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范文作文 破镜,重圆
破镜,重圆
发布时间: 2024-12-26 23:23
阅读:

【篇一:破镜,重圆】

破碎,或者说碎片化,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定语。微博、简讯、表情包以及手机不时的振动将我们的生活切成碎片,我们在碎片中不停地被充满又感到无比空虚,在科技的进步中收获又不断失去。我们迷失在破碎中,却忘记了破镜还需重圆。

什么是碎片化的生活?一言以蔽之,即为当今大都市中人们的生活。时不时登高远眺、泛舟绮梁的古人,自然无法理解如“233”、“101”之类的只言片语背后的含义,无法赞同以段子、鸡汤取代诗文的做法,更无法懂得每隔3、4分钟便划几下手机的意义。这样的生活,带着极强的时代感,在历史上确实还是头一遭。

正如其特征为时代,也是时代催就了它。21世纪初,互联网的来临如滔天巨浪,开始冲刷我们固有的生活。最开始,我们不再“望故乡渺邈”,只因家人短讯即刻便到;而后,我们不再阅读,只因“3分钟带你读完XXX”的方便;最后,我们放弃了“行万里路”,只因在家中也可在虚拟的“东西市”买卖“骏马”与“鞍鞯”,看到山河表里,阅尽人间沧桑。这样的怠情与不再读书后引发的理解困难,是碎片化潮流中人们在心态与观念上最大的退化。而二者综合后,当代的人们也更懒于表达,借助惯有的短语与表情包,仿佛能道尽心中百味,却在真正的理解无能中,拉远了各自的距离,将人也隔成“碎片”。

既然碎片化生活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能否逃避它?答案却是:“破”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快节奏、信息爆炸,这些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由于信息快速处理的需要,碎片化阅读和快速甄别成为现代人提高生活效率的利器;而在社交中,最简洁的表述也成为帮助人们“逃脱”信息“渐欲迷人眼”这一乱局的帮手;对于时间的分块规划以及对细碎时间的利用,也符合了这个社会对于“唯快不破”的追求。

但我们终究无法欣赏一朵被解剖后的花,“重圆”恰恰是对已破之镜的最好利用。于个人,我们无法在标签中真正认识他人;于社会,我们无法靠单纯的科技或经济发展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于文化,唯有综合各部分,方可看到其中精髓。完整与全面是审美的必要条件,这用“碎片”的技巧,又从碎片中抽身,有才之士才可物尽其用,优秀的文化才能被人赞美。

破镜须重圆。一味返古是不可求的精神洁癖,盲目逐流则是不负责者的愚昧表现。既能与洪水猛兽共舞,又可纵观江海之去势,才是这个时代可遇可求之品格。

【篇二:让碎片重圆】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仅存在于人们的脑海,而并未理解,用于现实中。我们在繁忙的网络科技上游走时,有谁有过片刻停留,用来倾听自己内心的那个声音?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不改变自己,碎片依旧是碎片。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本是为了让人们用短时间了解更多信息,究其根本,在于自身。

我个人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我觉得我很认真,为什么提高不上去呢?于是我找老师谈了谈心,老师问我:你每天要多少时间写作业?我说大约每天三四小时。“你每次都坐在桌子面前,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老师问道。“这样不好么,可以有很多时间复习背书”我说。“不,不要这样!”她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的预习复习背书。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五分钟、五分钟地去赶时间。把小的学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学习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将老师的话实践起来。只要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背书,写作业。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我背了许多单词。后来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虽然作业一天比一天多,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我知道了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给你学习,你切不可把四分钟消磨在咬你的铅笔尾巴。思想上事前要有所准备,到工作时间届临的时候,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迅速集中脑力,学习就而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困难。

我承认我并不是故意想让五分钟、十分钟匆匆流逝,但是人类的生命可以从这些短短的闲歇闲余中获得一些成就的。我发现了极短的时间,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长时间。让碎片重圆,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不只是要从需求方面做出改变,在供应方面也需要减少碎片的产生,让人们生活在一个真实、内涵丰富的环境中,解铃还需系铃人,享受一次真正的学习,真的很简单,快乐!

【篇三:“破镜”,重不重圆?】

法国作家萨克雷曾将生活比作一面镜子,他强调的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的重要性,而我愿化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生活的原本的饱满与完整。然而,随着社会从传统逐渐向现代过渡,生产力提升,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它们慢慢地在这面镜子上划下一道又一道划痕,到了今天,这面镜子不堪重负地破碎了。大至整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市场、观念,小至我们每个人的社交、阅读、购物,都成了地上的一块块碎片,生活被打上了“碎片化”的标签。

这样的感觉一定不陌生。学生忙里偷闲地看两段小说;白领抽空往购物车里添几件商品;音乐爱好者只能弹奏个五分钟的小曲儿,恋恋不舍地合上琴盖。我们也一定听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挤一挤才能出来,要合理规划每天的任务,将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碎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我们而言,时间是主要原因。现在每天的工作的总量与种类,与几个世纪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在机器代替人工之前很难减少。除了每天占用大部分时间的主要工作外,我们依然需要顾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见缝插针,把事情分批便于灵活地调整与组合。新闻联播因而有了“联播”一说;网络讯息拟定也简短惊人的标题吸引注意。我们早就对话题的快速转换,任务的快速切换习以为常。碎片化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时间的利用。

但凡读过《娱乐至死》的人,都会对上文新闻的例子非常熟悉,这是碎片化的典型,也暗含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碎片化生活,注意力的集中面临着最大的挑战。生活碎片化,某种意义上也是简单的多任务处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保证其高效性,问题在于“注意力残留”——即把注意力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一项任务时,仍有部分意识停留在上一个任务上,因此很可能造成转换之后注意力分散,降低效率。久而久之,集中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根本无法集中。除此之外,如同盲人无法通过一个个部分还原出大象的原貌,将任务碎片化也有碍于我们获取完整的认知,跳跃的理解与思考,在整合时对记忆力和理解力是极大的考验。

由此看来,碎片化在使我们灵活应用时间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认知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带来了威胁。不过,既然这是目前无法避免的趋势,还是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从自身寻找应对方式。尽量赋予需要思考的主要任务较为完整的时间段,将次要任务拆为碎片填充空缺;避免重复劳动,筛选剔除不必要的任务;有意识地训练注意力集中能力,做到心无旁骛。“破镜”的重圆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也无需苛求的,对着一块四分之一大的碎片,只要我们左右移动,也不影响我们看清镜中的自己,其他碎片,只要加以小心合理的利用,也还能成为随身携带的便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