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国之瑰宝】
京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乾隆年间一直闪烁至今,故又称“国粹”。
京剧以其服装和唱腔著名。其表演者身着宽袖大衣,如同古代官服,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造型夸张而又不失美观。最能感染人的要属其唱腔,腔调尖锐、高亢,不像任一地方的方言。按节奏又可分为两部分,一种为二黄,节奏缓慢,唱词拖沓;而另一种为西皮,节奏轻快,唱词紧凑。
京剧的著名片段不计其数,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穆桂英挂帅》和《空城计》。
《穆桂英挂帅》以“穆杨恋”为主线,描述了穆桂英从一个野丫头蜕变成一代中国英雄的人物成长史。穆桂英的英勇无畏使我震撼,她身为一个女子却能走上沙场英勇杀敌后凯旋而归,成为真正的女英雄。在战场上,她没有半点迟疑和退缩,拔剑意味着拼命,她挥霍着大刀向敌人砍去,用敌人的鲜血渲写着生命的传奇。而这种坚定与勇气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穆桂英的事迹影响着我,使我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多一份自信与勇气,勇敢地接受挑战。巾帼英雄的英勇使我震撼,须眉英雄的才智使我敬佩。
《空城计》原为《三国》里的一个小片段,但以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却别有一番滋味。《空城计》主要描述了诸葛亮与司马懿间的交锋。诸葛亮驻西城,但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而司马懿则向乘虚而入。在万分危急中,诸葛亮定空城计,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至疑,素知诸葛亮谨慎,以为城内必有伏兵,不进而退。这恰恰已中诸葛亮之计,被赵云惊退。诸葛亮临危不惧,有勇有谋,用他的智慧改写了历史,名垂千古,实在令人崇敬不已。段中的名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与“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正是对这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最好的赞颂。
你镶嵌珍珠的紫冠倾诉着千年帝国的繁荣,你针绣华丽的衣袍,还有丝丝的柔情和显贵,或许,历史的车轮,让中国社会又一次昌隆。可是,闪烁着明光的你,一直在我们的心中。
京剧,国之粹,国之瑰宝。
【篇二:浮华流尽,寻找心中瑰宝】
舍弃珍珠,寻找麦粒充饥,这是公鸡的追求。于浮华中,人也一样容易迷失自己,不加考虑地索取,却忘记本真,未想过是否适合自己。面对诱惑,每个人都应当仔细考量,带着赤子之心,于俗世纷扰中,探求心中瑰宝。
隐身浮华,追求文学巨宝。
钱钟书与杨绛在文学上成就颇大,媒体报社、学者都各怀目的地上门拜访。他们甚少接见。名利于他们犹如浮云,他们只怕扰乱自身的安静,影响创作。他们只想寻找隐身衣,隐去浮世的纷扰,而后探求文学瑰宝。钱钟书夫妇清醒地明白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因而在名利这块肥肉面前无动于衷。而反观当代作家,为迎合大众,挣取稿酬,无法突破桎梏,即使名噪一时,终究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流星,怎可撼动钱杨二老在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看淡浮华,执著音乐之梦。
李宇春是大众歌星,是众多选秀冠军中,唯一一个影响巨大的明星。这不仅仅靠她个人的才华和勤奋的努力,更靠她那颗坚定如初的心。面对质疑,她默默接受;面对盛赞,她也不改初衷。她知道,名声金钱不是她要的,音乐才是她的灵魂伴侣。面对荣誉,她淡然地说:“八年我心如初,音乐还是我最大的梦想和信仰。”若当初她急于求成,追名逐利,那么她早就在浮华巨浪中沉沦。保持心灵一方净土,寻找音乐真谛,才是李宇春的追求。
看透浮华,追寻真我。
“国家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些称号对于季羡林来说并非盛大赞誉,反倒使他惶恐,他清醒地定位自己,所以都辞掉了。大师只求一方静隅,潜心创作,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宝,潜心研究,收获文学至宝。季老说过:“三顶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就是大师,清楚地知道创作对于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名誉对他来说毫无用处,甚至会成为绊脚石。
钱钟书夫妇寻找隐身衣,李宇春坚守音乐梦,季老辞去荣誉,他们都在浮华尘世中找到自己的宝贝,在各自的领域中成就一番辉煌。
浮华流尽,心中之瑰宝方是永恒之物,何必执著短暂的名利?何不怀揣梦想,坚守真我,创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篇三:家乡瑰宝金鸡碑】
同学们,你们也许都知道“金鸡奖”吧。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金鸡奖”源于我们家乡的金鸡碑。它不仅是我们家乡的瑰宝,更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金鸡碑位于洪铺镇金鸡村东部,不远处就是家乡非常有名的西圩湖。碑高1。1米,宽0。75米,由白色普通石料刻成。上面的文字依稀可辨,中间刻着“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两边的上方分别写着“日”、“月”二字。两个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日”的下面写着“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月”的下面是立碑人的姓名,杨氏较多,一共25个人。碑的四周还有花纹,碑面发黄,还有裂开的痕迹。
