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用凝视的方式去爱你】
感觉到你默默地走过我的身旁,一抬头,触上你无法形容的目光。一瞬间,我像一只受了惊的小兔子,乖乖地低下头去。
在我忐忑的同时,不知道你是否觉察到了我的偷窥已经不止这一次了。现在,我尽量想着各式各样安慰自己的话语,希望可以让心情平静下来。说也奇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这个癖好,喜欢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凝视你,从发梢开始一直探到你的脚底。
很久很久了,从我们在这个世界相遇的时候,你就没有多看我一眼。一朝一夕,我们擦肩而过,一颦一笑,我们冷眼漠视。正如另一个人所说的:你们是火焰林里的荆棘,你有你的孤傲,他有他的冷漠。那时候,我们之间虽只隔一层纱窗却犹如远距着一个苍穹。我不去在乎你如何的诅咒生活,你也不会留意我怎么污蔑理想。这样,习惯了不经意,我们的感情却一直在冰冻,直到彼此的心灵有了创伤的时候,才感觉这疼痛是始料未及的。
由于你的桀骜不驯和我的玩世不恭,生活中我们屡屡对阵。你有你的个性,我有我的主张,那时候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我会换取另一种方式去爱上你。
流感侵袭校园的时候,我荣幸的中了头彩。医院的护士正微笑着劝我褪去裤子打针的时候,你闷头闷脑地进来了。随即将汗臭不堪的土衫往床头一仍,双手硬生生地掐着我的手臂。我忘不了惨嚎地挣扎,最后护士将一寸来长的针头扎进我的屁股的悲剧。
当我厌腻了那种食之无味的饭菜时,你闷声闷气地提了猪肉回来。除了猪皮以外,其余的都是白花花的肥油。我咽在嘴里,吐在地上。你把眼睛用三昧真火点亮,然后叉腰瞪眼地逼着我咽下。我只能鉴取这次的惨痛教训,以后乖乖地面对粗茶淡饭。
在和老师顶嘴之后,你们一个破口大骂,一个沉默不语。看着你们俩别扭地对视着,我知道我又会尝尽那无止尽的苦果。在写检讨的时候,你一动不动地盯着我,直到把那五百遍没心没肺的检查手抄完以后,才肯放过我,让我去吃饭。那时,我心底仇恨的种子,已经有了发芽开花的趋势。
终于在中考前夕,你意外的扭伤了腰。我打心眼里偷着高兴。毕竟可以躲避你几天没有人情味的监视。中考场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少年识尽愁滋味”的感受。那一道道题目,用陌生的面孔凝望嘲笑着我。我知道,自己要考理想高中的梦,就会被眼前的汗珠一滴滴地击破。我耷拉着脑袋,操纵着两只无力的腿,在黄昏的树荫下拖拉着修长的身影。那时使我意想不到的是你步履蹒跚地推着那辆吱里哗啦的自行车静静地跟在我的身后。我没有心思搭理你,你也沉默着不说话。只是那一刻,我的心酸酸的,眼睛也憋得难受。
高中时,我踏上了异地求学的路途,回家的机会少了很多。在遥远的那边,你举起电话听筒来,我却硬生生地说:我找妈妈。尽管这样,但是每次都是你首先接电话的。有一次,母亲带着哭腔告诉我说,你干活时,腿又受了伤,整日疼得动弹不得。那时候,你却肯定地告诉母亲,那个小子快回来了,你在电话旁等着吧。
自那以后,我学会了流泪,尽管我们相聚甚远,尽管我们相处下的天空仍旧是一片阴霾。记得母亲请求我,下一次打电话的时候,就说找你爸。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兑现这个承诺。
快要高考时,我深深地感觉到周身的空气带着超强的电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回家休息了几天,母亲正好外出探望外婆。那时候,家里没有个可以听我诉苦的人。于是,我选择了一味地埋头苦读。希望把无奈寄托在这冷冰冰的文学世界里。那时候,你静静地端着茶水,放到我的桌角,然后又一声不响的离开。我偷偷地抬起眼皮,才吃惊地发现,岁月已经攻破了年轻时的那一头骄人的黑发。你的脊背仍旧很宽敞,只是俏然消失了那一缩一胀的有力肌肉。那时,我的脸红红的,生怕被你瞅见,就掩着面趴在桌子上。在那深沉的鼻息声中,我轻轻地感受到,你为我搭上了一件外衣。那刻我的眼泪偷偷地流了下来。
我们三人相伴着外出的时候,你总是站在母亲的那头。有一天站错了位置,你还会轻声地对母亲说,站到小子那面去,和我走在一块,会给他丢人的。那时,我偷偷地望着你,在岁月的烽火中,你的脸很平静,很平静。
现在,在我伏案写作的时候,你又小心翼翼地为我披上马甲离开了。我悄悄地抬起头,望望你两鬓斑白了的年华,着笔的手不由的颤抖了起来。我生怕你会转过身来,责骂我做事不认真。
夜很深了,听着你一起一伏的鼾声,我的心情平静了很多。我想这时才是我偷偷地凝视你的最佳时机。只是,在睡梦中,你的脸庞仍旧是一副对人生的威严和对命运的倔强。我开始轻轻地叩问心灵,叩问熟睡中的你铿锵的灵魂:可以仅让我用这样的方式去爱你吗?亲爱的爸爸。
【篇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逐渐碎片化了。碎片化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碎片的生活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致远中学的芝士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现在我已经成功地利用了芝士网有效地提高了英语,使每一项枯燥的练习变成了我们喜欢的竞争练习,还有能够换一些礼品,使我们觉得英语学习是那么的有趣。在我做了不少的练习后,我懂得了现在的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生活做一些好的事情。
