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目送】
闷热的夏季树上蝉鸣,树叶上淡淡的灰色是清晨露珠留下的痕迹。午间阳光热辣得很,榕树下的一老一幼却玩得欢喜。
妹妹靠在奶奶的膝上,嘟嚷着要去公园玩滑梯,她们走时招呼了我,但无奈小石桌上还有几分作业未完成。奶奶拉着妹妹的手,身上的花衫随着走路被风吹起一角,最显眼得却还是满头银丝,我不由心里一震,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呢?
记得小时候奶奶扶我学儿童自行车时的场景,她在我身后推着,脚步健快,一头乌青发中只有依稀的白色。时光飞逝,不经意间我长大了,她却变老了,时光的线在交错,她身边的小尾巴从我变成了妹妹。
我慢慢看她牵着小小的妹妹,慈祥的背影被阳光罩下了一层小小的阴影,她们在一个糖葫芦摊前停下了步子,奶奶回头看了我一眼,明亮的棕瞳和我的视线无声无息地碰撞在了一起,虽然听不到她的说话声,但凭着多年的直觉,我知道她在问我要不要来一串。
我笑着摇摇头,怕她看不清又连忙挥挥手,奶奶最后挑了一串糖葫芦递到小妹妹的手里,不忘再次朝我回头一瞥,她和蔼的面孔跟记忆里交织在一起,让我顿生出无限感慨:模样虽然改变了,但长辈的慈爱却不会因此消减。
一老一小渐行渐远,慢慢地,慢慢地走出我的视线。
糖葫芦小贩估计是受不了炎热的天气,摇着铃铛一晃一晃到不知哪条小巷子里了,整条大街空荡荡的,唯有两道细长的人影越发衬得我心空落落的。视线似乎穿越了时光的肺业,我看到小时候,奶奶去菜场买菜,自己正在窗口凝望,她一边走,一边回头朝我笑,那笑里包含着满满的叮咛:在家里好好玩,奶奶等会儿就回来——似曾相识的情景。
目光随着奶奶和妹妹的背影一寸一寸向前挪,终于在拐角处消失了她们的踪迹,那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
收回思绪,我恍然明白:今生今世,每一次目送都是对记忆的回放,每一次目送都是对记忆的回放,每一次眺望都是将对方更好地在心中珍藏。
【篇二:目送】
秋风萧萧,残霞飘飘。夕阳的余晖,送去了最后一声汽车的笛鸣。
曾经的她,早在五年前就已化成了心中的泡影。一切,变得模糊,就连记忆也变得残缺不全。
还记得,小小的她总是笑着在我身边蹦来蹦去,银铃般的笑声仿佛净化了世间污浊的心灵。绕着红绳的羊角辫,像翻飞盘旋的红蝴蝶,在她头顶盘旋。
眼睛,亮亮的,反射出万物干净的倒影。淡淡的眉锋,却透露着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约气质。浅浅的酒窝,像是湖面惊起的小波纹,轻轻荡漾开去。总之,虽不是特别出众,却极其养眼。
人小,一脸稚气,却将那孩童的可爱模样挥发的淋漓尽致。这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生,见谁都笑,极其讨喜。初次见面,这孩子就“咯咯咯”朝我笑个不停,一点也不怕生。她母亲笑骂道:“这个疯丫头!”却无不显出浓浓的宠溺。
她是独生女,却一点也不娇贵,倒像个男孩子,整天跟着一帮孩子瞎跑。不是今天这里磕破了,就是明天那里撞青了。真不知是不是把男孩生成女孩了。
有一次,她跟一群男孩子出去疯玩,却被那帮孩子捉弄,弄伤了脚。从医院回来后,整条腿都缠上了厚厚的绷带,可她倒也不甚在意。本以为她会就此退出男孩子们的游戏,没想到痊愈后又跑去找那帮男孩子们玩去了。
可她搬来仅两个年头,竟又要走。只记得那几天,一直下着小雨,打在身上酥酥的,痒痒的。听家里人说,她今天要走,我本不信,直看见那搬家用的大车来罢,才信。
