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秋韵】
起风了,一枚火红的枫叶落在我的手心里,抚摸着它凹凸不平的叶脉,我似乎看到了秋的身影。她既不像春天一般花枝招展,也不像夏天那样生机盎然,更不像冬天一样淡雅朴素,但她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有人说,秋天是荒凉的,萧条的,秋天的到来使许多花凋谢,大地变得光秃秃的。以往枝繁叶茂的树木变得枝残叶败,像打过一场败仗似的。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降、令人措手不及的秋雨,使许多人患病,而不得不穿上笨拙的厚衣服。
但我认为秋天是美丽的,正如杜甫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美体现在各个方面,她就在我们的身边。
秋天是位画师,她用它神奇的画笔描绘出各种五彩缤纷的画面,走进公园,树木都脱下了华丽的外衣,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火红的枫叶是那片金黄中最靓丽的一抹红,美丽而又充满活力。一阵秋风掠过,落叶带着秋的羞涩漫天飞舞,向人们展示着秋的魅力与韵味。虽然秋天的树没有春天那么茂盛,没有夏天那么碧绿,但正是它们的奉献才换来了来年碧绿的色彩。
虽正值寒露将至,百花凋零之时,但仍有无畏的秋菊开放在秋天,菊花们竞相开放,各呈异彩,美丽又不失端庄,一点都不比早早凋零的月季,牡丹逊色,它有顽强的意志和傲霜的品格,虽至身于寒霜,却能绽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东晋诗人陶渊明独爱菊,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这在风霜中傲然挺立的秋菊,为萧条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暖意。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
走进果园,呈现出一幅果实累累的画面,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庞,用绿叶遮挡着自己的红脸蛋。金黄色的大鸭梨,将树枝压成一个半圆,风一吹,摇摇欲坠,仿佛在说:“快把我摘走吧!”紫水晶般晶莹剔透的葡萄,粉白相间的水蜜桃,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往篮子里跳。被压弯的树枝就像果农们的笑脸,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踏进田野,就像走进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世界,满地的稻子被沉甸甸的稻穗压的抬不起头来,在秋风里摇动着,掀起层层金黄的麦浪。火红的高粱像是在展示自己如火的热情,金黄色的玉米,露出一半镶满珍珠的身子,另一半还躲在硕大的玉米叶中呢。这些炫丽的颜色与秋天的丰收联系在一起,融合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秋风飒爽,吹走世间的阴霾;秋水盈盈,洗尽世俗的污染;秋雨连绵,滋润干涸的心灵;秋意浓浓,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我独爱秋,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滋味,爱她的与众不同,更爱她对人间的奉献!
【篇二:关于秋韵的作文】
难得之闲,往山中去走走。出发前还是晨霜初生,到达目的地已是夕阳遍天。正是秋时,山林别有韵味。
山在云霞中缓缓凝着色,红,染尽了天。风,乍然划过耳际,卷着几片枯叶沿石子小径直上岚端。抬起步子,踏上幽径,寻风而去。
叶,已褪尽青色,树枝交错纵横间,红黄之色融成了一片天地。与世隔绝之感乍然由心中萌生。几丝清香窜入鼻光,去寻源头,原是路旁野菊开得正好。躬身抚过金白两朵,小小的,相拥成团的花冠抖着,撒出更多清冽的气息。
再走,便不想动了,眼前是红,那般绚烂的红,随风一浪一浪的轻摇翻动,燃出了绝景——枫林!被引着,牵着,再次靠近。方见到了树周几片坠下的叶,似只只绢蝶,跳着生命最后的舞踏,将落于地,又被风带起。渐渐,心中莫名有些兴奋,明明应是枯落之景,却在这景后看到了万物那爆发出的,张狂的生命力。这便是秋韵吧,大自然的奇迹。
【篇三:秋韵】
秋在灯红酒绿的城市街头似乎没有什么烙印,人们对它的态度总是淡淡的。即便是中秋,也没有多少人是抬头望明月,低头赏叶舞,好好地感受秋的意韵的。
然而,乡村的秋天别有一番特色,要说真正知秋恐怕也只限于乡村了。秋韵,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乡村的一处特色。月明,云薄,星光点点,闪耀于苍穹之上。丝丝微风拂过脸庞,凉习习的,秋之清爽好不舒畅!而中秋佳节,月也格外亮,映得家家户户门前小路幽幽银光。饭后,一家人散坐庭前,人手一把椅子,或躺椅,或靠椅,亦或是小竹凳,倚着躺着,吱呀吱呀的好不惬意!一家人难得闲聚一堂,聊这聊那,饮茶话家常。
