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也曾被束缚】
现在的我,在班级里大大咧咧,想说就说,想做就做,justdoit!
幼时的我,被别人的脸色束缚,别人若不面带笑容,我不敢说一句话,更不敢做什么小动作。像只乌龟,只在有阳光时把头探出来。
在幼儿园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只敢在别人对我微微一笑时打开话匣子,一旦他收敛了笑容,我只会在旁边傻傻的关注他的脸色。有时的我就像一只木偶,被人们的脸色束缚。他们的嘴角微微上扬,我便得到了控制。这似乎使我成为了一个“心机男孩”。
我总是在游戏时成为异类,别人笑我也笑,别人哭我也哭。我玩游戏玩的不是游戏,干脆说是在模仿吧。
别人慢慢疏远了我,我成了另一个别人,像是空气,毫无存在感。
我却格外的兴奋,无人理我的感觉也让我得到轻松。我不用被人所束缚了。
现在想想,我不过是不愿在他人的眼中成为那个异类(坏孩子)。我总是害怕我的名字会把那些家长的耳朵听出老茧,害怕不伪装的我会伤害别人。可被束缚着的我更是个异类—-毫无特点,像克隆人。
老师告诉我:若一个人只会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就只能成为一个士兵,当不成将军。因为他只会看别人的脸色,若没有脸色可看,他就只是个没有灵魂的壳。
如今的我不再像枯叶蝶那般伪装,我大大咧咧的,天不怕地不怕。我性格豪爽,天天结团拉伙,我就是那个“头头”,曾带着伙计们大闹校园。果然,我的名字把那些家长的耳朵听出了老茧—-我实在太独特了,简直是天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木偶剪断了那根操纵他的线,成了一个独特的,有生命的木偶。
【篇二:被束缚的亲情】
云朵因为有太阳而变得温暖,大地因为有四季而变得多彩,人因为有爱而变得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占据了我们生活时间的大多数,特别是手机的出现,使很多人变成了人们常说的“低头族”。
父亲节、母亲节原本是为了让我们每年都记得父母的恩情,表达对他们的感激,而“低头族们”就用他们的方式给父母送去了一条不知从哪儿复制过来的“祝福话语”,他们用冷冰冰的复制文字“诠释”了他们对父母的“孝”。那么,既然有复制文字的空闲时间,又为何不回家看看父母呢?
在父亲节、母亲节时,父母或许一整天都在等待着我们给他们的惊喜。而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回家陪他们吃一顿饭,闲聊几句。然而,我们却只是在朋友圈里刷着动态,复制着一条条假惺惺的文字来表达祝福,却不曾想,父母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父母总会在家中满怀期待的等待,而我们却被电子产品带偏了“孝”意。我们即使对父母满怀感恩之意,也只是被网络冰冷的文字冲淡了的“孝”。
有首歌是人人都会唱的——《常回家看看》。我们也应该这样,即使再忙也应该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闲聊几句就好。若有时间回家,那就回家看看父母吧!因为我们就是他们最珍惜的礼物。
别被生活束缚了自己的“孝”,别让网络冲淡了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别再让父母在满心期待后等来的只是一段冷冰冰的复制文字。
【篇三:颜值是一种束缚吗】
“新的词语往往伴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而现在的网络语言正是伴随着新事物,新事件,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那么作为2015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颜值”是如何产生的呢?