她坐在车里,她母亲抱着。见着我,笑起来,无忧无虑。她不知道,以后要永远离开这里,便只是笑。我倒希望她能忘了这里的一切,便可以继续笑下去。
目送着,大车开往雨后夕阳的方向,消逝,消失——
【篇三:目送】
人生,总难免在告别中成长。而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后,却有灼热的目光与你相送。明明在年少的记忆中只占去零星一角,却令我一直一直难忘。
那年,我3岁。正是离家上幼儿园的年纪,奶奶担任了接送我的任务。第一天去幼儿园,胆小的我畏缩着身子,极力以最小的步子挪向教室门口,像还没学会走路似的,只因不敢独自走向那个陌生的环境,一步三回头,澄澈童真的明亮眼珠中透着无助。奶奶有些不忍,她刚想迈出一步,伸手想来抱我,但马上意识到不对,立即回到端端站好的姿势,只是对我微微一笑,“乖,可以进去了。不要怕,里面有好多小朋友,大家都会喜欢你的。迟到可就不好了,我要生气的。”奶奶平静的语气,带了些许心疼,但仍佯装出冷酷的模样。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走去。终于到了门口,我再一次扭头,发现那双慈爱的眼睛正注视着我,给我力量和保护,阻挡了我向转身飞奔回去的怯懦之心,让我鼓起勇气,跨过了这道门槛。我知道,我背后,有一阵炽热的目光关注着我,奶奶从未走远。
随着年岁增长,有了更多的事需要我去承担。那年,10岁。平日里与我最为亲近的父亲要离开宁波去外地工作。得知此事,内心有些惊奇,却还没什么实感——直到父亲离家的那天。
那天,原本从家走到学校仅五分钟的路程,父亲却坚持送我去学校。一路上,我有意放缓了脚步,装作不经意地扯着学校里鸡毛蒜皮的小事。父亲却不像平时那样与我开玩笑,而是严肃、若有所思地叮嘱我好好读书。我一时语塞,也不知回答什么好,只能似懂非懂地点头。尽管想和父亲再多待一会儿,可分别总是来得令人猝不及防。学校前有一道“家长线”,必须就此止步,我没有说话,可不自觉就停下了脚步。倒是父亲先开了口:“那我走了。”他的话音刚落,我便感受到有一阵酸意,从心头直冲向鼻子,又化作眼泪躲进了眼眶,让人完全说不出话来,只好“嗯”了一声,就立即与父亲告别。我不敢回过头与父亲四眼交会,害怕自己无法控制情绪,亦不希望父亲担心,于是若无其事向前走着。可内心却强烈地感受到,身后那道噙着泪水微笑的目光,是如此强烈。
当我偷偷扭头看时,父亲已转身离开。我默默注视着他拖着比平时沉重百倍的步伐,逐渐消失在朦胧的视野中。原来,目送是这样的啊——那是我第一次目送,是恋恋不舍,是百感交集,是千回百转,是愁肠百结。
如今的我也许是成熟了,不再依恋父母的怀抱,离家在外十多天,心里竟无一丝牵挂。但一想到他们送我远去的目光,内心仍不免一阵波澜。因为,我读懂了那目光后饱含的深情。
尚且在前行的道路上,带着那份深情,且行且珍惜。或许那才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存在。
【篇四:《目送》读后感】
如果按一本书的要求来说它,那它可能只是由一篇篇散文组成的。
买回家来,我并不是它的第一个欣赏者。因为它对我而言,只是作业的一部分,以后什么时候看也是一样呗。所以将它放在书架上,不再理会。
没成想过了几天,回到家时,只见这本书已到了母亲手中,而她的眼睛红红的。我十分惊讶,她在我印象中,从不软弱,十分强势才对。她看我回来,对我一笑:“回来了呀!”连忙把眼一擦,我便也不再追问。倒是对这本书好奇起来。心想这本书有什么神奇之处,使我妈妈如此感动?
