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米粒间的温度】
轻开盒子,米粒淡淡的清香随着袅袅的烟在晨光中飘扬,勾勒出母亲那忙乱的身影……
在我上初中之后,母亲担心我在校就餐的营养,上学路上那短暂的时光已被母亲不停的叮嘱占满。“早饭要好好吃,不然会营养不良”、“不吃饭会得胃病的”……诸如此类的话虽已烙在耳中,但在脑海中溜走,不留一丝影儿。
终于,胃的隐隐作痛“升级”了母亲的叮嘱,她开始了她的行动。只要是不晨跑的日子,晨光中的桌上总有一个盒子——一个热腾腾的蓝色盒子。揉了揉朦胧的双眼,轻开盒子,在母亲满是爱的笑意中,扑面而来的是无限的惊喜:有时是简单的鸡蛋炒饭,黄灿灿的鸡蛋拥抱着小巧洁白的米粒儿;有时是浓醇的咖喱牛肉饭,沉稳的棕色在轻巧的白色中更添一份灵动;有时是稀稀的皮蛋瘦肉粥,碎碎的肉与皮蛋沫相得益彰,在清香中共舞。清晨6点钟的闹钟紧促地传达着迟到的信息,所以我只能在车上细品。一小口一小口地让盒子见了底,每一口都让米粒儿久久地与唇尖相触,让那温柔的触觉与永恒的温度永远充斥着口腔的每一个角落。我仿佛吃的不是早餐,而是人间最暖最美的艺术品。
眼前的早餐开始恍惚,浮现出母亲做饭的情景……
母亲总被5点钟的铃声唤醒,简易快速地洗漱打扮后便开始为我做饭。此时,母亲的睡意和疲惫早已被驱逐,因为她说过,为我做饭是最幸福的事,但我知道她一定忍受着黑眼圈的折磨。加米、加水,随后一碗鸡蛋融入了被水泡得胖嘟嘟的米粒儿中,随着锅“嗞嗞”的声响,母亲手中的铲子在空中一起一落,不断重复,香气四溢。母亲顾不得早已发酸的胳膊和发尖细细的汗丝,似乎看到了我正香甜地吃着。她笑了……
是呀,米粒间的温度,不正是母亲对孩子满满的爱吗?只有母亲用心做的饭,才会如此让人心醉、令人温暖……再次看向氤氲着热气的早餐,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是米粒儿的温度,也是母亲独有的温度……
【篇二:碎片的温度】
如今信息时代的洪流不断压缩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细细研读一本书已是少有之事。碎片化阅读在此兴起,评价褒贬不一。我认为,碎片化阅读是利大于弊,它是有温度的。
武史学家博士廖峰说:“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这一警示已成为现实。在高速发展的世界里,碎片化阅读是快速了解文章的方法,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是适应快生活的必备。正因如此,我们才成为了碎片信息化的奴隶。
碎片化地阅读是快建了解文章的方法。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使我不用看完整篇《将进洒》也能快速了解李白的乐观;一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使我们快速了解鲁迅先生内心情感;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使我们立即感受到慈母恩情……正如我们日常引用名人名言一般,虽是众多言语中的一块碎片,但其温度是炽热的,使我们顿时感受到其中无穷的情感
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发展的必需。现“快餐”,“5G快通信”等词使用频繁,顺之应和的是当今的快生活。首先,人们所拥有的空闲时间减少,碎片化阅读能帮助人们快速抓住重点免去长篇叙述,达到减时而不减质的效果,使我们更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其次,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更需要抓重点、更便捷的阅
读方式。而碎片阅读正符合人们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充分利用时间。也正是一枚有温度的碎片,正在温和地影响着我们。
碎片阅读是扩大阅读面的好方法。中国人均阅读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仅仅因为字太多,抑或看不懂而不愿读书是十分可悲的。反观微博等网站小段式文章却十分受欢迎。不难得出,碎片式阅读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使读者快速读懂一篇文章,用更少的时间扩大更大的阅读面!碎片化阅读可能被认为不够深入文章。诚然,碎片阅读只是浅层面的阅读,但是碎片阅读可以帮读者理清思路,是激发读者细细研读文章的关趣。碎片阅读虽只是阅读方法中的小块碎片,但它是一块有温度的碎片,待人细细感受。
从一片落叶里回味盛夏,从一件唐三彩中感受盛世王朝。从每一段文字碎片里感受精神的温度,不再拘束于整本通读,运用碎片阅读,感受碎片的温度。
【篇三:温度心情】
温度变化带动环境变化,环境变化带动心情的变化,我也随着温度一同变化。
0℃是月光
早晨,我起得很早,想看看冬日的早晨(实际还不到早晨)的神秘。冒着寒风仰望天空。天是黑的,月亮还没有到下班时间就钻进蓝墨般的云被里无忧无虑的睡大觉呢!只留下半个脑袋――它也要呼吸呀!
