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芒种之“割”】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布谷鸟的叫声,唤醒了熟睡的人们。天还没亮,沙沙的磨镰声已经响起。
爸爸也点了灯,用草根擦了擦镰刀,磨起刀来。
“芒种前后麦子熟,男女老少收割忙。”割麦的人们踩着鱼肚白来到了麦田。
我和爸爸忍不住停下了脚步。这田间的风光牢牢的拴住了我们的视线。一眼望去,整个大地披上了金黄色的锦缎。一丘一丘的田野铺盖着视野,大片大片的麦浪在微风里摇曳着金浪,随风飘来的气味混杂着麦穗的味道,我的鼻子立刻接受了这清新的洗礼,心情舒畅极了。你瞧!那密密匝匝的细碎的白花绽放在无际的金海中,那是耕作者将身躯埋在田间。
“开始吧!”爸爸对我说。他顺手给了我一把锃亮的镰刀。只见他用镰刀收搳时,右手拿镰刀,弯着腰背朝天,面朝黄土地,左手抓麦子搳,搳完一刀往前一勾,勾住前面的麦子,又将麦子放在原先打好的麦窋子里,然后取出稻绳,麻利地把麦子一捆一捆捆好,再放到田边,堆成一座金黄的小山。
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割麦子。弯下腰,左手拢着麦稞,右手拿镰刀,潇洒的一使劲,“呼啦”一声,一大把麦棵便顺势倒在手里,那真叫个痛快。“注意分寸,小心一点儿。稍一疏忽,镰刀就会划伤自己的脚哦。”爸爸笑了笑提醒我。
在地里割麦,顶着烈日暴晒,汗水一把一把顺着裤管往地里流。
收完麦子,已是黄昏之后。火辣辣的南风,裹满了幸福的人们的欢声笑语,麦子的清香又将收割的人们带入了芒种那“忙种”的喜悦之中,将我们带入了一群跳跃的、欢快的音符之中。
【篇二:芒种忙,芒种乐】
芒种,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春种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收、种交替,样样都忙,故名“芒种”。这不,趁这个周末,我就随父母去农村体验了一把芒种时节的农事生活。
车轱辘飞速滚动,穿越一座座苍翠欲滴的山丘,眼前的景致越来越熟悉,目的地快到了。一下车,一阵阵热浪夹杂着这个节气特有的乡土味扑面而来。田埂间,农民伯伯们早已开工,忙碌地穿梭在那一片金灿灿的麦田中。有的在收割麦子;有的在用机器打麦;有的在晒麦——他们将麦子铺得那么均匀,没有一丝漏洞,仿佛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块块金色的地毯;有的将收割下来的麦子用绳子捆成稻草人,齐刷刷地放在公路两旁,像极了一个个站岗的卫兵;还有的在田间那头,熟练地洒下秋收的种子……一片繁忙的景象!
看着忙碌的身影,我也来了兴致,跟随着叔叔婶婶们上山去拗脚骨笋。只见他们头戴斗笠,面裹湿巾,扎着长裤长袖,这般“全副武装”着实让我纳闷。来到山上我才发现,这里杂草丛生,山蚁、蚊子,还有那素未谋面的各类昆虫多得超乎我想象,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处,令人毛骨悚然。短短几分钟,还没拗到两斤笋,我就被攻击得面目全非,裸露的头上、手臂上、脚上长出几十个疱疹。听前辈们说:这个节气也是昆虫类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再看叔叔婶婶们,装备让他们躲过了蛇虫的侵扰,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身上冒出来,汗水湿透了衣背。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出现在餐桌上的美味脚骨笋是来得如此不易!
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战利品”从田间山头满载而归。他们坐在院落里有说有笑,交流着劳作经验、分享着劳动果实。这时,隔壁的李大妈拿来一筐刚从枇杷树上摘下的果子,我尝了一口,满口爆酱、淳香清甜,比水果店里买的新鲜百倍。叔叔婶婶则拿出一捆捆刚拗来的脚骨笋与大妈分享,好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啊!
从他们的谈笑风生中,从他们洋溢着幸福的脸上,我读懂了生活的苦乐交替——只要辛勤耕种,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好比我们在求学路上,有时候会觉得很苦很累,但每当获得一次次肯定,攻破一道道难题,那滋味不就是忙中的乐趣嘛!
