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写给路遥的一封信】
路遥先生:
您好!还记得您一部《平凡的世界》打动了无数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默默地隐藏在人群之中——普通人艰难曲折的道路。
我知道您的作品的每一个句,每一个字都是出自一沓一沓的资料和一次一次的考察,您对文学的执着是精神乃至生命的动力。在您的书中,每一个人物是如此的“接地气”——仿佛就在我们之中。孙少平的奋斗,便是他埋头面向黄土煤矿的底气;孙少安的沉稳,便是他最终劳动创业成功的后盾;田晓霞的活泼,是一个心系民众的二十世纪少女的最普通,最真实的一面。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出身于厚厚的黄土之中。他们虽身处贫苦之地,却天性善良,他们在困境中的毅力,执着以及坚韧都不仅仅是书中的,更是您尽管生病,尽管身体透支,精神的力量确实无穷的。
我从来不曾忘记书中人物的自强自立,他们如勇士般在沙漠开荒,他们充实的生活带来了同样富裕的精神。我知道您此前只是一个陕北农村的孩子,出生于漫天黄土之中,成长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正如你所说的一样:“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您是靠着知识与文化走出来的,您是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命运的道路。
最不能忘却的,是您笔下田晓霞同志牺牲的壮烈——“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在最后一瞬间,她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面影。”田晓霞跳入洪水之时,想必知道自己此去生之希望甚少;但当她倒在血液的战场上时,有着无限的留恋,却绝无一丝后悔。汹涌澎湃的洪潮吞噬了她瘦弱娇小的身影,吞噬了她那最后的一抹生命意志,却永远无法吞噬中华儿女革命的意志和向上的精神!
在您的书中,平凡之处即藏伟大,在种种感情,种种挫折,种种命运之中,在一篇一篇的文字之后,我始终看到了一个坚忍不拔,将写作融于生命,将生命奉献人生的路遥。尽管你已逝去,但一部部书籍传递着您的思想,一代代人群传承您的精神,我们总应该向您一样,握紧生命的缰绳,一声呼喊,向朝阳奔去,向未来奋斗。
来自陕西西安的初中生袁睿遥
2019年7月20日
【篇二:前方路遥,但有露遥】
分班那天,我在名单上见到了她的名字!
说来我们也是很有缘。今年元旦我们第一次见了面,我和从清流远道而来的她一起吃火锅。当然不止她,还有许多班上的同学,我们一见面就非常喜欢彼此。她和我的好朋友很久以前都住在清流,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从幼儿园到初一他们都在一个班,看着彼此长大,直到初二那年她的好朋友转学到了我们班,也成了我的好朋友,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虽然未见到她人,却常常听到她的名字。
真不敢相信我和她待在一个班!多么奇妙呀!我也正是从这时才开始了解她。
第二节语文课是她第一次站上十五班的讲台,在分享读书感悟时,她和别人很不一样。前面同学用细小而微微颤抖的声音读着“描写细致,生动形象”之类的话,但她的声音坚定而自信,同学们一听到她的声音立刻便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而她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她对书的独到见解,只见她放下手中的稿纸,眼睛兴奋的在同学中来回扫射,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的不停的说着话。她像一位朋友一样分享他自己的理解,而没有把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是我的想法,希望你能读这本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找我讨论。”我用力地鼓掌,心里很是佩服这位自信大方又聪慧的姑娘。
之后,她便常常站在讲台上。“我呢,虽然只是个小小的英语课代表,但我因为以前是班长,班上的事,老想插手帮忙,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她吐了吐舌头,班级里有太多事让她操心了。她每次皱着眉头想事情,一看到我,却都会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
游泳比赛报名截止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报名单却依然空白,体委说我们不重视班级荣誉,气得要撕报名单。她一脸愁容地拉着我:“一花,要不我们去报名吧?我虽然三四年没碰水了,游不快,但我们班也不能弃权呀,倒一也比弃权好嘛!”她扯了扯我的胳膊:“我们一起去咯!”这一刻,我觉得她有一种力量,仿佛可以把一切都担在身上。
她是露遥,善良可爱的露遥,在街上和妈妈逛街时一看到我便把我介绍给他妈妈的露遥。认识她越久,我好像就越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