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路光阴一路温馨】
心灵深处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掬起一捧河水,涓涓细流从指缝间缓缓渗出,一滴滴,在半空中闪烁出晶莹的光芒,那是回忆中一路碎碎的光阴。——题记
在这个繁荣的城市的边缘,一个只有一条马路贯穿中心的地方,它就像是一个孤独矗立在汪洋大海中的小岛,也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那里,有我的家,是我真正的故乡。
玻璃窗外
小学时,每天清晨,卧室里那扇雕花的玻璃窗外,浓密如云朵的大樟树间传来的是一阵阵鸟儿的啼鸣,这是我最好的闹钟。而那时的我,总是要赖在床上,睡眼朦胧地看着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映在窗户上斑驳的光影。在那一个个跳跃着的小巧灵动的倩影的呼唤下,在妈妈焦急的等待中打着哈欠起床。踱着慢慢悠悠的步子,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被妈妈风风火火的推到磨砂窗户边的桌子前,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咀嚼着面包,眼睛却不住地瞟着窗外护栏上的一片跳跃的黑影。趁着妈妈忙着做家务,偷偷的把窗户打开一条缝,几个小小的灰褐色的喙马上伸了进来——没错,我家窗户的护栏上停着一群早起的鸟儿——黑的、白的、黄的,各种各样的鸟。小心地把几小块面包塞到窗外,赶紧在妈妈发现前关上窗户,能听到窗外立马响起了翅膀扑腾的声音,和琢击护栏发出的“笃、笃”的声音。不只是我,这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养”着一群小鸟,所以每天早晨,都能看见不少窗户外都停着一些翘首以盼的鸟儿。
小学校园
我就读的小学似乎已经很老了,老到原本米白色的墙壁,已经被蒙上了一层怎么也擦不掉的灰蒙蒙的色调。
教学楼并不高,只有四层,一楼的教室前,有一排石栏围成的小花园,里面种着一大片茉莉花,每到初春,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清幽的香气,似乎能让整栋楼漂浮起来,沉浸其中的人们,都有些无法表达的快乐。记得那时候,花丛中总会长出一些惹人讨厌的杂草,老师就挽起袖子,带着我们去除草。然而七八岁的小孩子哪儿有耐心一根一根的拔那些虽然柔弱但是无处不在的杂草呢?我们常常趁老师不留神,一溜烟跑到教室后面的树林里,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玩耍。随便爬上一棵树——不管是桂树也好,樟树也好,只要能爬上去,就找一根牢固的树枝,躺在上面,晃着腿,数着那些怎么也数不清的树叶。有的时候,手里会出现几块小糕点,慢慢咬下一小块,就能感觉到那一丝香甜从舌尖慢慢化开,浸入心里。
回家路上
就像龙应台那篇《放学》中的小男孩安安一样,一段短短十分钟的路程,不花上二十分钟,是一定走不到家的。
每天放学,闹哄哄的地拥出校门,便和同路的好朋友先朝着与家相反的方向走一小段,瞧瞧那所装饰得如童话世界般的幼儿园,在心里怀念一番无忧无虑的幼年生活。再走进一家小小的、毫不起眼的小店,从老板娘手里接过两盒新鲜的酸奶,顺便赠送一个甜得几乎溢出来的微笑,和一声“谢谢阿姨”,便收获了一声“真乖”,和几颗小小的大白兔。路边一年四季都有吆喝叫卖的商贩,春天是棉花糖,夏天是凉粉,秋天是豆腐脑,冬天则是烤得香喷喷、热乎乎的红薯……那些时光就像一颗颗五彩斑斓的糖果。
再走一小会儿,就快到家了。依依不舍地和同学们挥手再见,转身奔向办公楼,闯进爸爸的办公室,把书包准确无误地投进扶椅,便开始絮絮叨叨地对爸爸诉说着学校里发生的种种趣事。爸爸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变戏法似的拿出一颗巧克力。那时音响里放的是周璇的《五月的风》,甜美柔和的声音伴随着绿茶的清香,和办公室特有的书墨味儿一起,弥漫在空气中,氤氲在我心里……
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小事,那些平淡无奇而琐碎的光阴,一点一滴地汇集在一起,形成了那条名为“回忆”的长河。每每当我回忆起这些碎碎的光阴,笼罩着我的,便是一种难以言语的快乐与温馨。
【篇二:那光阴里迷人的花】
一路走来,我们得到或失去。偶尔回头,看看那些歪歪扭扭的足迹,感慨一声然后还要继续前行、奋斗。——题记
窗外的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四季就在黄绿之间悄悄转换。带走了时光,留下了回忆。墨色水芯笔在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似乎也写不尽那叫青春的时光,画不完那光阴里迷人的花。
光阴里有朵花叫梦想。
年少带着梦想飞行,为了那个梦即便拼个头破血流也不后悔。清晨五点,街灯还没关却比夜晚更黑暗。尖锐的闹钟打破一室的寂静,原本酣睡的学子迅速掀起被子起床。哪怕昨晚睡得再晚此刻也毫无睡意。洗漱间的墙壁上贴满了单词、公式,在最醒目的地方有人用最亮眼的笔重重的写下了某大学的名字。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甚至会连上厕所的时间都需要规划。每晚挑灯夜读偶尔瞌睡时用冰冷的毛巾来驱赶睡意。这就是高中生活,因为有梦再大的困难都挡不住我的倔强。
光阴里有朵花叫希望。
年轻的心中有份温暖来自家人。就像经年的老酒每每品味总能让我们陶醉。北风起,寒潮至。单薄的衣服早已抵挡不住那夜的寒冷。写作业到凌晨,揉着麻木的脚泪水不经意留下。有那么一瞬间的茫然,这么辛苦值得吗?蓦地手机发出轻响,微暗的屏幕上显示着妈妈两个字。“爱宝,睡了吗?天冷了记得加衣服啊。”泪水似乎再也止不住了,对啊!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有爱我的家人陪我一起。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因为我要努力让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幸福。
光阴里有朵花叫动力。
年少带着浓浓的校园味道,青春气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遇见那么一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情是光阴留给我们日后去回忆的。他可能是隔壁班爱打篮球的男生,可能是你的同桌,可能是擦肩而过的同学。一个举手投足的优雅,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帅气的投篮都会在我们心中泛起点点涟漪。开始的开始我们沉迷于此,但最后的最后我们终将释怀。那份爱恋将化为我们努力的动力。日后回忆我们一定会庆幸自己的洒脱。当我们走的路多了,对爱一定会有新的愿景。
在那叫青春的光阴里,我们一路走来,种下了迷人的花。在认清现实的冷漠后我们终将收敛天真,认清苦难,攥紧拳头努力努力成长为大人的模样。那些梦想与希望,开心与不开心都将成长光阴里迷人的花,指引我们成长,最后结成香甜的果实。
【篇三:万丈光阴寸寸碎,尚有何时对寒窗】
近年来,“碎片化”一词被频繁地提起,成了与AI比肩的热词。然而,我们是否知道它的准确意义呢?