但是最好的事情也有不足的一面,比如过度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让我们只知道做网上的任务,却忘了现实中我们有更实际的,更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这样的话会使我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抛弃现实,甚至将虚拟世界排在第一位。所以说,互联网时代也不一定都是件好东西,合理地应用会给我们带来充满负能量的信息,甚至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所以,碎片化生活肯定是有些做得好的地方。关键就在于我们应该怎么去合理地运用它,不会被网络控制住。我们有利用网络时代做属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符合现实条件的事情,对生活有一定帮组的事情。
【篇三:我有我的方式】
像世界上许多成功人士,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处事方式。
小时候就在队里训练过,几乎每天都要给水,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上了初中,我还是坚持去游泳,我觉得这已经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我想我可能是享受在水中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感觉。
当时有许多同学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游泳占据了我的学习时间。但我并不这么觉得,我给他们看了一些游泳的视频,对他们说道:“你们肯定不知道在水中畅游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那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如果你们感受过,就像视频里的那些人一样,你们就绝对不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了。那种感觉是绝对戒不掉的。”
马上就要期末会考了,我心中也有一点紧张。这个时候,母亲也开始反对我去游泳了。我看着面前一本本的练习册,我心中不安了起来。“妈,游泳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我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母亲却并没有因为我的恳求而动摇。这时候,父亲的声音传了过来。“他想去就让他去吧,总是有收益的,人不能总是为了功利而活。母亲听了以后看了看我请求的眼神,最终还是同意了。
在不同的目光下,我还是去了。一下水,我顿时感觉浑身上下都舒服了,原来不安的心也平静了下来。我的手臂交替着划着水,只是随心所欲地游着,好像所有的压力都随着水流流到了身后。心中也没有了功利之字,有的只是追求自由的心。好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来到了山清水秀的密林。紧张与不安已不复存在。这样的方式,便是属于我的方式。
之后我的心态放的很平,考试发挥的也很好。
在生活中,游泳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它使我感到快乐,自由,提升我的境界。在生活中的坚持,收获得还会很多。我有我的方式。
【篇四:不要以“二进制”取代思维方式】
前不久,人工智能“恐已具有自我意识”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若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能如人脑一般思考,机器人会不会真如电影中的一样“支配”人类?但苹果总裁库克却认为,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人会变得像机器一样思考。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基础运算法则是二进制,即只有0或1——没有好坏,只有对错,没有善恶,只有是非。现代人的思考方式也是如此?有利的为“1”,无益的为“0”,真实的为“1”,虚假的为“0”……。人逐渐变成利己主义的纯理性思考者,其背后代表的是价值观的扭曲和认知的错乱。
康德认为,认知的顺序是从感性到知性,最终进入理性。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互联网的传播性、高效性使人们更容易达到认知的终点——理性认知。感性的认知和知性的思考被简化,人们便如计算机一样近乎于追求崇拜绝对理性。老人摔倒了,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为了人性和道义出手扶救,而是人格道义和自身利益的衡量。在这种思考的方式下,恐怕更多人选择维护自我利益。自私是人的本能,在这种思考方式下这一本能被放大了,致使了人本应具有的同情心的丧失。
只知是非对错同样也会导致价值观的盲目。一位贵妇人曾对大画家威斯娄说,“我不明好坏,我只知道我喜欢什么。”,威斯娄恭敬地说:“这一点您与禽兽相同。”如二进制般单纯的思想方式也于此类似,即不知除了目的之外还应该追求什么。人之为人,贵在于明白除了理性地达到目的外,也要追求善于美。不明正确的价值观,不明善与美,也将忘记何为恶与丑。与其说人变得像机器,称之为动物或许更为贴切!
