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
发布时间: 2024-10-28 11:52
阅读:

【篇一:朝圣之路】

任何路的开头都是简单的。

我们的队伍整齐而有序地行进着。每一个人都是活跃的,每一颗心都是激动的。

我们穿过清晨的薄雾,我们经历了繁忙的街道,我们越过陡峭的V型谷,我们翻过高耸的山。

队伍就像五线谱一样严谨规矩,我们就是五线谱上的音符,活泼而不失章法地跃动着。激凉的风穿梭进我们的身体,透过毛孔,把身体里的热量和不断产生的乳酸吹到身体外。血液在高速地运动着,就像一支军队一样,给我们全身带去能量,又随时把疲惫歼灭。

太阳光懒散地从云缝间流下,洒在我们的皮肤上;四月的风轻轻地拍打着我们的肩膀;灰尘伴着泥土里的清香驾驭着风,冲进我们的鼻腔,歇在我们的肺里。

渐渐的,阳光开始变得炙热,路开始像正弦函数一样上下摆动。衣服早就被汗水浸湿,但我们的脸上只有笑意,我们依旧跑着,跳着,没有停滞。

我们以歌来回应路途的艰难。

在半山的烈士陵园中,我不禁沉思良久。

烈士,在成为烈士之前,也是有血有肉的,有儿女情长的人。他们会喜悦,会愤怒,会恐惧,会急躁;他们也会动摇,也会犯错。他们中的一些,在面对敌人时,会害怕;在受到诱惑时,会动摇;在走向刑场时,会绝望,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但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抛弃他们的道义,没有损害国家的利益,没有丢弃自己的信仰。当子弹结束了他们生命的时候,他们也获得了身心上的解脱,也成为了大无畏的,真正意义上的烈士。

烈士倒下了,他们的血液浸红了土地,他们被埋葬,他们的躯体和骸骨慢慢地腐烂,他们慢慢地和土地融为一体,他们慢慢地消失殆尽。在这片土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的,是他们的勇气,道义,与爱国爱民的精神。

而烈士们留下的精神,会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房,会随着我们的血液,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并由我们传承给下一代。

陵园中,生长着参天的松柏与殷红的花,就像那些英雄,即使让鲜血撒满大地,也光荣地,骄傲地矗立着。党的旗帜由他们的鲜血染红;我们的幸福生活的空气中,也有着一丝丝的血的甜味。

我们为烈士们默哀的同时,也应该为我们是烈士的继承者而自豪。

很多的队伍已经被冲散了。

下午的太阳变本加厉的毒辣,我感到已经筋疲力竭了。我开始有奇怪的感觉——我身体里的军队已经死了,他们的尸骸被我的血液运到我的下肢;积满灰尘的肺开始抗拒我的身体,灰尘挤破了肺泡膜,在我的身体里下沉,随之,我感到了太阳光的质量,它压在我的脊背上,我喘不过气来。

一阵凉风把我激醒,我意识到了我看到的是假像。还是累,双腿像灌铅一样的沉重。口也渴极了,我似乎能看见从我喉咙中呼出的烟与火焰。在几个小时的忍耐后,胃也到了极限,开始麻痹了。

不知看了多少次手表,路上的景色开始变得熟悉——陡坡,V型谷,山,终于,街道出现在我眼前,我灌铅的双腿开始恢复直觉。

在我以为我要到了极限的时候,我看到了校门——校门,就是那个放假后犹如噩梦一样的校门,此时,已经变成天堂的大门了。

朝圣之路,不仅传承了烈士的精神,也教会了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篇二:《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当你垂暮之时,你是否还会有牵挂?又是否还有信仰?又或是会坚持年轻时的执著呢?偶然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拿回来细细阅读,又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退休后的哈罗德跟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悠闲自得。而一封信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是来自于二十年未见的同事也是老友奎妮,奎妮说,自己可能会三个月后离去。哈罗德甚是震惊,那一夜,他彻夜未眠。他从奎妮想到自己:在酿酒厂做了四十年代表,既无朋友,也无敌人,生活太过平静。

哈罗德做出一个决定:走路去贝里克郡。

一个人,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只凭着一个信念,走下去,让老友奎妮活下去。从他迈出脚步开始千里跋涉的那个时候起,他就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安于现状的随遇而安的哈罗德。六十五岁,踏上一场全新的征途,从英国最西南处走向了最东北处,横跨了整个英格兰。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一个信念。这个信念,不仅是意味着让老友活下去,更像一场穿越时光遂道里的一场旅行。磨破多少双鞋,身体多少不适,但他是在履行着年轻时未实现的承诺。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旅行者,在人生的路上走着,旁边会有美丽的风景,会有困难,我们心中有封信,那个人在遥远的远方等着我们。不能放弁,不能有任何杂念,只能一心一意去见那个人,走到最后,你终于成为了,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

【篇三:各自的朝圣路】

林徽因曾言:“那些在雨季相伴前行的人,到某个路口,终要分手。”

人生亦如是。没有谁离不开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各自的朝圣路。

正如索尔仁尼琴所言,“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闪烁着各自的光辉,正是这点点星火,斑斓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星空。林逋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豪情万丈。这是个性的彰显,是他们独有的精神烙印。

西方人文主义以人为万物之尺度,正是一种对人的独特性的弘扬。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人的价值并不由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也无高低贵贱之分。“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正是有七十多亿的烟火在天空中绽放,才有了这繁华热闹的盛世。

“路”字是由“足”和“各”组成的,“足”表示人要用双脚前行,而“各”就意味着人各有各的路。人的独特性,决定人各自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这是一个提倡创新、渴望声音的时代,我们鼓励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声音。如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各人有各人之见,何必于那康庄大道上随波逐流?

且观那陶渊明于东篱下采菊饮酒,苏东坡于赤壁之下作赋放歌,贾岛苦心思索那“推敲”之奥,刘伶“幕天席地”的“酒德”……或隐逸出尘,或通达豁然,或精益求精,或洒脱狷狂,都是他们各自的朝圣路,通向他们各自的天堂。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诗,古岂能拘牵?”道不同,不相为谋,旁人指指点点,那就由他们说去吧,我们要做的只是“走自己的路”。

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惟此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惟有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之人,走上各自的朝圣路,方能成为天地间“大写的人”。庄惠濠上之辩中,庄子对于惠子的质疑,轻描淡写地答道:“我知之濠上也。”只此一句,他与世界一同优游的精神显露无遗,他那充满奇特想象的心灵在天地之间翱翔。

至于各自的路何处寻觅,十分简单,只须“认识你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就发现了属于你的路。而那些与千军万马一同挤独木桥的人,即使侥幸未被他人挤下桥去、落入水中,也至多只能在别人的路上重蹈他们的足迹。何不开辟一条你自己的路呢?只有你的朝圣路,通向的才是你的天堂。

“上帝让我生活在一个铁的时代,就是要让我唤回一个黄金时代。”时代洪流激荡的今天,愿人人都能踏足各自的朝圣路,抵达各自的天堂。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