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流光如梦——日月星光耀重阳】
时光匆匆不回头,都说时间可以淡忘一切。可是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减少我对外公的思念,忆我外公,往事历历在目如昨日!
日月星光耀重阳,“外祖恩德与日月星光齐辉,子孙孝道同草木山川长春”!这是今年八月十五故外祖父九十诞辰纪念日暨纪念法会我撰写的对联。值此重阳佳节再撰此文告慰外祖!我的外祖父生于九十年前的中秋节,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因此外公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尽管如此外公依然坚毅睿智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养大了四个儿女。因为尽孝扬善,为了照顾曾外祖母,他拒绝了新中国的乡镇行政领导职务,因此也注定了他的一生不会太优越。在乡里外公善于交朋处友,又处事公正,所以深得广大村民的信任和爱戴。
对于外公的前面61年,因为与我没有时间交际,所以都是听说。和外公的生命在时间上有交际的是我人生的前8年,外公人生的最后8年。六十一岁的外公喜得外孙笔锋,自是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外公是信佛之人,村里有佛事自是少不了外公的参与。那年头没有什么吃的,外公外出参与佛事,从不忘记从佛祖哪里请一两个粑粑带回家给我吃,那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粑粑,满满的都是爱的味道。小时候我就是生活在外公的怀里,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那时候农村都是靠田吃饭,因此家家户户都喂牛,外公养了一头大黑牛,我每天都要和外公去放牛,外公经常给我讲故事,那时候我就觉着我的外公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除了讲故事外公还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职务高低要尊重任何人。我的理想启蒙也是在那个时候,外公告诉我努力学习就可以为官,所以我从那时候起就树立了为党和人民打工的目标。所以今天我能够站在人民的讲台上与外公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1992年曾外祖母去世了,从那一天我知道了人有生老病死。放牛的时候便问外公:人死了会有灵魂吗,外公很确定的告诉我:有。听到这个答案对于死亡也便不觉得恐惧了,于是追着外公问:有来世吗,来世您还是我的外公吗!我是多么迫切的希望外公告诉我:来世我还是他的孙子。可是外公的回答令我大失所望:这个不一定的不知道投胎去了谁家呢!一想到以后我可能不是外公的孙子,对于死亡的恐惧一下子用上了心头,于是哇哇的哭了起来。任凭外公怎么劝解都难以释怀,直到外公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这么执着的想念一个人,以后投胎也会是祖孙的。我心中的石头落地了,哭声也随之听了下来。跑到收割稻谷后的田里抓青蛙玩去了,给青蛙起房子,有模有样的做起来青蛙的小老师。那时候的我大概是不知道在我手上的青蛙的内心是何等的恐惧的,反正那个下午我玩得很放心也很开心,因为我的外公会永远爱护着我。
外公得了病,天天咳血。我为此觉得外公是要离开我了,因此经常哭泣,可是过了很久外公都一直陪伴着我。还小的我就觉得外公是不会离开我了,慢慢的有开朗起来了。后来我回家读书了,外公叮嘱我要好好读书,但是我很舍不得外公。外公告诉我说:只要我的笔锋努力读书,就可以治好外公的病了。听到读书可以治好外公的病,我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使命,一不小心就拿了一个第一!每个周末和寒暑假我都去外公哪里,看着外公我变觉得是一种幸福。殊不知我每次的探访对于外公日渐消瘦的身体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每次外公都要送我一直走过了桥走过了池塘才肯回去。我知道玩水很危险一直对外公讲我不会玩水的。可是病重的外公任然坚持送我。尽管我忘记了外公要离我而去的恐惧,但是外公离去的现实还是不可抗拒的发生了。
那是96年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又要回家读书去了,周日下午外公像往常送我一样,和我一路走一路讲,具体的话语我是不记得了,就觉得那一天我很伤感,很舍不得外公,一路哭着走着。外公在被我称作外公石的石头边停了下来,潇潇的山风吹来,仿佛要把外公刮走。外公对我说:孩子别哭,前面的路我不能陪你了。我停住了哭声问:外公,我还要来看你的,您要等着我!“傻孩子,外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看着你的”。听到外公的话,我哭得更伤心了。外公便叫我:孩子,快走吧,不然天黑了!我依依不舍的走了,伴随着哭声一步三回头,走了很远外公还在望着我。我跑了回去,抱住外公:外公我不要离开您!“孩子,外公老了终有一天会离你而去”。我再一次哭着离开了外公,边走边回头,直到最后一次跑过去,看到的只是外公缓缓回走的背影!
