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飘荡千年的芦苇】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人类被一种病毒侵袭后丧失所有情感,面无表情穿越人海与四季。其中有一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当有一个人从屋顶上掉下来摔死时,所有被感染的人们眼神冰冷、毫无生气地如行尸走肉般依旧赶路,车马人流井然有序,只有未被感染的主人公在人群中恐惧担心地落泪。
一直到现在,我也在思考如果人们没有了价值观而各自为营,像人工智能般生活,能以极快的速度计算出对自己的利弊得失,越来越自我的没有原则地去求取最大的个人利益,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也许社会秩序会变得井然有序,但对于人自身和人类这个集体而言都将会不堪一击。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也许个体柔弱纤细,却因为思想而有别于其他生物。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同的价值观、对外在事物的认知和对内在自我的认识使人成为自己,成为不同的个体。卢梭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独自一人住进瓦尔登湖旁的树林,远离人世繁华。而鲁迅则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他深深扎根于群众中,主动靠近人群、解救当时愚昧的社会。他们卓然不同的处事态度和人生目标使他们成为自己,在历史的洗礼中遗世而独立。而机械化的思维会有趋同性,人文的关怀和人性的感知都会消失,人类同芦苇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对于人类这个群体而言,思想、价值观和同情心这类情感也十分重要。没有这类思想,08年汶川大地震夷为平地的城镇到今天可能还是荒芜的废墟,可能也不会有“民族”、“国家”这类词语。人类的聚集也不再是因为精神的统一与一致,只是为了生存的合作。人类不同于其他种群是因为这个集体中的人,心中有归属感、团结的意志,也因此存在了千年,经历大大小小天灾人祸后依然繁荣。就像芦苇,一根也许柔弱、无能为力,但一片芦苇地却能坚韧地守住一块湿地。
这个时代是人工智能、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与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伴随而来的却是人心逐渐的淡漠。这个转变已经被发觉并在极力改变。路上看到他人有困难时适当的帮助,人与人相处时恰当的距离和关怀,这个时代正在变得更好。你要相信,并努力让这个时代成为最好的时代。花点时间了解自己,了解所处的集体、国家,人心的沙漠便不会蔓延。库克所担忧的,也不会到来。
苇草在千年的岁月里飘扬,坚韧温柔地守着一方净土。请相信,这片经历各色风霜的芦苇会长长久久地在那里,生生不息地守望着时光。
【篇二:做一枝有思想的芦苇】
中国人过清明节有祭祀祖先、扫墓的传统,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根本不重视这个节日,甚至对它嗤之以鼻,将这项活动等同于迷信。
其实是人们失去了敬畏之心,不但不信神而且不信神圣,这是因为人们缺乏真正、纯粹的灵魂生活。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可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使真理被当作了工具,人们对任何精神事物唯求其功用而忽视其本身的价值,人于是便成了没有思想的芦苇。这也是中国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等等的原因。改变现状的方法只有追求纯粹的精神生活,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也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即使再丰富,精神领地的空虚荒芜也始终无法忽略,心里始终不快乐,总觉得少了什么,这是精神生活的缺失。这样的生活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就像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人的需求应该像金字塔一样排列,第一台阶是温饱需要,最高点屹立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追求,有哪层空着,你就不会快乐。相较于一般人先物质后精神的考虑,古老的印第安人的风俗却是即使自己的温饱没有解决,他们也会用自己的食物拯救他人,显然是更注重精神。或许在思想上印第安人的选择更加有境界,但只要有对纯粹精神的追求,我们也可以说自己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了。
做有思想的芦苇要有坚持与牺牲。罗马军队攻进希腊时阿基米德正蹲在沙地研究一个图形,他死在罗马军人剑下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不要踩坏我的圆!”征服亚欧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在视察时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沉思的哲学家第欧根尼,问他:“我能为你做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他们都是将精神看作高于一切的人,就像为真理而死的苏格拉底和布鲁诺,他们的思想穿越千年直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风华不减。中国不缺少为革命现身的烈士,却缺少像他们一样将精神看作高于一切的人。另外,坚持纯粹的精神生活就必然遭到实用品格的冲击,这时就应该坚持下去,否则又会回到为功利而追求精神事物的原点。