据考证,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该是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最早可能到明代,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一项重要资料。金鸡碑其实有两块,另一块现在在福建省漳浦县,传说是我镇戏曲艺人带到哪里去的。
因为金鸡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活化石,所以它的价值由想而知。如今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的外面有一层厚厚的玻璃罩,全密封隔绝了空气,还做了亭阁,飞檐翘角。与相邻的“五猖碑”亭阁相并而立,犹如两颗“明珠”,吸引着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如果你们来这里做客,我会细细介绍给你们。
【篇四:诗词中华文化的瑰宝】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诗词用于陶冶情操,由内而外的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同时,诗词也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价的文化遗产。
“人生若只如初见”老师刚说出第一题,全场一片“寂静”,我挠了挠脑袋,还是没个结果,环顾四周,全场人都在发呆。
“刚刚才说过的。”老师一提醒,还是没人能回答。几个问题下来,一些诗看似熟悉,却又陌生,我好似神游于彷徨中。
“瀚海阑干百丈冰”,这句话一下子打破了我的彷徨。“愁云惨淡万里凝”我立马脱口而出。终于蹦出一首我耳熟能详的诗,这首诗一下打破了没人回答的惨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老师的另一句诗词,也被我迎刃而解。
气氛马上就活跃了,随着我的连答两题,敌队准备着反戈一击。
“决眦入归鸟的上一句”全场人慌了阵脚。对我这种不适合反向思维的人是种考验。敌队的人不知怎的,都不说话。全场人又回到了开场时的尴尬。
“这不是《望岳》吗?”旁边的小潘支支吾吾了起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呃你,下一句是啥?”他一时语塞。
“哦!是荡胸生层云。”他思索了一会儿诗便从他的嘴里蹦了出来。我们队刚想庆幸一番,老师便直接浇了盆冷水。
“回答正确,可你们没举手啊?”全队那想庆幸的念头马上被浇了个彻底。
几轮下来,我们收获的不只是那胜利的乐趣,同时还有那沐浴在诗词中的快乐和藏在每一句诗词中的独特韵味。
【篇五:诗词——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房四宝、四大发明、戏曲汉服、松林竹菊无一不有,但我更青睐于唐诗宋词,她是文化的瑰宝,
穿越历史的长河,来到梦寐的唐朝,我看到了李白在蜀道上攀登,在四处游荡的他吟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调朱颜”,寥寥几笔,蜀道的崎岖陡峭跃然纸上。一路漂泊,内心的辛酸苦痛难以释怀,借助山川瀑布,浅唱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辗转间,我又看到李白离家万里,感到他心中的孤独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啊,只有明月与他饮酒欢歌,自己的影子不知道何时悄悄加入,来解读他内心的怅聊,还有那流传千古,呀呀学语时就学唱得经典“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身为游子的他,对故乡的挚爱和思念,诗文凝聚着诗人的智慧,体现着文化的魅力,
历史仍然在转动,诗圣杜甫又在为何惆怅?秋高风怒号,茅屋被卷三重茅,但他又何止局限自己“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胸怀百姓,心念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精美的诗句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深秋的吟唱!但这并不意味着杜甫没有凌云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蕴藏着他登高峰、揽明月的夙愿,独罢激荡人心。
不经意间,我来到了大宋王朝,年轻的苏东坡在江城子随太
守密州出猎,只见他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那是多么豪放的诗词!但岁月无情,鬓微霜的他也不幸被贬,但那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内心的壮志豪情在此词上瞬间展现!它不仅仅是迁客骚人,更是一位将领,驰骋沙场,永生不悔!
唐诗宋词精致珍贵,字字传神,字字千金,它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流露出诗人的气质与品质,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和精华,其实每次品味都用不同的收获与感动,心中自然受到鼓舞,荡气回肠。
诗词,文化的瑰宝,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兴衰源远流长,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