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金陵风流今犹在】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六朝遗梦似光影,雕栏玉砌,舞榭歌台,醉人知多少。若要以一词说金陵,世人大概多说繁华,金陵粉地自是繁华,却少了些许味道,私以为是“风流”一词,更为恰当。历史属于金陵的时光其实不算多,常常只是短暂的光顾,然而就如烟火一样,虽一闪即逝,已是流光溢彩,风流无限。
金陵山水佳且奇,钟阜龙蟠,湿透虎距,因此自古有王气盛之说。而自东吴起,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在到南唐,金陵果真承载了许多君王梦……
杨坚挥师南下,活捉南陈后主陈叔宝,南朝繁华一朝散。杨坚如此评他:“此败不由酒?将作诗功夫,何如思安时事?”……或许,在陈叔宝眼中,诗酒才是他的江山,世人后讲《玉树后庭花》多为亡国之音,可谁知他心甘情愿沉醉?
李煜,为君非他所愿,亡国之责却由他来背。他何其无奈,何其无辜,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后人尊他为“词中之帝”,这应该是他更喜欢的称谓吧,他从来都只想做个文人,在花间填词,庭前谱曲,浮生贪欢。
【篇二: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作文】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莎翁作品乃英国镇国之宝,名士风流,他却不遵循戏剧的三一律,写的诗歌也属于不严格押韵的。
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也。
中国也有例证,看那竹林七贤。饮酒作诗,袒胸露怀,以房屋为衣着,可见其旷阔之心。
是真名士,自然不混同世俗;遁隐山林,大隐于野,无论选择如何,心中自有一份坚守:不为外界所同流,不因利益而合污。宁可守空山而死,不断送一生名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风流名士,可见潇洒人生。
英雄本色,自然不走寻常路;煮酒论道,问鼎中原,刚柔并济,同仇敌忾,军民鱼水,铁汉柔情。是真英雄,进能沧海横流,退能问渠清流。看那民国战乱时期,北平的知识分子,可见一斑。本色英雄,可见铮铮铁骨。
名士与英雄,都带着一颗不安分的心,竹马仗剑,行走天涯。
名士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处兼济天下之心坏于我心。
英雄的视野,收复关山十五州,万里长城今犹在。英雄,真刀真枪地打拼,成就“捉刀人”的英武之气。
世界上本无名士和英雄。效仿先贤,便多了许多阮籍,多了许多曹操。
我们从名士身上,学到的是:不为蝇头小利所动,要为国家利益、人类利益而忧。
我们从英雄身上,学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单枪匹马,也要定夺天下大计。
醉里挑灯看剑,是英雄与名士的完美结合,亦真亦幻,虽可怜白发,却不枉此生。
【篇三:活在三国尽风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短短一句词,写尽了三国时代的豪放。整理历史的脚步,还有哪个时代能如三国一般充满了英雄气概?有人曾经问过我,如果可以穿越,我最想回到哪个朝代,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三国,不为别的,试问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比三国英雄更潇洒。
就先拿大家熟悉的诸葛孔明来说吧!他相貌英俊,身高八尺,学富五车;他赤胆忠心,神机妙算,鞠躬尽瘁。“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哪一件不是流传千古、人人称赞的佳话?因为有他,才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因为有他,才有了世人对最后赢家司马懿的嘲讽;因为有他,才有了一代奸雄曹操的数次惨败。可以说,他是个神话般的人物,是他推进了历史的发展,他就是三国中智慧的化身。
再来说说三国中唯一可以和孔明相提并论的一个人物——曹操。请原谅我如此评论大家心目中的“大反贼”,可我觉得他却是三国中非常伟大的人物。作为军事家,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心胸开阔,求贤若渴,就算是对手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他也一样待如兄弟。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以独特的视觉,勇敢独到地审视天下,“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豪迈名传千古。作为一名文学家,他的诗豪情万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诗句流芳百世,“三曹三苏”享誉中华,而他就是“三曹”之首。他拥有隋朝瓦岗英雄的豪气,唐朝众多墨客的文采,前清皇帝的头脑。方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就是三国的代表,三国的精华。
不爱残暴的秦朝,不爱外交强硬的汉代,不爱平淡无新的明朝,不爱腐败无能的后清。我只喜欢三国,爱它的风流万种,爱它的豪情万丈。
如果真能穿越,我想和孔明一起隆中对策,和关羽一起驰骋沙场,和曹操一起煮酒论英雄。
不论用多少华丽的语句,也道不尽我对三国的喜爱,也阻止不了我想生活在三国的思想。三国啊,你真的是透着那股说不出的灵气吗?为何我的心早就随着那奔流的大江来到你的身旁?哦,活在三国尽风流!
