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主持人大赛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主持人大赛的复赛现场,我发现每位选手的参赛水平都很高,表现都很惊艳,让人敬佩!
复赛的题目是三分钟的经典栏目即兴考核,每位选手都抽到了我们熟悉的各类节目,不同节目类型,不仅考验选手的知识储备和文学功底,更考验选手的临场反应,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其中,新闻类节目中,五号选手冯硕主持的《感动中国》,他巧妙地把出题嘉宾给出的屠呦呦和兰小草两个人物串联起来,一个如雷贯耳,一个默默无闻,但共同点就是奉献,结尾的评价部分让选手的才华锋芒毕露,让评委无可挑剔!
一位选手能有如此深的文学功底,一定是经过了几十年的默默付出,训练文笔与思路,才能在某一时刻绽放。如这位名叫冯硕的选手,他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积累在舞台上展现,才取得几近完美的成果,简直就是满分作文的范儿,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多掌握知识,多读书,关心社会,几十年磨一剑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绽放!
通过这次观看,我收获了很多,我希望下一次主持人大赛还能给我更多的惊喜与收获!(拾慧语文)
【篇二:吃西瓜大赛】
放学回家走在路上时,看到路边水里店里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我不禁想起百草园举行的吃西瓜大赛。
去年暑假,老师带领我们去隔壁班。然后,叫了几个同学跟着她,只见那几个同学双手抱着一个大西瓜。安静的教室立马沸腾了起来。然后,老师说:“一号跟二号,三号跟四号比,依此类推,开始抽签!”我随手一抽,并小心翼翼的把它打开,只见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4”。顿时,我在想:“我是四,谁是三呢?”就在这时老师已把这个大西瓜分成了无数个小西瓜。
比赛开始。老师说:"一号请上来。”一号大摇大摆的走了上来,接着二号也走了上来,他们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挑选西瓜。只见二号想大显身手一翻,老师一说:“开始”,二号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而一号却津津有味地吃,结果是二号赢了。老师又说"三号上来。”只见我的死对头刘杨走了出来。然后,我也走了出来,老师说:“开始。”只见刘杨像老虎一样大口大地吃了起来,吃得西瓜汁从他嘴里流了出来,可不知他似乎被什么东西噎到了,我趁机大口大口的吃,最后我赢了。
到了总决赛时,我的心理十分紧张,我走了上去,我等待着老师说开始。老师说:“开始。”我一口就已经吃了一半。结果我的耳边发出了同学们的尖叫声“加油”,我顿时有了自信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最后我赢了,这时欢声雷动。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我仍然记得十分清楚。
【篇三:水果拼盘大赛】
星期天下午,我们作文班举了别开生面的水果拼盘大赛。
比赛之前,我们将桌子都拼到一起铺上桌布,然后小伙伴们把水果宝宝们请了出来,有羞红了脸的苹果,黄灯笼似的桔子,“傻大个”火龙果,还有一个个“小可爱”——草莓,“小兵”龙眼,“小精灵”蓝莓,“绿巨人”猕猴桃……我看到了这些,早已经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老师一声令下,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我们小组打算以“年轻”为主题,又想到了玫瑰,不如将鲜艳欲滴的草莓做成玫瑰的形状。我们确定好主题,小伙伴们纷纷开工,我在切草莓,曾语萌和曹紫萱在切“花茎,”曾诗怡则想尽一切办法把苹果弄干净,而剩下三个男生坐在那儿无所事事。
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我抬起头看了看其他组的人都在埋头苦干,作品的雏形也已经做好了,而我们连主体都没摆上去。于是,我重新安排了一下工作,三个男生把火龙果心切出来做成爱心,曾诗怡负责进一步加工,我安排完后,又抬起头瞧瞧其他组,只见第二组的王书涵窜到第三组拿一个水果放到嘴里,又跳到我们组说:“这个一定不好吃。”又顺手拿了一个水果到嘴里。我们终于完成了,主体是一朵妖艳的玫瑰花,由草莓和黄瓜皮组成,花下的土地是由桔子肉与猕猴桃组成,然后在盘子边上摆上草莓片和曹子萱专利黄瓜甜甜圈,在下面放一颗甜甜的蓝莓然后由此循环,像一个美丽的项链,摆盘后,又洒上一些白巧克力粉,大家都很满意这个作品,就像一幅无可挑剔的画。
老师开始评选最优秀的作品,说实话还真有一点儿小期待和一点点小紧张呢!“我宣布最优秀的作品是‘年轻玫瑰’!”刘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呼声,不知不觉中这活动就结束了。
在这个活动中,我不仅收获了快乐,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篇四:国学是什么——“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国学是什么?看完了“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让我对国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大赛里的参赛者都非常棒,特别进入冠军赛的选手就更厉害了,一路过关晋级,对答如流,一定是看了非常多的书,而且对历史感兴趣。参赛的选手们一开始都很自然,轻松地回答问题,随着比赛的进行,每个环节都有人被淘汰下去,选手越来越少,竞赛越来越激烈,大部分选手都紧张起来,只有最后获得冠军的那个女同学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从容镇定,最终获得了冠军。
