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韶山游】
天气转晴了,我和爸爸来到了伟人毛主席的故乡——美丽的韶山。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宽阔的马路两旁种满了四季常青的高大松柏。整洁的街道两旁在警察叔叔的指挥下,有序的摆放着车辆,我和爸爸也小心的停好了车。
来到毛爷爷铜像广场,我们大家一起给他拜了年,并献上了鲜花。我还敬了一个少先队礼。向上望去,毛爷爷的笑容仍然是那么和蔼可亲,让人们觉得很亲切。
广场上的环卫工人正在忙着打扫卫生,我也加入其中。我把地上的垃圾放到随身带的塑料袋里,有五颜六色的易拉罐,有大小不一的废纸片,还有一些烟花爆竹的残骸。大人们都夸我是个热心的孩子,我很开心。
太阳下山了,我们唱着红歌回家了。我多么希望湘乡的街道也能那样整洁宽阔,让我们能投入到舒适宜人的坏境中去,让我们的生活能更美好。
【篇二:韶山、长沙一日游】
今天,我一大清早就起床了,因为有件让我激动的事情:我们要去韶山和长沙旅游。
第一站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
我们坐着车来到铜像广场拍照,我们的身后是毛主席的铜像,铜像高10·1米,全身金黄色,在太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威严庄重。
第二站长沙:雷锋记念馆
我们来到长沙的雷锋记念馆,我们在雷锋的石雕前宣誓、写名字、参观。我们还参观了雷锋住的地方,雷锋住的房子与周围高大豪华的建筑物相比,显得格外的朴素。这也正告诉世人雷锋叔叔的与众不同。
第三站长沙:长沙动物园
相信动物园是所有小朋友最期待去的地方,这一站我们就来到了动物园。我们看了身上满是斑斑点点的豹子,看了威武雄壮的狮子,看了非常漂亮的孔雀……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机灵可爱的猴子的表演。表演开始了,只见一只身穿红色衣服的猴子骑着单车出场了,它熟练的骑着单车,做着各种各样的表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又有猴子表演了爬杆,还有猴子表演了赛跑……这些可爱的猴子的表演带给我们欢乐。
终于,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程。
【篇三:参观韶山灌区】
不久前,学校组织小记者参观韶山灌区。一路上,清风拂面,精神倍爽。很快,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首先,我们来到二楼的中控室——灌区的指挥中心。墙上镶嵌着一张地图,展示灌区的全貌。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灌区是1965年开始建设,10万人历时十个月修建完工。灌区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三湘分流,三湘是指:湘潭、湘乡和宁乡。灌区像一位母亲,用她的乳汁无私地哺育着三湘人民。
之后,我们下楼来到了一个光线暗淡的大房间观看影碟,欣赏灌区的景象。我领略了灌区的四季分明:春天桃花绚丽开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和冬天大雪纷飞。还有灌区的日落时分,是那么的惬意、安宁与富足。
观影后,一位身着西服的叔叔走了进来,他是负责人,也是小记者采访的对象。小记者们珍惜采访的机会,争先恐后举手提问,有的问灌区的来历、作用,还有的问灌区涨洪水了怎么办……
唉!真后悔,我先前没有了解一下灌区的情况,现在脑袋里竟然找不出一个问题,只能傻傻的看着。看来,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最后,我们来到了灌区养鸭场,那场面真是“浩浩荡荡”。我们跟鸭子们打了招呼,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灌区。真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灌区真遗憾”啊!
【篇四:参观韶山灌区陈列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个美好的日子,我们五年级小记者要去韶山灌区陈列馆参观啦!
我们一路上兴高采烈,车厢里不时飘出我们的欢声笑语,到了目的地,我带着激动的心情从车上跑下来,哇!放眼望去,灌区多美啊!绿绿的草儿随风舞动,清清的水儿碧波荡漾,那像树枝一样分叉的渠道,四通八达,通往各个地区,我不禁要为那些当年来修灌区的人民竖起大拇指,点一个赞。
“好了,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去看陈列馆吧!”我一听完,立刻兴奋得恨不得一口气冲进去。在陈列馆里我边看边记,我了解到韶山灌区是1965年7月动工,当时十万劳动大军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志”的豪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胜利建成总干渠和北干渠,并顺利通水灌溉。我被图片中那些人民用热血和汗水修筑渠道的精神所深深的感动,图片上那些衣着朴素,辛勤劳动的人民正是我学习的榜样。于是我联想到了自己,记得有一次,妈妈干完家务,便让我去倒垃圾,而我呢,只顾着自己贪玩,完全不理睬妈妈的要求,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十分后悔。
参观完陈列馆后,我有很多的感想,我决定以后要向修筑渠道的劳动人民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做一个有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
【篇五:游韶山灌区】
当年设计、当年建成通水、当年受益的韶山灌区建成速度堪称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我们湘潭晚报小记者有幸来到了韶山灌区参观,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韶山灌区的知识和事迹。
到了韶山灌区,我们先是围在一位工作人员旁,听他讲韶山灌区的历史:“韶山灌区呢,是从1965年的7月1日开始动工兴建的,在1966年的6月2日便建成通水了。”同学们都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生怕听漏了一点儿资讯。那位叔叔一边说着,一边把我们带到了水渠旁,继续说道:“韶山灌区的水渠中有干渠5条,长186千米;支渠401条,长1186千米,灌溉了湘潭、长沙、娄底三市七县内的100万亩农田。”大家都不禁佩服起了当初开挖韶山灌区水渠的先辈们了,那一串串数字里包含了多少辛劳与汗水?
接下来,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去看了当时修筑韶山灌区时的视频:十万人在一起挖水渠,那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他们就像一把利剑,把一座座山峰劈成两半,留下一道道水渠……终于,韶山灌区通水啦!人们都赶过来看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在通水的那一刹那,天地间爆发出了人们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这次去韶山灌区参观,我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真好!
【篇六:参观韶山灌区陈列馆】
星期二,我们小记者外出活动要去参观了韶山灌区陈列馆。
到了灌区,第一眼看见的是人们常说的“银河飞渡”,它是那么庞大,那么长。我不禁深深地感叹:修建这么长的一座灌渠,需要花费多少人力和心血啊!
进了陈列馆,我才知道这条大渠是十万民工花费十个月修建的。听说有一位诗人曾在这里写到:“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
陈列馆的样子和布局我非常的喜欢,工程师采用了江南景房布局方案,在景房前有几棵高大的樟树,长得郁郁葱葱,让陈列馆淹没在一片绿色当中。而陈列馆里面的布局更是合情合理,对每一个工程都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很快了解了灌区工程的各个功能。
最后,工作人员给我们放了一部3D电影,虽然这部3D电影是用飞行器拍的,把我弄得头晕眼花,但我总算知道了大渠把水运到了哪些地方。由于大渠经过的是贫困的乡村,以前这里的人们饭都吃不饱,自从大渠修好以后,人们的收成提高了,能吃得饱穿得暖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条大渠真是人们的救星啊!
参观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半天功夫我们就和要韶山灌区说再见了。我把“银河飞渡”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