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山魂】
家乡,在我心中总是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令我眷念,难以忘怀。尤其那巍巍群山,蜿蜓起伏,连绵不断。山崖下有一泉龙眼潭,汩汩的溪流每日每夜默默流淌着,滋润着山脚下点点散落的村庄——我的家乡。偶尔山顶掉下些块小石子,打破了龙眼潭的静寂,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犹如白鱼肚一般,更是激起我心中那悠悠的情思。
记得以前时候,常瞅着家对面大山发呆,幻想山顶也许有一块孕育又一个齐天大运载的三丈怪石呢?每这时,父亲便摸着我的头顶说:“淼儿,快长大吧!长大就能登上山顶,看到北京城了”,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燃起了对山的渴望。父亲是一个在黄土地里耕作了一辈子的老实农民,他每每说这话时,总眼望着山顶,望着遥远的山的那一边,父亲一生没有走出过大山,他希望他的儿子能走出大山,更有出息些——当然,这是我以后才领悟到的。
后来,我便进入了学校,在书本中我见到了许多巍峨挺拔气势的山的图景。便知道了杜甫那“把酒临风,杨声而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放学后,摊开书本放在膝上,远眺对面青山,憧憬遥远的梦便成了我童年最大的乐趣。
多少沧桑岁月,群山依旧,默默环绕着家乡,滋养哺育着我,父亲整日忙碌于群山之中,早出晚归。山里人朴实憨厚,不善于表达爱意,在我成长记忆中,父亲给我的总是一个淡淡的背影,一个凝神的眼睛,然而,我是能理解的,那平淡中看似淡漠,实则却是充满了关爱。父亲会在晚饭后在院里老柳树下陪我看那遥远而闪烁的星空,飘渺而美丽,父亲给我讲一位先祖身残而力学不辍,最后高中进士的故事,于是我便倚在父亲宽大温暖的胸膛上尽情想象着先祖寒窗苦读的情景。我暗下决心,要像先祖一样刻苦求学,敢于面对困难,坚强地站起来,然后便是带着美好的梦甜甜地睡去了。
再后来,我走进了高中的校门,开学那天,父亲送我,一直攀到了山顶,当然我已知道那是看不到北京城的,临别时,父亲眼望远方,意味深长地说:“淼儿,你在学校一定要好好读书,读出书来真正到北京城看一看。”我点点头,默默靠在父亲那结实的肩膀上,一句话也说不出,父亲的身影随着巍峨群山越来越高大,飞呀飞!一直飞到了我心间,充满了我心海的每一个角落。
沿着巍峨群山,我走出家乡,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群山和那山顶为我默默祝福的父亲被我抛到了身后,在那群山的背梁上留下了我一串串清晰的足迹。一直延伸到远方……
【篇二:山魂】
冗长的山歌唱得没词没调了,只留下父辈的辛酸和苦难拧成的苍凉的韵律,沿着大山的沟沟壑壑流淌……然而,知识的象牙塔必将引领山里的百姓走出贫穷与迷惘交织轮回的怪圈……
——题记
一路风尘仆仆,我终于走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鞋底与这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泥泞小道互相摩擦,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气息。深沉,宏大,就算残垣碎石,就算棘蓬久闭,也无法抵挡那朴实与伟大,朴实得无声无息,伟大得惊天动地。
一声高昂的鸡啼,冲破山间空寂的羁绊。泥屋、红旗、学童,眼前骤现的一幕顿时令人清醒——这是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
孩子们正在上课,晶亮的眸子里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环境的恶劣难以抹杀他们对学习的热爱。琅琅的读书声掠过旷野,翱翔在无垠的苍穹;鲜艳的红旗,伫立屋前,显出铁似的傲骨与刚强,诉说着岁月的如梭与悠长……
看着大山中这座知识的殿堂,我久久不愿离去。风,失去了它的速度,汗珠,也滴出了海的滋味,而学童们却聚精会神。
课余,在学校那简陋的操场上嬉戏的孩子们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大山的闭塞与落后并没有让这群孩子失去珍贵的童真。忽然心血来潮,我走上前去向孩子们提出了“读书为了什么”之类陈旧的问题。没有羞涩与不安,异口同声的响亮回答令我惊诧之余又甚感欣慰——“发奋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日暮苍苍、袅袅炊烟里告别了村庄。踏上归途,九步一回头,学童们那双双充满憧憬的眼睛让我的心为之震撼。他们是大山的希望,大山的未来要他们亲手开创,十多年后祖国建设的重担也将压在这群稚嫩的孩子肩上。尽管大山现在仍然贫穷,但是我坚信大山的明天会更美好,因为我从那群孩子们的眼里读出了自信,读出了自强!
远方传来一声嘹亮的鸟啼,一只黑色的大鸟回旋在这广阔的大地之上,执着地守侯着这方即将迎来晨曦的水土;它的双翼,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清晰的弧线,我似乎看到了深邃的意蕴。那是大山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