借着残余的月光发现了窗台上的几根冰柱儿,在北风的怒吼下微微颤动,但丝毫不失它阴冷的本色。在惨淡的月光照射下,反射出一道隐匿的寒光,越发显得深,樨利。仿佛要刺进我收缩的心。
36℃是体温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坚持着,走过一个又一个站口,穿过一条又一条鸿沟。我感到有些寒冷,想找个地方避风,是父母还朋友?他们都是我的避风港湾。但是,父母对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中每件事都为我着想,还有亲朋好友对我的期望,有时也让我感到压抑。
我感到我的体温在上升,但是我知道,我只能保持360℃的体温。
750℃来杯咖啡
在书海中潜游的我,不敢停歇,直到两眼看不清。以至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此时已经犹如幻灯片一般,只是放映速度太快了。看着窗外树木的灰色,我想到咖啡,75℃是咖啡最理想的温度。端着冒热气的咖啡,待那浓郁的飘香弥漫周围,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品一口咖啡是如此惬意。仿佛进入梦境中的世外桃源。在那里,一切是美好的迷人的。
但是,它太过轻盈,如片片浮云千变万化,随时都有消散。忽然,手指触到的杯底开如降温。我明白,在美丽过后,总的面对。于是,操起“战笔”开始奋笔疾书。
95℃是回顾
当我回顾自己走过的痕迹,的确很感动。在那里有快乐的笑声,有美好的故事,也有苦涩的泪水。此时一涌而出,奔泻千里,如黄河之水奔流到海永不复回。我也思考过在这条类似战争的路上,我收获了多少,学到多少。在此之后,我告诉我自己,一定要为这一切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
此时闹钟响起,敲动我心中的船只,我会撑一支长筒去寻觅另一段踪迹,水波会为我荡漾,柳枝也会为我摇曳身姿,是谁的高歌摇动我的心波,震撼我的心房?是中考。
我相信100℃是沸腾。
【篇四:初夏的温度】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是一年的夏天。
不知是自然天气的缘故,还是心灵的触感,总觉得今年的夏天,多了些微凉。
悄然翻回脑海中的记忆,去年的这个时节里的每一幕又再次呈现在眼前。
那真是个炎热的夏天,杜鹃花还没零落,蝉早已爬上树梢不停地聒噪;常青藤也悄悄蔓延上了篱墙;大片大片刺眼的阳光从林间泻下来,给大地带来了无法阻挡的热量。那间狭小的教室里,电风扇在呼啦呼啦地嚎叫,可我们还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时不时埋头做些笔记,遇到精彩处,饶有兴致地点点头。自习课时,争分夺秒地复习着,直到暮色四合,夕阳的余晖都渐渐散了开去,我们才整理书包,三五成群地回家去。
那是初三中考前的一段时光。虽然很累,但还是很充实、很快乐。当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小小的硕果时,喜悦便在心中萦绕;当别的同学用羡慕的语调夸奖自己时,总会有那么一些得意在心里滋长,但是仍是虚心为上。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都以自己为豪。而结果,也是很让人欣喜的。于是那个夏天,自己就像置身于长满了饱满颗粒的金黄的麦田一样,头顶是干净透明的蔚蓝色天空,温暖而湿润的风摇着麦浪从耳旁穿过,对自己轻轻地呢喃。没有任何忧伤,只有明媚的夏天。
当自己穿上军绿色迷彩服,自信满满地走进高一年级教室,我依旧认为,自己还会那么优秀,还能够一马平川,奋勇向前。骄阳似火的天气下,看见自己的汗滴在尘土飞扬的沙地上,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
可能未曾预见,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是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曾经拥有的一切荣誉、光环都逐渐地从身上褪去,猛然间才发现自己身上一直隐匿起来的缺点,它们被慢慢地放大,让我置身于一个偌大而空洞的世界里,不知道是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向后,甚至迷失了方向。
短短一年的时间,我开始体味到屡败屡战的滋味。现在我终于懂得是时候学会永不言败了,是时候去认真地反省自己了。什么是真正的优秀,什么是真正的王者,通向梦想的道路是如何坎坷而曲折的,它远不是我原本一直认为的,只要简单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有志者事竟成绝非有志就行的,在这句简短的名言背后,要经历多大的风雨,要跨过多少的艰难险阻,要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因为自己从来都是平凡者,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此刻能做的不是羡慕,毕竟别人再优秀都是身外之事,一心一意地奋斗才是自己该做的一切。
无论这一年中自己遭受了多少失败,也不管自己在这一年中有多大进步,或是压根没有起色,但或多或少,我从这匆匆而伤痕累累的一年里终于悟出了点什么。深也好,浅也罢,都是触动自己心扉的道理吧。
这个夏天,不知道会怎样收尾。
不管怎样,自己一直都在努力,我想这就够了。
初夏,等待属于自己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