做有思想的芦苇要受书籍的濡养。通过读书,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当然,要投入身心去阅读,而不是为了美好的前途。好书就像一锅灼热久远的煲汤,濡养着我们的神经;又像微波,从内向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所以说只有受到书本的浸染熏陶,我们方能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真正成为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心灵没有归属,是精神土地的贫瘠,因此我们要做有思想的芦苇,为追求纯粹的精神生活而活,摒弃功利的心态。这样下去中国才会有强的文化软实力抵御外国文化的冲击,傲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篇三:小芦苇的学习宝箱】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六班的叶沣玮,你们也可以叫我小芦苇。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所以很高兴我这颗“小芦苇”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小的学习心得,供大家探讨。
首先让我来讲述一下我在某个周末发生的小插曲吧。那天我早早地做完了作业,吃过晚饭,我高兴地要妈妈陪我去骑共享单车。妈妈确认我做完了作业,当然就同意了。回家洗了澡已经快10点了,可这时我才突然想起第二天的奥数课换到上午了,我的奥数作业还一笔没动呢!这下可乱了阵脚,我只好硬撑着瞌睡做奥数作业,等做完作业,都快12点了,不用说,第二天上午上课肯定没精神了。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因为没有计划,学习和生活都失去了应有的规律,所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精力也不够用。不要着急,我这里有三个学习小宝箱,让我来一一打开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将打开其中第一个宝箱,这个宝箱就是——制订学习计划。
我们看过也写过很多计划表,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到几点刷牙,几点到几点吃饭,几点洗澡,几点睡觉……当然如果我们严格按计划执行,或许效果也不错,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计划是计划,行动是行动,甚至计划没有变化快,完全没有可操作性。这不能称为真正的计划。真正的计划应该是有阶段性、目的性、统筹性的。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时间周期,可以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也可以以一周为时间段,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打个比方,如果以学期为周期,我要清楚这个学期我要上哪些课程,哪些需要考级,哪些需要比赛,哪些要深入了解;我要完成多大的阅读量,作文达到怎样的水平;英语要增加多少词汇量,听力要提高多少……而如果以一周为单位,则需要清楚我这周有什么课,会有什么作业,要看哪本书,要完成哪首曲子,完成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就是我开始说的计划的阶段性和目的性,我需要清楚地知道这个时间段需要完成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而不是跟着感觉走。
然后就是计划的统筹性。我们数学都学过统筹安排,那么又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呢?如果可能的话,让我们先做个初步计划:周一到周日,哪几天有课外班,哪几天练琴,哪天跳舞,哪天要专门抽出来阅读……然后记得把一周的任务均衡地分摊到每一天;最后才是具体安排从早到晚的时间,尽量安排得合理有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当然,你们一定要记得一点——严格执行这些计划。
我现在有一个红色的小本子,正是按这样的逻辑制定的计划,每周更新。有了她,我基本不再需要我妈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催我做这个做那个了,我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这就是我打开的第一个宝箱:制订学习计划。你们了解了吗?
下周我将打开另外两个宝箱,大家尽请期待哦!谢谢你们聆听小芦苇的学习宝箱,下周再见!
【篇四:会思考的电子芦苇】
法国思想家帕斯尔卡曾经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都高贵,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人工智能是时代变化催生的产物。德国人已经提出了工业4、0概念,他们认为工业4、0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
目前,最广为人知的人工智能当属阿尔法围棋。阿尔法围棋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自我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储存,它已经已经分别战胜过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阿尔法围棋已经初步具有了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能力,这引发了人类的广泛关注。