【篇三:芒种,送自己一粒种子】
刚刚过了小满,芒种也来了。我们回乡下爷爷家品杨梅,泡杨梅酒。
“嗯……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春争日,夏争时……割稻离不开镰刀,除草需要锄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一说起农活,爷爷就拉开了话匣子,刀刻似的皱纹绽放在他苍劲的脸上,精神矍铄。印象中,我出生不久,村里人就已经不喜欢在田地里干拔秧、插秧等农活了。大家学到了外地传过来的更为简单的播种方法——抛种,即将水田里的杂草用草甘膦农药一洒,等杂草死光后将谷种直接抛下去。这样省时又省力,只要按时撒化肥和喷农药,稻子长势就好。等到稻子成熟的时候,有专业的收割机过来,还帮你把稻子烘干、装袋。大家习惯了这么种稻子,不再把大把时间耗在农田里,也没时间去侍弄。但爷爷不同,我家的田地没有一寸抛过荒的,也没有一寸喷洒过草甘膦。很多时候,爷爷独自一人戴着草帽在一行行的秧苗间拔草。爷爷还将一年四季里栽种的所有农作物都留下了种子,稻谷、麦子、油菜、马铃薯、南瓜等。他将不同季节里播种的植物种子收获起来,晒干了水分,分门别类,收拾好,有的还做了记号。爷爷的粮食和农产品主要是送到县城来供给我们。当然,爷爷少不了还送给亲戚朋友们一些。这几年,爷爷的农产品仿佛成了“稀缺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午后的斜阳,透过长长的垂柳,与门前小河里的倒影相呼应,有一种潜藏着的盎然的诗意在隐隐流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爸最喜欢用陆游的《时雨》描绘儿时的美景,怡然自得。奶奶曾偷偷地告诉我,老爸小时候帮割麦子,被镰刀划了长长的一大个口子,左手食指差点掉了;种田的时候,脚底被瓦片割了深深的一个口子,都溃烂了,却还得下地干活。老爸看着我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炫耀起了他金色的童年。“那时,我爷爷有一亩多田,我们堂表兄弟姐妹十多个,一人一行,劲头十足,半小时就干完了。爷爷给我们每人买一根三分钱的棒冰,那滋味,甜到了心坎里。可惜,现在再也没有如此美味了!”“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打泥巴仗了。小伙伴你追我赶,最后非得弄得满脸、满身污泥不可……哈哈,真痛快。”
从小,我就喜欢下田,但没种过一棵水稻,只是喜欢在田里抓“狗乌田鸡”玩;渐渐地,我喜欢把抓到的“狗乌田鸡”用来钓龙虾,或者是抓蚂蟥来吓唬人;再大些,我不喜欢下田了,更多的是待在家里打游戏和上网聊天。抬起头,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向大地,田野里芒穗如海,麦穗锦簇,随风摇曳,好像在欢迎我。
眺望远方,一位农民伯伯正驾驶着播种机辛勤地播种着。看到如此情景,我猛然意识到,一“收”一“种”之间,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芒种悄然至,人生收获时。两年后,当我过了芒种,就将迎来高考。种庄稼,必有时节,而人生却是没有时节提醒,只有珍惜当下,不断播种收获……
芒种,送自己一粒种子,别让自己荒芜了!
【篇四:关于芒种的作文】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而此时太阳刚刚到达黄经75度。其实芒种的两个字也是有不同蕴意的: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你知道吗?“芒种”这个节气在我们这里代表着“丰收”,丰收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一种水果——枇杷。因为我的家乡在余杭的塘栖,这里被誉为“枇杷的摇篮”我家种枇杷也已经有快12年。所以每一年的芒种都是枇杷收获的季节。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第一颗枇杷树,这棵枇杷树被种在了我们家后面的菜园中,在旁边还是一堵墙。我现在都不知道奶奶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但我知道这个位置真的很好,站在墙也可以摘到枇杷。第一次吃枇杷正是在芒种这一天,那天奶奶拿了几个比乒乓球略大的球状东西,问我要不要吃,我当时看到这个东西有着黄黄的皮,可是拨开皮却露出了黄泛白的果实,我出于好奇,于是咬了一口发现味道很鲜美,甜中不带腻,汁多质细。于是我急忙吃了第二口时突然一痛,发现自己的牙齿把那颗核要在里面了,还甩不掉,于是旁边的奶奶看到后笑着帮我把核拿了出来。就这样第一次吃枇杷闹了一个笑话。
有一次我问妈妈为什么我这么矮,怎么比树还矮?妈妈告诉我你去拿支笔在能碰到树的最高处画上一条线,然后以后每天去和树比下。于是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树比身高,终于在我小学二年级时我超过了树。尽管小时候的玩笑很幼稚但是如今树上的那条线却未曾消失。
曾今的我会想办法爬上去玩玩,或者从树上看远方的草坝,或者从树上看远处高高的山,如今的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跳起来看到树后面的草坪和房屋了。可是我经常会依靠在树的身旁。这棵大树见证了我的成长,我长大了,可它却老了,枝条不在抽出新芽,不在和我一起成长了,身上也布满了各种虫子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