与其说我们的生活正在被碎片化,不如说我们正在接收着浩如烟海、难以计量的“信息爆炸”。为何人们热爱“刷朋友圈”?不就是为了更多了解或咫尺或天涯的友人近日的动向吗;为何要WIFI?不就是为了能连上信息之“网”,用新鲜的资讯充实自己的内心吗。庞大而日新月异的信息量,让我们不得不为了和世界保持接轨而走向“碎片化”。
在我收到的“碎片化”信息中,也有不少对它的指责批评之声,最经典的莫过于“加剧生活快节奏”、“使人无法深思考、深阅读”,似乎人们有些排斥这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又似乎找不到能够替代的方法,不少人陷入了不希望碎片化、又不得不碎片化的两难中。那么我想问,碎片化带来到影响,是否真的如此“灾难性”?作为学生,又该如何学会在“碎片化”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完整?
首先,碎片化普遍被人认为是“浮躁”的罪魁祸首。不可否认,它的确削弱了我们深入思考与一心研究的专注,在“微信”“QQ”出现前,即便未能与众多的故友保持联系,但可免受专心攻读时思路被提示音不停打断之扰;为了不至失礼,又要放下手中要务回复那些可能无关紧要的消息。
其次,碎片化大潮中鱼龙混杂,市面上不乏高质量的浅读物,但更不缺浪费时间的信息,比如一些每日推送的新闻中,固然有时事走向,也充斥着娱乐八卦等毫无营养的信息,有时想查资料却被满眼花里胡哨的信息浪费了不少时间。
学生们虽以学习为主,但依然不免受碎片化影响,碎片化固有其可取之处,但却不能用碎片来填满所有。保留一定的完整给自己、给深思考、深阅读,让灵魂从快节奏中暂时解放,带着心灵去那个说走就走的远方,那个在快节奏的现实中难以触摸的远方。
万丈光阴寸寸碎,尚有何时对寒窗?不,只要心中有自己的完整,任由外界去“碎”,心向高山,泰然处之。
【篇四:那一片绿色的光阴】
穿过高楼林立的城市,向更深远的空茫驰骋,万里青山,百代长河,无穷的风云尽收眼底。此时的光阴,落在了“三千峰林八百水”之说的张家界。
张家界,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传闻中的赶尸在这里曾真真切切地上演过;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地方,少数民族在这里代代生存;这个令从神往的地方,电影《阿凡达》曾在这里取景。张家界,很荣幸地,今天我来造访了!
雨后的张家界,群山之上,烟雾潦绕,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灰蒙蒙的天空,湿冷的空气,心中那一团热情的火焰却仍在不止地燃烧。远离了车水马龙的街道,告别了霓虹灯下繁华的城市,褪去身上的疲倦,我们,在这里反璞归真。
天空,开始飘起了朦朦细雨,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驻足在绿苔滋生的石径,青山之巅的烟云起起落落,变幻莫测,远处的山峰没入云霄,近处的山峦凝翠滴绿。这一座座奇异险峻的山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还有那蒸腾的云雾,使人仿佛置身仙境,不禁情也依依人也留袅娜,一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沉醉得想入非非起来。踏上青石铺就的山径,走入深林,走入这天然的绿屏障。林中烟雾迷茫,长长青石板路看不到尽头,青山在无言中隐去。凉风轻轻吹过,雨露串成珠帘从枝丫滴落。
站在观望台远眺,坚韧的岩块,挺拔的松柏,还有那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一一映入眼帘。一路沿着山道爬上爬下,给人一种道路尽头是另一个世界的错觉。这里是否会通往爱丽丝梦游过的仙境呢?
走出这令人心醉神迷的丛林,我们步入十里画廊。沿着长长的栈道,一路欣赏着远处的山水画,清澈的溪流在一旁欢快地流淌,清凉的溪水拍打着水边的石块,溅出朵朵浪花,就象放大了的山水盆景似的;两边林林葱葱,石峰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山峰,各有各的名号,各有各的特色,让游客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岚,流水,跌宕,磅礴,这短暂的邂逅让我铭记心中。我想,那里的山也记得昨雨今晖,在它的年轮中记下我们走过的山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