当我把书翻到最后一页时,我知道了感动她的是作者母亲的那份对女儿朴素的爱与一位母亲的胸怀。
这本书里,最让我心酸的,就是那简单却也残酷的母子关系。是的,就是这样,我的母亲可能看到这一段也非常认同吧!我这个不孝的女儿,是否也让她如此心寒。想着想着,不禁惭愧。我也推走过母亲给我的伞;我也曾以为自己长大了,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我也曾认为他们唠叨……
因为我从没想过他们有一天也会老去,有一天有可能连我都不认识……
家是什么?我每听到这个问题,都会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醉倒在街边,警察跑了过来恭恭敬敬地说:“先生,我送您回家吧。”富翁问:“家?我哪有家?家在哪?”警察指着一幢大房子说;“那不是吗?”富翁一看:“哦!那只是我的房子。”
有亲人的地方就有幸福,很多人,只有在失去了,没有了,不再回来时;哦!没有了,才知道后悔,珍惜。你可知道最应该珍惜的就是你身边的亲人,你的父母。
可能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子一场或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篇五:目送读后感】
那本书讲述了父母亲情、闺蜜友情,每一个篇章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没错!它就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部曲之一《目送》。
有一种舍不得你走叫《胭脂》。“妈,我明天我就要走了。”她也许正用空蒙蒙的眼睛看着窗外的天,这时立马把脸转过来,慌张的看着我,“要走了,什么要走呢?”这个场景多么熟悉,每次去外婆家,临走时,外婆总是那么说“这不才刚来吗?着急回去干嘛?再玩儿会儿。”,每次我们必须离开时,从后车窗回望,准能看见她那孤单落寞的身影。也许几十年后,我们也会这样吧!
有一种铁闺蜜叫《牵挂》。“拜托,洗衣机里有洗过的衣服,忘了拿出来晾了,请你处理!”“还有冰箱里过期的东西全部丢掉,都发霉了。”“你要保重,要保重!”这是闺蜜间最平常的对话。我也有好几个好闺蜜,我们相识七年了,这七年里我们吵过,闹过,但更多的是幸福着,我为有这些闺蜜而幸福。她们在我难受时就会陪在我身边,在我开心时,总会有她们与我一同分享喜悦;我们中一人获了奖,其他人便都像是自己得了奖状那样开心自豪,这大概就是闺蜜吧!
有一个温暖的家叫《寒色》。家是什么?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有了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是啊,这都是家,是一个温暖的栖息所,是累了可以回去休息,痛了可以回去治愈,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如果人是一片叶子,那家就是那棵遮蔽风雨的大树,如果人是一条鱼,那家就是那片温暖自由的海洋,如果人是一叶小舟,那家就是那个风平浪静的港湾
有一种遗憾叫《如果》。每个人都有离开世界的那一天,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谁都无法改变。如果有一天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在他年轻时逼他少抽点烟?如果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控制着他少喝点酒?如果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留在他身边?可抱怨和后悔又有何用?我们都清楚的明白,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趁我们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很长,就从今日开始行动吧!多么希望亲人,能永远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呀。
有一种担忧叫《牵挂》。牵挂,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放心不下,是啊,年幼的时候,父母在出门前提醒我们带好钥匙,却总是放心不下,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在快要下雨时提醒我们带伞,却总是放心不下,再打个电话确定一下;我们出门在外时总放心不下我们的衣食住行,“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呀?住在哪里”?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字眼,父母年迈时,人生就会反转,给父母打电话时总会问,“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没感冒吧,加没加厚衣服啊?自己做没做饭啊?”幸福在彼此的牵挂中流淌。
目送着你远去,情愫却在我心中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