人类发明了人工智能。而当人工智能开始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时,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个当下最热门的问题,反映了人们对科技发展方向的思考。如果说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芦苇,那么人工智能就可以称为电子芦苇吧。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曾经说过,科技有可能反噬人类,可能会咬得猝不及防。库克说,他并担心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他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
的确如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就智慧而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超越。但是,人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是:人有思想、有价值观、有同情心。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并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对弱者抱有同情、给予扶助。如果人类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变成一个只会把接收到的信息转化成二进制的机器,那么人类注定是会被人工智能所击败的。
然而,人毕竟是有思想的芦苇。面对电子芦苇的飞速发展,人类的角色应该是管理者和引路人。正如库克所言:“只有将科技和人文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正向的结果。如果科技走入黑暗角落的时候,人类就是照亮黑暗的蜡烛,让我们看清自己身处何方及前面的危险。”显然,在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时,人类应该谨记自己处于主导者的角色。人类并不需要在技能上与人工智能一比高低,而应该着眼于将人工智能的发展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几百万年来,人类跨越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在历史前进的车道上,无论生存环境多么艰难,人类这颗脆弱的芦苇凭借其有思想的灵魂顽强地生存下来。那么,在电子芦苇飞速生长的时代即将到来之际,人类这颗有思想的芦苇又将如何呢?我觉得:只要人类秉承自己的价值观、思想和情感,人类一定能驾驭电子芦苇的生长和发展,使其最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福祉。
【篇五:家乡的芦苇】
生活中不是没有风景,而是缺少一双发现风景的眼睛。
——题记
我家住农村,那里有着几分优雅与宁静。春天,第一个品味茂林修竹、蝉鸣虫嘶;夏天,第一个观看鹭飞平野、萤舞夜空;秋天,第一个享受硕果累累、金浪翻滚;冬天,第一个欣赏皑皑白雪、银装素裹。
以前,我并未觉得家乡的芦苇是一道风景,只看它平淡而又无趣味,没有什么可观之处。然而家乡的苇滩并不是单纯的沼泽,而是一片清池,“碧玉盘中弄水晶”,正如白色玻璃片上的一斑翡翠,恰似有意点缀,又如一位高洁的女神托起的精灵,充满生气。
春光沐浴下的苇滩是稚嫩的。枯萎的老根上发出嫩绿的芦苇,那是淡绿的,头是尖尖的,像一支支水彩笔,写意春天。
远看,苇滩的绿是模糊的,但绿的精巧,绿的别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许芦苇是安宁与孤高的,但我爱它的孤高傲岸、不沾俗气。
夏日的苇滩是热闹的,幼苗成了“栋梁”,深深地将根扎向大地,枝干或笔直挺拔,曲曲折折,或匍匐俯卧,姿态各异,但都坚韧不拔。微风过处,早已“纤腰束束”,软而不乏柔韧,摇摆着瘦弱的小脑袋,像俏皮的孩子。又如风中的丝绦,你压着我,我压着你。
此时,野鸭也来凑热闹,舒展了脖颈,扎入了波光粼粼的河水,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热闹的要数采菱人,菱角长得特别丰满。她们唱着歌,肆意打着水仗,嬉闹声接连不断。
而初秋的芦苇却更显丰姿,芦苇的花是灰色的,虽然色彩的搭配不是太和谐,但我认为这是恰到好处。在绿的生机上添上灰的清冷,也是极富自然的。秋风挑逗起芦苇的头,恰似林黛玉那温柔的一抬头,袅娜的身子如一条条丝带在风中飘拂。苇絮飘飞着,正如一支歌,飘飘洒洒,经历风风雨雨,诉说着他们的梦想。她是勇敢的,敢于脱离依偎,去寻找新的生活。芦苇用纤细的身体承载了风霜雨雪,用优美的舞姿展示了永不言败的风姿。
金风荡漾,苇絮飘飞。其实,每一道风景都是美的,要把握住,不能错过。
静静地,一片苇絮飘落在我的肩上。我小心翼翼地拈起它,捧在手心……
【篇六:描写芦苇的作文】
学校的西边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荒坡,翻过荒坡是一片水塘,岸边生长着挨挨挤挤、密密麻麻的芦苇。在别人眼里这是一片荒坡,但我却认为那里别具风情。
记得三年前,爸爸带我途经此地,我发现这里生长着零零星星的小芦苇。它们喜欢择水而生,聚众而长,繁殖迅速。慢慢地我发现芦苇变多了,它们由低到高,由细到粗,大片大片地生长着,连成一道显眼的风景线。
春夏时节,芦苇摇着尖尖的脑袋钻出水面,伸展着嫩芽迎风摆动,像个新奇的孩子在打量着这美丽的世界。几月不见,芦苇疯长,开始抽穗开花,只见它一簇簇,一丛丛,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微风吹过,它们抱在一起摇曳着,轻吟着,发出哗哗的声响,水鸟穿行其间筑窝觅食,悠然自得。
秋风吹过,高高的芦苇叶子和花穗开始泛白、干枯,洁白的芦花随风起舞,满天飘飞,远远望去,一团团,像花絮、似飞雪。这是芦花最美的季节,难怪诗词歌曲中常赞美芦花之色、芦苇之形。
冬天,雪落芦荡,干枯的芦苇紧紧抱在一起,相互支撑着久久不愿倒下,让这风姿成为冬夜最后的剪影。
我爱这四季芦苇,它们没有艳丽的色彩,平淡无奇、质朴清纯;我爱这四季芦苇,它们从不炫耀自己,与世无争、默默无闻;我爱这四季芦苇,它们从不挑剔生长环境,随性而居、昂扬进取。它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这就是我的风景,一个平平淡淡却又扣我心扉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