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推送文章与人们的化学反应】
当下,科技发展迅猛,街上人人一部手机,安然地做着“低头党”,刷刷朋友圈、翻看微博。各大软件,各类推送,点击量破万,标题党博眼球……于此,我好奇于一个问题——这些推送是否属实?记得某一天刷手机,推送为“某综艺两位女主持人不和,99%的人都信了”,然后过两天又有一条“某综艺两位女主持人并无不和,这些谣言不攻自破”,然后,我一脸懵地问自己,该信哪条推送。所以,对于推送真假性的问题呱呱落地。
每个人用一些杂碎的时间看着不同的推送,就好像闲来没事拼的拼图,只不过代换成了推送而已。每一篇推送大约也就两三百字,读完不过四五分钟,记叙的内容不多,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娱乐、政治,这个是推送最常见的两大类,也是人们最关心的。碎片化的推送就如同蜉蝣,很密集,可是在读完一篇推送后,大概没有人会深究推送背后的故事,最多就是翻看其他与此相关的推送,好比某颗糖很好吃,就会好奇着去尝一尝其他口味。
就此,推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广度范围大,而深度并不够,在短短的首页内有十几条推送,题目不一,范围不一,它们在有限的字数内,辅佐以图片,没有确实考证,用着一种一面之词的观点呈现。有一次我翻一个主持人的微博,看到她的评论区各种黑、各种骂,后来我上网搜索她的资料,发现在推送区基本都是关于她的负面资料,我看了很多,包括对她综艺上的行为、她的容貌都有各种负面推送,于此,我对她的好感也有所下降。这就像之前所说的,我相信了涵盖范围极广、研究很肤浅的推送,直到后来我看了一部综艺,里面就有这位女主持人,我才发现,推送中的内容不过是截了几张图片,断章取义罢了。显然,在你读一篇推送的时候,你也许不信,可是在看到好几篇推送的风向都朝着一边吹的时候,或许会被这种朝向一致的外表所迷惑。零零碎碎的推送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一边倒的朝向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把事实演变成谎言,或者,把谎言扭曲成事实。
毕竟“网络上的语言不需要负责任”,所以,无论推送的内容如何,读者信不信,负面新闻会为当事人带来怎么样影响,也没有人会刨根问底地追查推送、推送的编者等等。零碎的推送给人们塑造了当事人的一面形象,所以,各类舆论层出不穷,流言蜚语,以讹传讹,很多艺人,就是因为某些负面言论而患上了可怕的抑郁症,这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零零散散的推送,杀人于无形,而更可怕的是,对于这些“杀人犯”,却纵容了它们周游在没有束缚的法律与道德之中。
小小的、碎片的推送,也许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许只是人们休闲时光的消遣,但是,一滴水不足以穿石,一整个海洋的水却能将生命吞没,可是我们仍然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艺人明星也是人,可是关于他们的消息、生活,都是人们所关注的,在极高的关注度与曝光度的之下,舆论和工作的压力让人没有办法摆脱,从而,很多艺人在阴影的笼罩下患上了抑郁症,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了解的事情够多,却没有办法研究它真正的故事,在墙倒众人推的趋势之下,从众的心理会很严重,只是我们从没有考虑过当事人的心情与感受,在发光的屏幕前,我们写下的一字字,一句句,或许就是抑郁症的同伙。
我希望,网络的世界,能把那些虚伪的谣言扼杀,留下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干净的事实,这大概会是一个很难的事,我不期望这一天很快到来,只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碎片化的推送是所有人的娱乐,但不再是舆论和谣言丛生的危险。
【篇二:“碎片化”的我们】
在黄昏的余光下,靠在一把藤椅上,感受着落日的余晖温暖着面颊,手中捧着一本书,在迎面的微风中细细阅读,感受着生活,感受着流淌的时光。
这幅图絮只出现在信息革命前的那一代人的记忆中——我们的祖父辈。然而,对我们这些出生在信息革命时代的人来说,这成了一幅美好的愿景。
街上的人们步履匆匆,低头盯着眼前一块小小的屏幕,在那几分钟的时间里,读光一篇微文或是检查邮件;餐厅中,人们一边用餐,另一只手在那块小小的屏幕上下滑动,利用这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碎片化的阅读。
人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生活节奏愈来愈乱,人的耐心开始消磨,现代的人们已很少有耐心潜下心来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阅读一本名著,乃至有些人连区区几百字的博文都从开始跳到结尾,这是何等的一种悲剧啊!信息时代本应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生活与优越的条件,却成了人类高级精神娱乐的“杀手”。
人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文字敏感度这些年来都在不断下降,可接触的信息以指数增长,但其中高质量的文字不增反减。
碎片化的我们,周遭全都是碎片,姑且不提这样三心二意是否真的能提高效率,即使这种方式确实可行,人类真的因此感到快乐了吗?整天处于高压之下,没有完整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真的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不懈努力所追求的吗?