那是外公和我走过的最后一段路,不久外公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老人去了,我的外公走了,我再也看不到外公慈祥的面容了,我的心碎了,碎成了一片一片,再好的胶水都不能粘好我碎满一地的伤心!
二零一六年八月中秋,值外公九十寿诞,作为外孙笔锋遗憾,仅能对外公亡灵尽孝,办法事宴宾客以告慰外公在天之灵!碧锋一而再再而三拜!
【篇二:重阳的耕耘】
凉风习习,远处,一块块田野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上面种满了金黄的水稻、肥大的茄子和金黄的南瓜。看,有两个人影正在辛勤地劳作着,他们是谁?哦,他们是我亲爱的爷爷奶奶!
我的爷爷奶奶今年78岁了,皮肤黝黑,满脸皱纹,因为经常下田劳作的缘故,虽然已经耄耋之年,可身子骨还十分硬朗。今天,我来看望他们,因为临近重阳,我决定帮他们干些农活。
我扛着一人多高的锄头费力地在田埂上行走着,才走了一小会儿,就已经满头大汗了,我不由得想到:爷爷奶奶每天都要这么走,该有多辛苦啊!不知不觉,我已经和他们一起来到了一块花生田里。这时,我血气上涌,抡起锄头就砸向了这片厚实的土地……
“哎呀!”还没挥上几锄头,奶奶惋惜的叫声就在我耳边响起。“怎么了?”我抬起头,疑惑地看向奶奶。“你看看。”奶奶顾不上和我多说,直接挖开了土地,“根全被你砸烂了!多可惜!”我仔细一看,泥土里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整株花生的根部都被我搅得稀烂,完全变成了一个埋在土里的乱线团!
“孩子,挖花生得这么干!”爷爷在一旁耐心地指点道。只见他先用镰刀割掉了上面的茎叶,再用锄头松动旁边的土,最后轻轻一挖,一大群又大又胖的花生宝宝便“破土而出”了。
在爷爷的帮助下,我如法炮制,很快就挖出了一大筐花生,爷爷奶奶见了,乐得合不拢嘴,拍着我的肩膀连声说道,“咱们的孙子也能帮咱干活啦!”
每个重阳节,爷爷奶奶都是在劳作的快乐中度过。也许,十年后的重阳,你依然能见到两个苍老而稳健的身影,在秋日的田野上,继续着“重阳的耕耘”呢!
【篇三:光耀梦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怀惴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
一个人,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梦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如赵善鹿先生所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里,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
什么是梦想?他就是一个人要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努力进取,努力创新,努力实践。梦想不是总挂在嘴边,光谈论自己的宏图伟愿,却不付出实际行动来证明的这种人,迎接这种人的只有失败,那是空想。只有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人,才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汪翠萍年仅8岁时,爸爸到村外山上养猪场当了饲养员,全家也搬进了养猪场。日子久了,心中产生了疑问:猪老吃精饲料,成本太大了。
她看着满山的青草,捧起了关于养猪的书。
1995年暑假的一天,她向爸爸提出自己养一头小猪仔。在喂养过程中把青草拌到精饲料中,通过不断摸索,找出了青草与精饲料的最佳配比。结果暑假结束时,所喂的小猪比她爸养的还五公斤。后来爸爸也照她那样养,一年就省三万元。再后来,附近的养猪户也来请教,照她的方法养起了猪……
年小志大的小翠萍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实现了她的梦想。从古到今,华夏大地就有无数儿女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不断追寻,探索,实践着。
刚正不阿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他在南宋末期,组织义军。全力抗战,兵败被俘,誓死不屈,最后被敌军杀害。他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深深打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爱国将军吉鸿昌,他被蒋介石逼迫到国外“考察事业”一次,他寄衣物回中国,可邮差职员竟说中国已经不存在了。吉鸿昌当即就在木板上写道“我是中国人”并挂在胸前,走在美国的大街上,让每个人都看到。
“铁油工人”王进喜,他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记录,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他为中国的发展做了特殊的贡献,功不可没。杂交水稻的创始人袁隆平,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不放弃,有毅力,有决心。最后研制出了杂交水稻。这为当时粮食紧缺的中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名字也家喻户晓。
梦想是一盏明灯,让我们在漫漫黑夜里找到前进的方向;梦想是一座灯塔,让我们在茫茫大海里掌握前进的目标;梦想是一束和煦的阳光,让我们在严寒冬日里感受到温暖。让我们拥有中国梦,放飞梦想吧!
