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延安革命纪念馆】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住宝塔山”这是毛泽东说的。星期天下午我们有幸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
刚来到大门口,我们就看到了毛主席高大魁梧的雕像,他望着桥对面为他准备的花篮,面带微笑,好像在笑盈盈的说:“欢迎你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大厅。上面站着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和朱德五大书记,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他们坚定的向远方走去。
紧接着,我们先后参观了抗日大学,谢子长,刘志丹,以及高大雄伟的安定门,看着美国记者拍古城的照片之后,我们来到了最令我记忆深刻深刻的地方:古城沙盘。
这个沙盘就是延安古城的模型,自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延安郡,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延安属于三山夹两河,三山有凤凰山,宝塔山,清凉山;两河有延河和南川河。参观完这里,我们又跟着导游看了地雷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缴获的枪械。
其中周恩来总理的三用大衣引起了我的兴趣。周总理的三用大衣是周总理经常穿在身上的衣服,之所以是三用大衣是因为这件衣服下雨时可以当雨衣,天冷时可以做棉袄,晚上睡觉还可以当棉被盖。这件衣服和毛主席的衣服不一样,毛主席的衣服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们还参观了许多景物,就不给大家一一介绍了,参观完之后,我们踏着夕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篇二:我最感动的革命故事】
想到革命故事,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在长征时期一次重要的战斗,红军部队来到泸定桥,见泸定桥不仅被拆得只剩下了几根铁索,对面的敌人还在桥对面阻拦。红军指挥官决定强行夺下泸定桥,他迅速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前面几名士兵在进攻,后面几名士兵就在铺木板,为之后的大部队进攻做准备。敌人看见红军进攻如此迅速,顿时慌了神,便在桥头放起了火,又对红军进行枪击,以阻止他们继续前进。可英勇的红军战士一个个毫不惧怕、勇往直前。最终消灭了敌人,夺下泸定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红军叔叔为解放新中国而献出了自己的全部,这种不惧怕危险,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正因为他们这种崇高的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的世界和平和安逸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未来为我们美丽的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篇三:祭扫革命烈士陵园】
清明时节,我怀着沉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赶到泰州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长眠于地下的烈士们,缅怀他们的丰功伟迹。
进入烈士陵园,一块墓碑映入我的眼帘,墓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队辅导老师给我们宣讲祭扫活动的意义,紧接着,少先队员代表们一个个秩序井然地为烈士墓献上花圈,阳光下的花束,显得格外肃穆,随着悲伤的哀悼乐曲响起,我含着泪花默哀,音乐声停止,少先队员代表致悼词,听着一句句话语,我浮想联翩: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多么勇敢,多么值得我们学习。许久,少先队员代表带领我们宣誓。在宣誓中,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奋发图强,不能辜负烈士们的期望!
最后,我们瞻仰了烈士纪念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画,那张画上,祖国再创辉煌,祖国山清水秀,祖国经济发达,天空是青的,没有了火花,山是绿的,没有了昔日的荒凉,城市是新的,没有了战争,人山人海,百姓的脸上乐呵呵。这不正是革命烈士的心愿吗?如果没有这些烈士,怎能让我们这些后辈看到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了?
夕阳西下,我回到学校,革命之事,革命之心,我永不忘记!
【篇四:内心的革命】
天气阴沉,漫天的乌云笼罩着天空,似乎一种强大的力量正在积累,等待着释放那一刻。
“又是一个讨厌的阴雨天。”我坐在教室中,无聊玩弄着手中的笔,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作业,我的心中顿时生出一种无力感,轻声一叹,望向了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于是,种种回忆便回到了我的心头。
回想一年前,那时的我刚刚踏入高中校门。对着未来的生活有着无数的憧憬感,我想象着我如何如何好好学习,再如何如何考上一所大学,继续自己的梦想。毫无疑问我当初的于单纯,过于天真,将一切想的太过美好,可事与愿违,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我充满了好奇,逐渐沉沦于这个繁华缤纷的世界,以至于我迷失了自我。以至慢慢地堕落自己,难以自拔。当时的我,只想能够不断的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变得强大。可是我的方向错了,以至我放弃了学习,以至我与最好的朋友形成对立,甚至争吵,闹僵。但我却不以为意,难道我错了么?在这一年中,我都在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整个高一就让我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伴随着挚友的离去,朋友的分离。我渐渐有了领悟。“也许我真的错了”于是我便开始不断的纠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挽回我所失去的,渐渐地,我将我的友谊,我的学业又重新纳入了我的生命中,她们又回到了我的身边。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于是便舍弃了我高一所经历的,忘却了那一年纷乱的生活,尽力使我的生活又回到了正常,回到了像一个高中生的生活。“我要成一个好学生,不要被别人瞧不起。”
不得不说,我在第一年的经历使我的心坚忍了许多,同时对生活的领悟也使我的心灵得到了一些净化,以至我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防止自己再度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乌云终于散开,当一缕阳光透过窗户射入我的脸庞时,我微微一笑,收回了我原有的一阵失神,继续我的学习之路。
【篇五:弘扬中华传统,缅怀革命先烈】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小主人报》南昌小记者站开展了以“弘扬中华传统,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清明节扫墓活动。
今天下午两点,我们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乘坐大巴,前往位于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的方志敏烈士墓,进行祭扫活动。
南昌小记者站四所校区将近有300名小记者参加了这次祭扫活动,我们列好队,缓步走进方志敏烈士陵园,只见两边青松翠柏环抱,登上了共11层,约170级的台阶,我们来到了方志敏烈士纪念碑下,这里一片庄严肃穆。
在记者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在烈士雕像前,我们紧握右手,面向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我们向烈士默哀致敬,小记者代表为先烈敬献了花篮。随后,我们依次向烈士墓献花。
之后,我们还瞻仰了烈士纪念碑并参观了烈士物品陈列馆。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是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激励着亿万人为新中国的成立不懈奋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
此次活动,我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我深知,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无数的向方志敏烈士一样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更有责任发愤图强,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