纵然,凭我们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改变社会,更不可能让全人类放弃互联网,一起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但是,我们自身可以进行调整,把一块块碎片重新拼接回去。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每天少刷屏看朋友圈、看新闻,匀出来的时间用来给自己放松调整,我们也完全可以关闭智能设备,给自己留下几个小时安静的阅读时间让书香浸润心灵。
让我们放慢脚步,暂时放下手中的小屏幕,去欣赏真实世界这块更大的屏幕,将碎片化的自己重新拼接起来。
【篇三: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
如今是属于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控制并影响着这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同样的,我们的生活也被互联网的发展所影响着。电子阅读、网络购物、网络社交……
这都是互联网所提供给我们的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可也正因为如此,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如同手机屏幕里的各式App一样被完完全全地碎片化了。
回想十年前的社会,尽管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刚上小学的小顽皮,但我依然记得当时大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有条理。一天24小时,孩子们与大人们每一天学习、做家务、购物、娱乐的时间都会被仔细地规划出来,并且会十分认真投入地去完成每一项计划。
十年过去了,社会已经大变了样,而互联网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电脑走进百姓家门到如今人人走在大街上都手捧着手机,互联网已经完完全全地改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过去许许多多必须亲自出门做的事现在单凭一部手机就可全部完成。例如网上购物代替了逛超市和菜市场,微信、QQ代替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微博也使得报纸处于尴尬的境地。不得不说,互联网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无比便利,但同时它也在将我们的生活撕成一块块的小碎片。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大多数的人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习惯。原本在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的你可能会因为一条打折推送而终止阅读去进行网络购物,也许正在与人在微信上交谈的你会因为一条八卦推送而中断与他人的交流转而去抢所谓的“沙发”。在互联网便捷的优点背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似乎也在摧残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改变的曾经我们对“一心一意”这个词的认知。
此外,互联网的碎片化也不止体现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上,它还体现在对消息的碎片化处理上。曾经人们主要通过报纸来获取社会信息,而那是经过报社认真仔细编辑的成果,而如今只需动动手指,按下几个拼音字母就可以向外界发布所谓的“真实信息”,而人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被这些如同碎片般的信息所干扰,导致人们最终对于真相的理解发生了扭曲,这是碎片化互联网对于人们的认知的影响。
纵使互联网已发展地如此迅速,但它绝不会就此停止,反而会发展得越发迅猛,但我希望,互联网在发展的同时,能够重新串接起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条有理,而不是基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撕碎而发展。
【篇四:为生活奔波的人们】
每一天,我从身边见到很多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人们。
那次,我和爸爸在路上骑车时见到一个中年大叔在卖莲蓬。我和爸爸一时嘴馋便停车下来买莲蓬。中年大叔看见我们光顾生意,顿时露出了热情的笑容,说“老板,这个莲蓬很甜的。爸爸很和气的品尝了一颗莲子,又让我吃了一颗。果然这些莲子很水嫩,也很香甜,咬在嘴里汁水粘稠,甜味耐人回味。爸爸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味道好。中年大叔笑呵呵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爸爸毫不犹豫的买了很多,并和他交谈起来。
大叔说他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家里经济困难给他提供的生活费不够。不过正值夏天,农村老家附近有很多荷花池,莲蓬长得正好,而新鲜莲蓬正是城里人喜欢的零食,于是就想到了采摘莲蓬,每天天不亮就踩着三轮车到城市里沿街叫卖。他还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部老式的诺基亚手机,骄傲的说是儿子买来送给自己的,用了很多年。幸福挂在了他的嘴角,大叔不计回报,为了儿子辛勤的劳动,小小的旧手机让他如此的满足!不禁让我心生感动。
每天傍晚,在我家附近的一家超市门口,都会看到一个男人在卖菜。他的蔬菜品种多而且比较新鲜,男人在寒风中无力的吆喝,向过往的行人兜售他的蔬菜。可人们对他的叫卖置之不理。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不停地吆喝。如果有路人向他多看一眼,他都会鼓起劲来热情的推销自己的菜,眼神充满了期盼和无奈。看到后让人心生怜悯,感觉有一些酸楚。
我在用每一块钱时,都会想到这些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们。他们为了一块钱、两块钱而辛苦的劳动,极力的争取,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工人在修马路、盖楼房,他们有时顶着酷暑的烈日,有时冒着严冬的寒风。每到深夜,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建筑工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不停地作业。听说我们小区有位工人为了挣得200元的空调安装费,不慎从高楼摔下而死,真是凄惨极了!
