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静以修身】
孔明《诫子书》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由此见之,自古便有贤士将“静”、“俭”二字摆在很高的道德地位。时至今日,此“静”又是否为彼“静”呢?而现代所追求的“静”又是什么呢?
浅谈至此,细想何谓静?读者也许可引出许许多多的例子: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插嘴,叫静;自修时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叫静;公共场合,收放自如,娴雅从容,叫静。诚然,理论上来说,这些都属于静的范畴,但他们也并不是“静”,更确切地说,他们只是机械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罢了,并非修身之静。
而修身之静,我想,应当是一种内心的恬静。
生活在广州,行走在十字路口,凝聚四方,总会看到那一个个行色匆匆的背影。为了上班,为了赶课,为了赴宴……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拂来,又轻轻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的只是一串麻密的步印。尔尔,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便打乱了人们原本的那一份恬静。再不像曾经,蹲在封台,聆听暴风雨带来的宁静;再不像曾经,倚着窗儿,抚摸车水马龙流动的车。这般静怡,也许正是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味道吧。
生活在校园,没有高科技产品,山水沁心,书声琅琅,心灵仿佛收到了洗礼,人也变得静了下来。独自走在黄花堆积的小道上,看孤芳落叶,尘埃与花开,并非自寻无趣,而是内心收获的恬静这便与古人也有了一种“静”的共鸣: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有了静,便得以修身。
谈起古代的思想家,脑子里浮现的无非几人:孔子,孟子,荀子……若是对他们加有了解,不难发现,这些修身之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静”。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静心闭关,并写成了哲学之作《道德经》。朱熹在寒泉精舍守孝时,身无学友,静心致志,编次成书《近思录》。因而当人安静下来时,随着思考的渐深,其修为也将不断得到提升。
现今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不过与其说是“隐居思考”,更不如把它通俗地称做“冥想”。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人因为某些原因坐在空旷房间而无所事事。总之这样的感觉是可怖的。但于此期间,你是闭目养神、打盹,还是调整身心,去思考一些平时不大思考的命题呢?此处并不单单指哲学上经典的三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相反,抛开生死价值,剩下的东西,于我而言,便是人性、涵养。
静以修身,静的是心,修的也是心。心修善了,做事便水到渠成。以《诫子书》语中的后一话说,便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篇二: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诚信,可以让一个人无愧于心。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佩戴的宝剑,却难以启齿。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便赠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后,再途经徐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赠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知道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之高。
人无信不立。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于是就说服了秦孝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扫墓百姓中有谁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于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随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那块木头的人给50金。这时,终于有个胆大的人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立马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效果立竿见影,使百姓相信了新法可信,从而推行了新法。正是商鞅这种言而有信的做法,才使得商鞅变法的成功。
诚信,成就仕途的美满。通往顺畅的事业之路,必不可以的便是诚信。北宋词人晏殊亦是如此。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存给皇帝,皇帝召见他后,就让他和一千多名进士一同考试。由于考题他曾做过,他便把实情告知给皇帝,并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皇帝与大臣便共议了一道更难的题目给他,结果,答卷优秀,获得了皇帝的赞赏,赐予了他“同进士出身”,拥了一翻好的事业。正是晏殊的诚实才造就了他仁途的美满,事业的成功。
诚以美德,信以修身,为你的人生添上一抹亮色!
【篇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有勇有谋,才略过人并且是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但是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个非常会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诫子书》就写出了他对自己儿子所有的期望,那读过的同学们想想自己缺少其中的那种品质?
初一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这时间可以说是转瞬即逝,也就意味着中考和我们的距离也近在咫尺。你现在是否满意自己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呢?你现在是否认为时间还长并不着急呢?你现在又是否觉得生活无味并且无所事事呢?
这些都应该引起你的反思和重视。其实我们做到的应该是不甘于此。不甘于现在的状态,所以拼搏进取;不甘于现在的成绩,所以努力学习;不甘于现在的悠闲,所以充实生活……
太阳照在身上你应该平静,应该奋发;雨点打在身上你应该宁静,应该拼搏;雪花落在身上你应该清净,应该坚持。因为“淫满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篇四:修身】
所谓修身,是指的修养身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为择善而从,意思是说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更好的方法实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与痛苦,我认为修身分为三个阶段。
让我们痛苦的不应该是痛苦本身,而应该是在经历痛苦与磨难之后却无法改善或者想不到方法改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磨难与艰辛,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只有做到了心如止水,方可在痛苦面前站住脚跟。
正所谓“不怨天,不尤人”这句话来自于《论语》,他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遇到困难,不要想着去抱怨老天,不要想着去责怪人事,一切应该从自己出发,总结与分析自己的问题,进而想出最适合自己的办法来攻克难关。“不迁怒,不贰过”同样来自《论语》,我更加侧重于后半句,“不贰过”的意思是说不会再犯第二次,犯了错误之后的我们不仅仅要总结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应该牢牢地记住这次失败,尽量做到不会出现第二次错误。
最后阶段,便是坚持,韩愈在《进学解》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切事物想要做好并不难,难就难在两个字——坚持。这个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生活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减肥,许多人每天都在嚷嚷着自己要减肥,前几天或许能够坚持,可是如果过了一个月,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就少之又少,如果是半年,能够坚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修身亦是如此,前面两个阶段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可是如果让他们坚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或许就难如登天了。
修身,便是对自我的反省,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去了解一个全新的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一个能够坚持以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人一定会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艰辛,一个能够以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从中吸取教训,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并且坚持每天如此的人,他会发现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篇五:廉洁修身从小做起】
廉洁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的体现,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勤勉,要做一个廉洁、正直和诚实的人。所以廉洁修身要从小做起。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廉洁正直的人,他们品质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也成为人们敬重爱戴的榜样,最让我感动的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孔繁森的故事就让我懂得了廉洁是什么。
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对我来说,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有一次,他的妻子到西藏探亲,由于看病,妻子将返回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东挪西借才勉强凑足了500元,而回程机票是800元,妻子不想让孔繁森为难,自己向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而全家人的钱全用完了……孔繁森把工资中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攒下几个钱。他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我被孔繁森的事迹深深感动了,直到今天人们提起孔繁森还是充满无限的怀念和崇敬。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孔繁森一样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廉洁正直,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可爱。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向孔繁森学习,廉洁修身,从小做起,做一个勤勉、廉洁、正直、诚实的人。让校园廉洁之风吹遍大地,让校园和谐之气永驻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