人类一手造成的?”
路边汽车的鸣笛声把我从沉思中抽离,啊,它们所说的都是事实,刚刚在沉思中,我站在它们之间是多么的卑微。
衣食住行无不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大气、森林、湖海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应该清醒,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自毁家园。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如果你还听不见大自然的呐喊,那天然灾害就是给你最好的话语。
声音,有些你的耳朵听不到,但只要用心听,你就会感受到它的心与感受。
【篇四:成长之呐喊】
成长中的烦恼常如海潮般涌向心头,何时才能平息,何时才能有一处净土让我停下脚来歇歇呢?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考试——痛苦的回忆
为了迎接初中生涯的第一次期末考试,我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汗水——我家对面住着一位女生,她可是老师眼中的宠儿,同学们的榜样。每天晚上她学到几点,我就要学到几点,甚至比她更迟些。有时为了提神,我还在半夜吃起冰棍、喝起冰水。甚至,有一天夜里我不知不觉地趴在书桌上睡着了,第二天发了高烧,两天吃不下饭,结果瘦了两斤多……
可那次考试后,我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一向以我为荣的班主任,颤抖的手里握着我那份薄薄的成绩单,虽然,没有过多责备的语言,可那失望的眼神足以说明一切,无声无息的沉重,向我扑天盖地的压来。
一张考卷,两位数的分值,一双无助的手,两行孤独的泪。
友情的风波
不仅考试成绩遭受重创,连我一向引以为豪的友情也亮起了红灯。
我曾经拥有一位知心朋友,我们在学习上互相支撑,共同追求一致的目标,在经历了六个春秋年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小学的毕业考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喜悦中我深知他是我学习路上的良友。
然而进入初中,也许是我的“思绪万千”,以致招来了一张张“危机重重”的成绩单,而他依然名列前茅,我的妒嫉由然而生,友情渐渐变味。现实终究是残酷的,由于学习上的竞争,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我心里总怀恨他没能拉我一把,猜忌他见不得我比他好……
消沉之后的深思
有人说:人的成长就像落叶的命运,无论怎样千回百转也无法抗拒时间的力量。往事如风,岁月留痕。流走的年华告诉我们前方的荆棘不会减少。该怎样面对呢?千百次的敲问自己,也千百次的寻求答案。
……重重迷雾中,我想呐喊,失败、妒嫉,你们这些可恶的东西,虽然你们总是以绝望的黑洞吞没我的付出,虽然你总是凶猛地拿起失败的长矛刺向我的胸膛,虽然你总是毫不留情地把我推进失败的深渊……但我并不气馁。痛定思痛,与其消沉,与其彷徨,倒不如痛快淋漓的歌唱,笑对人生中不可拒绝的一切!
【篇五:读《呐喊》有感】
说到《呐喊》这本书,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学习医术的他,发现当时国人的疾病,不在外表,而在内心,于是他放下手术的刀,拿起战斗的笔,一篇一篇,充满革命意味的文章,直直的戳入那些麻木的人的内心。伟大的毛主席也给予了他极为高度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也正是他那不屈的脊梁,以及拳拳的爱国之心,在他的笔下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正是他人生的写照。
《呐喊》这部小说共收录了鲁迅的14篇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几乎每篇都是耳熟能详,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通过这本书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在这十四篇文章中,然我记忆深刻的两篇文章,让我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感悟。
《狂人日记》中他描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总有被迫害妄想症,虽然他疯言疯语,可他说的一切可能都是真的。一直以为人们想吃掉它。“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拥有先进的思想而显得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都是被封建思想所同志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通过这篇小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事情,不一定非要随波逐流,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并坚定的去践行他,不然可能我也是那可悲的人,在墨守成规的压迫下,没有了勇气发出那心灵的呐喊。
《阿Q正传》可以说是呐喊中名气最大的作品,因为他真的写出了我们国人的活的灵魂来,充分的表现出了人性的弱点,对权利的掌控者极其不满,但又收到了封建思想禁锢与束缚,在这样两难的矛盾中,精神胜利法也就顺势而生,只能用改变自己的思想来幻想着自己的胜利,可悲的阿Q沉浸在了自己心中的胜利,却也只能屈辱的在封建社会活下去。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这两篇小说,就以极为真实的描写生动的刻画了革命的余波在底层人民的生活里引起的波澜。在鲁迅的作品里,写满了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使命感,是他最祖国深沉的热爱,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给世人以警醒,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同样也深深的刺激了我,我将以鲁迅的精神为榜样,忠于祖国,努力学习,与黑暗斗争下去
【篇六:背后的呐喊】
在人生中,有许多的事情,可以是烦恼的,可以是悲伤的,也可以是感动的,正是因为这些事,才让我们的记忆更加美好,生活更加精彩。
小学四年级的我,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丢三落四的。为此收了很多的批评,也惹了很多的麻烦。父亲也时常提醒我,让我多多注意,可是我总是把这话丢在脑后,父亲母亲为此常常我……心。
因为拖拖拉拉,所以几乎每天早上,我起床都很晚,再加上磨磨蹭蹭好长时间,才去装书包,差不多装书包时,剩下的时间也没有多少,所以我总是将书胡乱塞进书包,只是这样,难免会漏掉一些,比如铅笔盒啦,书或作业啦。每次跑到学校。才能发现这些东西没拿,
没拿书和铅笔盒还好,可以借,但是没拿作业,你可就惨咯,跟老师说你没拿,但在老师来看,那就是狡辩和掩饰你没做作业的事实,有的时候,老师还要追究课本,若果你刚好没拿,那可就惨咯,一顿臭骂,运气好了,给你来一盘“竹笋炒肉”,没拿铅笔盒,借别人的,不是自己的,用起来也就不自在。
但是这样的情况,大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父亲总能及时地发现落下的课本,给我送到学校来,二十次恐怕还是少的了。
四年级,刚戴上眼镜,不怎么习惯,一般把眼睛装在眼镜盒里,只有上课时,才拿出来戴。那天我确实没有迟到,没有拖拉,很整齐地将书装入书包,却忘记装眼镜。走在路上,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习惯的呼喊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父亲。
父亲虽年才四十,却已有了许多白发,这时我已走过许多路,他追上来,我好久没见过身体差的他这样跑过了,因为他经常抽烟,肺不好,只见他将一样东西递给我,那是我的眼镜盒。他帮我装进书包,还嘱咐我,让我路上小心,我强忍住泪水,目送他离开。
以后,我决定不再拖拖拉拉,丢三落四了,什么都是提早做好,不再发生这一幕,让不再年轻的父亲为付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