我经常问自己,有没有珍惜生活?对此,我还是问心无愧的。但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潇洒的说:“我请客!”,“不用找钱”。看到他们拿着父母辛勤劳动挣来的钱,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我真的很厌恶他们的行为。有的同学口渴了都懒得下楼,而是花一块或两块钱请人跑腿,这样的同学真不懂得父母的艰辛。
生活不易,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人们更是不易。我向奔波的人们致以敬意!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了。我认为生活碎片化的原因是因为手机和互联网。
很多人认为手机和互联网并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但是,手机等电子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自从互联网问世以来,它就以极快的速度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以前人们需要写信,现在我们只需点开通讯软件,输入你想说的话,对方立马就能收到。以前人们要购物必须走出家门,买好商品,再带回家,现在只要点开淘宝,选好商品在网上付款,很快就会送到你家,不管你买的东西所在的有多远。如果我们要看一本书,只需在网上一搜,你就可以开始阅读了。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电子产品到底对我们有那些负面的影响呢?手机的通讯软件让我们虽然能交谈,但是却不能见面,电子产品让我们分散了注意力,淡化了亲情,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越来越依赖这些电子产品了,它们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始终充斥在人们的办公室、咖啡厅、商场、候机大厅……人与外界的交互始终离不开这些工具。伴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人们以一类信息跳跃到另一类信息时,有时答案参杂着与这类无关的信息,时间被分割成碎片,我们有时一件事做到一半就去干其他事。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信息方便,还有碎片化的生活。
我认为不能让生活碎片化,当你在做一件事时,不能去做另一件事,也不要去想另一件事,这样你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
【篇六:拒绝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是指一块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拥有了信息化的社会,给以往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互联网渗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人都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通过这些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信息,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就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就算是隔得很远的朋友,只要通过QQ,微信等的社交软件就可以聊天,同时也可以认识陌生的人。人们不再看报纸,而是从手机、电视上得知新闻。因为这些的便捷,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从一个事物上跳到另一个事物,时间被碎片化。
被影响地尤其严重的是阅读,阅读被碎片化。人们放下了书本,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阅读,接受了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文章,因为方便便捷,以及网上的信息泛滥,人们很难去做到真正的阅读书本。这个是极其有害的,先不说电子产品对视力的危害,网上有许多无营养的文章,如果人们没有鉴别,统统摄入,会吸取不到知识,再加上阅读是断断续续的,不能完整地摄取知识,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会有看完就忘的现象。电子书是无法替代正真的书的。
并且,人们的学习被碎片化。没有树立目标,人们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去学习,为了工作而去工作,没有投入思想。
人一天就是:起床,吃饭顺便玩个手机,工作学习偶尔开个小差玩,洗漱,睡觉前再玩个手机。被碎片化。这表面是高效利用手机,但其实是妨碍了我们去专注做事。人们渐渐接受这种生活,变得浮躁,只在意结果而不是过程,只想着收获而不是努力。我们应该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我们应该改掉注意力被分散的坏毛病。我们要不去在意信息网络,专心于手中的事。并且可以给自己定个目标:我要在xxx的时间里做完xxx的事。目标可以根据自己变大或变小。如果你努力的去投入,你就会慢慢沉入到其中,待到目标完成时,就会有成就感,并且开始能适应集中。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完成,你应该能学会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的信息干扰。
然后,我们可以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事物。比如阅读。想要得到知识,在专心的同时还要用上脑子,投入其中时,要多多停下来思考,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自己可以向他学习什么。或者是学习书中蕴含着的真理内涵。其他事物也是同理,除了注意力集中外还要去用心思考,这才算真正的学习。这样,就可以渐渐地把变成碎片的生活一片片“拼”起来。
碎片化的生活是有害的。生活匆忙,人心浮躁,不去专注自已真正想要做的事,不去通过努力收获成果,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如同被砸后的玻璃支离破碎。我们要拒绝碎片化的生活!不被信息网络所左右,找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让生活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