【篇四: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作文】
苛刻,不苟言笑是我对所有消防官兵及军人的第一印象。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严谨对待也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最多的,可在今天的演习的参观中我还学到另一种东西——坚持。
整齐有素是我见到他们演习的第一印象,从容不迫更是令我钦佩不已。烈日炎炎下长裤,帽子的穿戴更是让人酷暑难耐,但消防战士们却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一致的动作向我们展示一名战士乃至一名军人所属的姿态。
从天津塘沽的巨大火灾到如今枝江的建材市场的火灾无不彰显出消防战士在大火中的临危不惧,但我明白他们也许并不想参加每次的救援行动,他们也有家人,孩子。他们同普通人一样,但他们身上却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一颗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真心。
回想到近日我们的军训,难度也许并不算很大,但却叫许多人堪言。埋怨,羡慕以及叫苦不堪的话语一直在耳边不断的盘旋,似乎从未言语过对此次军训的`赞美。总是因为腰酸背痛,天气炎热和长时间的训练而抱怨不已。
看到此般情景,心中不免有一种后悔之情油然而生,后悔自己曾对军训的厌恶和害怕。他们如此统一整齐的步伐是花多长时间,又是顶着多大的太阳才训练的如此整齐划一。与我们短短的几天军训相比,我们也许太过于娇气。
当我们在不断抱怨太阳毒,天气热时可曾想过那些消防官兵总是在几十乃至几百摄氏度的火灾现场不断地挽救国家以及人民的损失。他们不是超人也不是天上的神,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家庭。他们没有超能力,他们之所以能一次次出色的完成任务完全是靠自己的毅力和平时训练出来的超高的作战能力和作战素质。
如果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来一点坚持,而不是羡慕他们身上所散发的英雄的光芒,我相信,我们不仅能快乐的度过我们的军训,也可以通过三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篇五: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作文】
郑板桥是清代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别具一格,单看他的每一个字歪歪斜斜,然而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人们把它称为“板桥体”。他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吸收各家之长,独创一体,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海纳百川的胸怀,才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郑板桥”。
海纳百川的胸怀,成就了张大千绘画的独特风格。大家知道大画家张大千,他晚年的画“苍深渊穆”,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这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据说他在西方搞个人画展时,请来毕加索看他的画展,毕加索问:“你的画呢?我什么都没看见。”张大千不解,我的画不都在这儿吗?你怎么说什么都没看见呢?后来才弄明白,毕加索是说他的'画没有自己的风格。于是张大千才深研从隋唐到清代的绘画,博采众家之长,甚至中西贯通,终于成为一代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画大师。
书画艺术是如此,小到个人处事,大到治国安邦均是如此。
海纳百川的胸怀,是国家强盛的法宝。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其实“六世之余烈”,是并不像始皇“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的。秦国之所以由一小小部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富兵强的大国,乃至一统天下,是跟它善于吸纳各国优秀人才有关系的。我们熟知的商鞅、蹇叔、百里奚、范睢、张仪、李斯等,这些为秦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的人,都不是秦国的“土特产”,而是来自各个诸侯国家的。这是各国的精英,代表着各国的智慧和文化。秦国凭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广纳贤才,为己所用,这是秦国迅速强盛的一个原因。当今的世界强国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是殖民国家,美国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容纳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形成美国独特的经济和文化特征,使自己成为雄踞世界首位的强国。
我们今天正处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特殊时期。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又要借鉴各国发展的经验,博采众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来。海纳百川方显英雄本色,不远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将会在世界的东方矗然崛起。
【篇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青烟惨惨,黄雾漫漫,树林静得出奇,阳光透过树隙斑斑驳驳地照下来。他警觉地环顾着,身后只有一辆马车缓缓前行。他摘下盔甲,擦了擦额上的汗。一切都无比地平静,只剩下马喘气和行进的声响。他暗暗握紧了手中的银松,使劲咬了咬牙。车帐继续前行。
忽听得一声梆子响,唰啦一声,四面瞬间立起了无数面红旗,上面写着斗大的“曹”字。飞箭从四面八方雨点般袭来,他连忙用枪拨打中,转眼间,箭枝已堆成了小山,回头一瞧车帐,早已无影无踪了,他连忙杀出树林,曹兵四面八方杀来,那真是无边无际,人头攒动,不一会儿,他便被围得水泄不通!
他轻笑一声,挥动长枪,在敌人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然而,最令他担心的是,在丢失的车帐中,还有主公的两个夫人。他连忙调头寻找,可哪里找得到那马车呢?他敌群中东挡西杀,风驰电掣,虽然他的双臂已经受伤,手中兵刃也渐渐沉重,但他仍然将来战的敌兵敌将一次次打败。
终于,他冲出了重围。
这一段墙边,他找到了车马。
这时,他的嘴角已经流出鲜血,他的脸庞已经被血染红,汗水和鲜血顺衣摆滴在沙地上,积成了一摊。他已变成了一个血人。他滚鞍下马,拜倒在夫人面前。他的身后,拖着一串长长的血迹。
他理了理凌乱的头发,抖抖衣甲,取下陈旧的头盔……
“夫人,赵云……来见。”
风吹起地上的沙土,四周的草哗哗地响着,模糊了一切。
当阳长坂勇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