通过观看比赛,我觉得参加决赛的选手都看了非常多的国学经典,知识都非常丰富,最后的冠军不一定是知识最多,但是她的镇定、冷静帮助她战胜了对手。这种素质是从那里来的呢?——我想这正是长期学习国学的结果,国学经典中那些良好的品德陶冶了她,让她能从容面对竞争,答对了不骄傲,答错了不气馁。
国学是什么?就是比赛中的诗词、名言、名著吗?我认为这些只是国学的一小部分。正好,这个春节爸爸送给我一套他从台湾带回来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让我对国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有四只眼睛”的仓颉创造文字,伏羲看到“龙马”画出了八卦,竹简流出了“汗青”,“诗三百”在田野里传唱,到“老师中的老师”孔子写下《春秋》,国学就在中国的大地生根发芽了,从夏商周,直到现代的十多个朝代,二千多年里中国文化一点一点地增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部中国历史不就是国学史吗?
等等!国学可不止这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孔子、范仲淹、文天祥等数不胜数的圣贤、英雄,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从哪里来?他们的丰功伟绩从哪里来?——都是从国学里来的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发扬国学只读书可不行,还得在生活中实践它,在学习中实践它,用国学的精神指导我们在家里如何孝敬父母,在学校里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在社会上如何遵守公共道德,如何对国家奉献,让国学在我们身上重新焕发生机。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按国学的要求去做,每个人都仁义礼智信,我们才能自豪地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炎黄子孙!
【篇五:《诵读大赛》观后感】
国学是我国的载体,也正因为这样国学必须从人开始做起,一个人只要有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才会有民族精神,有革命精神,所以山东少儿频道才会举行诵读大赛。
正如电视开头所说,有胜利,有欢笑,有拼搏,有泪水,她们为了这次比赛花了大量的心思。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烟台市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孙荣忆,她不朗读古诗时声音悦耳,而且在第一轮我爱记诗词中,倒数时随机应变,想到了“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这句诗,山东电视台主持人董姝评审还夸她心理素质特别好。在室外考验中,孙荣忆同学礼貌的把大虾分给了周围的大哥哥大姐姐。在自我评论中,她还谦虚的说自己的一些不足。最后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全场最高分。
在第二期中,有一个来自日照市莒县第四小学的杨震,他只有九岁就能参加到国学小名士中,我由衷的佩服他。虽然他在第一轮表现不是太好,但是评委还是鼓励了他。在最后的室外考验中杨震毫不犹豫的把钱借给了导演组。事后当导演组问他为什么借钱,他说:“因为他没有带钱所以我要帮助他”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足以表达了他的善良之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国学就等于没有了精神支柱,我衷心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加到国学的学习行列当中,让我们的国学发扬下去,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懂得国学。
【篇六:汉语言文化知识大赛观后感】
星期六和星期日的上午,我和妈妈观看了宜昌“新华书店杯”汉语言文化知识和“汉语英雄”电视大赛,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星期日上午的“新华书店杯”汉语言文化知识第二场小组赛。
首先上场的就是我们长阳实验小学代表队。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一看就准备充分,信心十足。再看看其他代表队,感觉他们实力也十分强大。我不由地替实小代表队捏了一把汗。
比赛开始了,首先是必答题,我们的队员沉着应对,认真作答,一下子就拿了个满分。接着在急速问答环节,我们派出了一名男同学应战,他发挥出色,一下子又拿了个满分。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欢呼起来,真是太厉害了!
最让我佩服的是“团队超能量”这个环节了。此次我们队派出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男生描述,女生作答,两人配合十分默契,全部对答如流,全部正确。特别是最后一题,男生只说是五个字,女生就答出“快刀斩乱麻”,真是心有灵犀啊!
最后一轮是快速抢答,我们学校代表队也发挥得不错。最终我们以小组第二的好成绩闯入了决赛。
通过观看这次比赛,让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让我了解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化知识的独特魅力。我一定要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视野,认真听好每一节课,丰富自己的知识,争取有机会能代表我们的学校去参加比赛,为我们的学校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