然而凉风不能吹凉我那年少气盛充满激情的心,自然我也就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放下蒲扇,缠着拉着舅舅随着晚风夜跑,跑到兴尽为止。
离家不远,是片田野,还有条小林径,曲折幽深,无疑是绝佳的天然跑道了,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的起点。那田野活跃了一天了,在月光下却依旧热闹,蟋蟀油蛉的回响时隐时现。还有那未割尽的稻谷,晚风拂过,层层涟漪此起彼伏,和着那干燥的泥土的气息,洋溢开来。收割后的早稻田里,稻草被堆砌成垛,守望着田野的下一场丰收……
“晚风真凉啊,吹着好舒服啊。”“是啊,吹着凉风,闻着香气,赏着虫鸣,比闲坐那里快活多了……”对话两句,又静默下来,生怕打破了这份寂静美好。月,更亮了,稻田里笼盖着银纱,又似有缕缕银丝升起。路旁,排排不知名的树整齐排列,枝叶层层叠叠,硬生生将月光切割成一个个细碎的光斑,投射到小径上,画一样的。不远处出现一个大的拐角,接着就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宽敞明亮不少,路灯盏盏,人家门口的灯也是彻夜通明;一条依旧幽暗,虫声依旧,虽没有灯光,然而月光补足,更是多了一分朦胧美感。无需多说,心有灵犀,我们不约而同地跑上了“月光小径”。不多久,林子豁然多了一个缺口。哦,到溪边了,要沿溪而行了。溪水潺潺,鱼虾徐徐陪伴在右,较之前林道慢跑更是另一种境界。
一时三刻,转眼,三公里的夜跑结束了,似是夜晚空气格外清新,风也带走了疲惫,仍旧轻松。我昂着头,目光直穿云霄,与深邃浩瀚的宇宙交接。独特的深蓝中有种神秘的吸引:天空那闪耀的星,与月光点缀着绸缎般的星空。
而这优美的景,只有细微的虫鸣可与之完美融合,不会破坏氛围,也是在这景色中,我读到了秋韵。这,在城市中总是难得的。
【篇四:秋韵】
“秋风秋雨秋煞人”。
都说秋天是一个肃杀的凄凉的季节,我却不以为然。
在我眼中,秋水是澄澈的,正因为有了这清澈如眼睛般的水,秋才充满了灵气与智慧。渔船上,没有风雨,没有雪花,只有秋水,在银色月光的照耀下,在渔船灯火的拂映下,水波粼粼,静静地流躺着,犹如一个小姑娘在安静地睡着。
在我眼中,秋风秋雨更是迷人。当你躺在大石块上时,秋风掠过你脸旁,令你神清气爽;当你倚靠在树桩上时,秋雨滴在你身上,令你清凉舒适。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黄灿灿的是压弯了腰的稻谷;红彤彤的是迎风招展的高梁。果园里,橙黄的桔子,红通通的西红柿,紫色的葡萄,圆圆的苹果都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风为秋收而加油;太阳为秋收而耀眼;人们为秋收而欢呼。瞧,他们忙碌的身影,掩饰不住的是感激和希望。
然而,秋一眨眼就过去了,纷纷扬扬的落叶和着秋的旋律落到了土地上,我思索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哲理,不管怎样,它们会在这个秋天把自己隐藏在深深的土壤中,直到下一年再回到母爱的枝干上,为春回大地增加一份姿色。看着风摘去满树的叶子,我仿佛看到了落叶灵魂深处的希望。和落叶一样,小草也在枯黄,一眼望去,没有绿色,没有生机,但一想起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深。”心底又得到了一种慰藉,为什么要悲伤呢?枯黄的只是身体,心灵并没有凋零,经过一个秋天的沉淀,未来的青草不是更加青翠诱人吗?
秋是如此地令人振奋;秋是如此地令人激动;秋又是如此地令人充满希望。正如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啊!
我爱秋,我爱秋的宁静,我爱秋的深沉,我更爱秋如诗般的风韵。
【篇五:秋韵】
春有春的温柔,夏有夏的奔放,冬有冬的刚烈,可是你眼中的秋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她没有春的妖娆,没有夏的红火,也没有冬的宁静,然而,在我心中它却独具特色。
不知何时,风儿抖起了它微弱的双臂,抚摸着我的面颊,柔柔的;不知何时,它的双脚又踩在我的肩膀上,抚弄着我的皮肤,赶它,它却不走。偶然间,它又会发出“嘶嘶”的叫声,陪你四处游荡。树叶,虽已找不着那浓密碧绿的颜色,却仍泛着一丝丝的光晕;叶子一天天地枯干,一天天地滑落在地面上。无风时悠闲自在,有风时则四处乱窜着,落在地上,逐渐编织成一张金色的毯子。花败了,但阳光偶尔也会灼热你的脸庞,似乎有一种回归盛夏的感觉。于是我疑惑地问:“是不是秋天到了呢?”
校园中,小学时同学们追逐打闹的那道风景,很难再找到;我们并非愿意沉浸在书堆中,只怪成熟的金秋中,总是渗透着淡淡的寒意。没有花红柳绿,咄咄逼你的眼;没有小雨丝悄悄弄湿你的头发;没有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叫声,就连操场上那一大排游乐器材也吸引不了同学们的注意。也许你会说秋不美,但我却爱秋,爱它清晨中浓雾未尽的天空,爱它朝阳中寒气弥漫的几丝风绪,爱它正午时分阳光普照大地散出的金黄,我更喜欢落日时分霞光中淡淡的韵味。
晚自习的铃声再一次响起。透过窗外朦胧的暮色,树显得更加的老壮,也更加得矍铄。墙外的灯光混着斜斜的霞的余光,投射在我的眼前,寂静的世界,成长的天空,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