【篇四:话重阳】
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在我翻看了些许书籍后,就由我来讲讲重阳节吧。
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的习俗。如:重阳登高、遍插茱萸等活动。重阳节这天,各地风俗不同,有簪菊花、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放风筝等。
重阳节为什么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呢?因为重阳节也是老人节,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我们要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使我想起孟子说过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老,从我做起,让每一天都是重阳节!
【篇五:暖在重阳】
10月6日这一天,天空偶尔飘着小雨,但丝毫不影响同学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因为我们班家委会要组织大家一起去城南敬老院送温暖啦,连凉凉的秋风都带着丝丝暖意。上午8点半,几辆满载着礼物的车辆浩浩荡荡地出发啦!
来到敬老院,我们二话不说,就开始帮着干活,有的洗菜,有的切菜,有的包饺子。中午,我们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聚餐,餐厅里热腾腾的蒸汽中映着我们的笑脸,洋溢着天伦之乐。
午餐后,我们为爷爷奶奶们表演了自编自导的节目,我表演写毛笔字。写字时,听到旁边的爷爷奶奶们纷纷夸我:“这么小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大字,真了不起!” 我的心里甜滋滋的,笔拿得更稳了,写得更有力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寿比南山”代表着我深深的祝愿!同学们还表演了唱歌、跳舞、尤克里里、电子琴、走秀等。爷爷奶奶们看着丰富多彩的节目,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时而啧啧称赞,时而竖起大拇指……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表演结束后,我们给每位老人分发礼物。我和同学给老人捶背、洗脚、剪指甲,小心翼翼地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进房间,陪他们聊聊天,说说笑话,逗他们开心。你瞧,郭宇哲同学一会儿给奶奶捶背,一会儿给奶奶按摩,奶奶舒服地闭上了眼睛,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皱纹就像盛开的莲花。
直到下午3点,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敬老院,老人们的脸上流露着不舍。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爷爷奶奶们,不只是重阳节,我以后还会常来看你们的!”回家路上,我的心里暖暖的,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篇六:微如荧火,光耀四方】
鲁迅先生曾说过,“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诚如此言,荧火或许微弱,它不似炬火那样明亮而热烈。须知银河因群星而闪耀,长夜因万家灯火而明彻。当我们都不等候炬火而发出自己的光芒,自然能令一切黑暗无处躲藏。因此,我们何妨做萤火,即使微弱,亦可光耀四方。
生活中,总有人因嫌荧火微小而无所作为,甚至于嘲笑荧火们的不自量力。但我想说,荧火发出光亮,从不是为了如同太阳一样光耀四方;它们甚至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不奢望。只因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只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荧火发出的微光,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亦是冲破黑暗的一种力量。这样的人有周游列国,设帐讲学的孔夫子;有“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工部;有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有头部中枪仍未放弃呼喊的马拉拉……他们都曾如荧火微光,只因不曾对无穷的远方置身事外,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一点点光耀四方。
前不久演员何冰带来备受好评的演讲《后浪》,他深情地表达:“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因此,我们何必理会那些声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我们并非一定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却可以做一盏萤火——傲骨寒梅的最美女教师张丽,用自己年轻的身体档住车轮前的学生;舍己为人的李源潮,带领群众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一盏盏萤火聚集起来,就是一轮太阳!而这些小人物,也便成了先生所赞誉的“民族的脊梁”!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的肺腑之言回响耳畔。请记住,微如荧火不是麻木不仁的理由,即使我们微如荧火,我们亦可光耀四方。我们当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哪怕没有路也要前行,没有火也要发光——当千千万万人如此,我们何必担心不能将中国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