人生如此多彩,怎能将其视作机械化的程序?面对困难挑战应勇敢攀登高峰,怎能如一个算法,去解一个未知,却也必知的解?再美好的壮阔之景,将其细分等为一个个像素,用1或0代表色彩,也是多么的单调无趣!多元的思考方式使人觉察色彩的渐变,品味水墨的晕染,明白色彩不只有三原色,应如彩虹般缤纷美丽。
不要以“二进制”取代应有的思考方式,在这个时代下社会不缺“电脑”,更却“人脑”。独特、创新,也更需灵活、多角度的思考。
【篇五:我有我的方式】
革命历史,这样一种文化当如何解读呢?学校中,只是书本中勾勾画画死记硬背,反复做模拟卷。而我有我的方式,我愿意到历史真正驻足过的地方走一走,真正探索一下红色之旅。
来到井冈山的黄洋界,我背着背包和家人一步步走上山去,跨上每一个台阶,重温当时红军的路线。在碑前,我不愿去和其他旅客争着拍照,只想真正品读一下毛泽东题的诗词。我不愿原路返回,而是冒险着走了一回红军挑粮的小道。地处峡谷,领略到的不仅是黄洋界秀丽雄峻的气势,更是许多无名英雄的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牺牲精神。是否当年他们也像我一样如履薄冰地怀着一颗紧张的心走着?是否他们的肩膀会因担子而磨出血,脚会因日日走崎岖的小路而磨出泡?是否会有无数无名英雄的鲜血播撒在我正在走的小路?这样的疑问和感慨也许只有这样的方式才会产生吧。
在大井的餐馆中,我不愿吃他们为了迎合外地人口味而做出的“招牌菜”而只愿尝试红军当年吃的“红米饭,南瓜汤”,我细细回味着嘴里的味道,吃出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士气,吃出了克服万难的力量,吃出了抗战时期岁月的味道。因为历史真真切切在井冈山发生过,所以在那里吃出的味道独一无二?
来到重庆的白公馆才会感到一种强大的震感与悲愤。若没有去过,谁又曾想过从远处望依山傍水,风光无限的白公馆内居然是当时国民党惨绝人寰的场所?谁又曾想过华子良会从那样的地方逃出来?现在课本中很少会有这样的介绍,也许是教委觉得这段历史太过黑暗。而我的方式是愿意目睹这样沉重的地方,踏进当时的牢房,正视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
这便是我的方式——去追根溯源,去到那些曾经的遗迹中,而不沉迷于书本。不是泛泛的了解,而是用眼用心去悟出历史,走进历史。
【篇六:扬长避短,善用碎片化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你还可以想象的出自己花上一两个小时等车坐车,而在这期间什么事都不做的样子吗?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为我们生活在以快节奏为主基调的世界带来的碎片化生活中。
所谓碎片化生活,将生活从原本的“大块”变成“碎片”,这样,我们能做的事就变多了,浪费的时间就少了,这看上去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但事实并非如此。以阅读为例,一种是静下心来,花上一个下午乃至一天的时间,细细品味,细细咀嚼的阅读,一种是在忙里偷闲时,拿出手机来读几个字,看几句话,然后又匆匆忙忙地去做毫无关联的另一件事,这这两种阅读方式的效果差异想必不用我来阐述,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可以理解第一种方式要优越许多,但事实上,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长此以往,碎片化生活带来的弊端将无法弥补,这将会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当然,我也不可能一味否认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因为其优点同样明显。毫无疑问,现代社会的主基调是快节奏,每个人都过着匆忙的生活,能够随心所欲使用的时间其实并不多,相反,我们需要做的事却堆积成山,所以我们利用起碎片的时间去阅读,去购物,去社交,去做那些本来会花费我们大半天的事,其结果是我们确实达到了节省时间和增加效率的目的。
碎片化的生活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究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还是降低其品质,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以学生为例,早上起来洗漱和吃早饭时背几个单词,上学坐车时看几个公式,课间时读几句诗词,午休时完成部分作业,放学路上回顾一天所学,睡觉前读一段时间的经典,这样既避免了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又节省了许多时间。若是善用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便能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的生活积累起通往成功的一块块瓦砖,无论是公司职员,教师,商人,甚至政治家都是如此。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正视其弊端,但同时尽可能将其正面积极地一面发挥出来吗,碎片化生活也是如此,所谓扬长避短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