客观来说,“颜值”这个词语的意思很直白,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那么,这个词语是否是因为新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呢?我想是的。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华裔主持人陈茱莉因导演讽刺她的眼睛小而去整容,从而达到了职业生涯的新高度。人们的审美大多偏爱大眼睛,陈茱莉整容之后“颜值”提高了,收获了事业的成功。那么要想成功,“颜值”一定要高吗?当然不是。
黄渤因为“颜值”低而找不到工作,但他并不因追求高颜值而去整容,而是根据自己容貌的特点,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同样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由此看来,“颜值”并不是束缚我们人生的绳索,但它确实是限制了我们人生选择的利器。谁的青春不迷茫,摆在我们面前的有那么多选择,虽有多种因素在干扰、影响着我们做出选择,但最终如何选择还是要靠自己。
我们选择的道路不同,通往成功的道路也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亦无权干涉他人的想法,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那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拜金主义俨然成为了一种被许多人热捧的“新观念”。“颜值”的产生同样与这个观念有一定的联系”。就像一个在学习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的女博士说的那样,“人丑就要多读书”,既然你认为自己颜值不高,那就用努力来丰富自己,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美在于气质高雅,在于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不是仅仅看一个人的“颜值”。
“颜值”无法束缚住我们的人生,我们也一定不要被“颜值“束缚。同样的,所有的外界干扰因素都无法阻挡我们有一颗追求、向往成功的心,真正束缚住我们的是自己,是自己的不自信,彷徨和自怨自艾。
【篇四:不为物束缚】
顾城有言:“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固然人之美可如神,但世间终究多是凡人,在柴米油盐的温吞之中,偶然地,也难以进入美的圣堂。
如钱穆所陈:“一个名厨,烹饪了一味菜,不至于使你不能尝。一幅名画,一支名曲,却有时能使人莫名其妙地欣赏不到它的好处。它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平庸如果长时间地浸没,人会开始失去志向,囚于所谓的“俗”,成为“单向度的人”,失去向世界展出自己独特鸣叫的机会。
等待而来的,并非是人们各展其才的亢鸣,而是泅于平凡的哀鸣。人们大量地使用抖音、快手、以及别的软件消磨时间。往日的梦想湮于尘土,再不去追逐,以至于缺少于美的接触,更失去欣赏的能力,为浮浅的碎片洪流吞噬。
古今不甘于平凡的人,是否也这样做呢?王右军授子书法,纸以缸计,其子献之亦成书画大家,与其父齐名;后又有明代张溥苦习经书,遇到好文章则七录之,取其斋名为“七录斋”,以自戒;随后近代曾国藩又在其家书中告诫子孙莫虚度时光,从一丝一毫的事情中获得体会,并持之以恒。他们可有论如何虚耗时光?徒以古人之昭昭显今人之噩噩,这难道不是文明的退步吗?对美的欣赏也会随俗之流而掩之华也。平凡之中,又该如何挤出一声欢响?
在繁忙的世事中,我们应保留一丝对美的直觉。如在桌上留一束花,每日更换;亦如下班回家时,欣赏落日的美景。倘若失去这一种直觉,便会沦为生活的奴隶。钱老感叹:“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的夭折。”人们只能欣赏到物质的表面,而无法进入其精神,引出其共鸣。哀鸣从历史的角落里飘出,散在人们鼎沸的声调中。
精神,应高于物质,而不能求于物质;人,亦应观之俗,而不能流于俗。“天才的悲剧在于被小而舒适的名望所束缚。”芥川龙之介如是说。人的独特,正起于与其个性的多样,而不应止于浅浅的生活。在《发条橙》中,人们思考个人的精神究竟有什么作用;亦在《长恨歌》中,人们发现物质于人的束缚。人唯有思考着,才能不为物质绑架。
为成“我思故我在”而不流于俗,我们必须抬起头,去欣赏,方不缚于物质,自成于世。
【篇五:挣脱冰冷的束缚】
人类最原始的思维,如泉涌一般,有创造的水花,也有冷静的波纹。人类最原始的思维产生于最远古的密林山穴中。一次精心设计的陷阱,一次合作式的围猎,无不透露出人类最感性却又最理性的思维与情感。我爱人类这可爱的物种,不因其他,只因如此。
现在我们身处信息核聚变的时代,曾经与我们飞驰在荒野,依偎于冬季的猎鹰猎犬,早早地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方方正正的计算机,每天我们都要花上好些时间坐在他们面前。看似是我们在操控他们,就不知是他们在引诱着我们如他们般思考行为。
每天地铁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上演着一次次冷漠的擦肩而过。他们好像是从同一个模子中刻画出来似的。呆滞的目光,紧闭的双唇,几乎每只鼻子上都架着方方正正的眼镜框,而这一切无一个不是对着一块会发光的玻璃板。他们的生活为何是如此拘谨?我小小的脑袋中充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问号。人类的生活难道不应是充满真挚与灵性的吗?就如远古的我们那样热烈开怀。而不应如冰冷的机器人般。
我想这些人除了着装各异之外,性别异同之外,简直是一对又一对的双胞胎。有时,我很想大声的嘶吼出来。科技虽推动世界发展,但光有科技还是不够的。人类还得有自己的语言、思维与情感。的确,人工智能是精准而又过度理性的。但又怎样,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像它一样行为思考。每个人都有血有肉,值得被爱,也需要付出爱。这样才能铸就一个个可爱的我们。
人类对科技的掌控力从未如此这般强大,但有时科技也会让人类走入黑暗角落。文明就像是一条筑有河岸的河流,是人类价值观、同情心的光辉照亮了它,让文明从未离开。试着放下手机、合上笔记本,您或许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微醺的暖风会打照在你的面孔上,静下心来,你会听见树杈间的虫吟鸟鸣。闭上眼睛,你会偷听到风儿之间的私语。再走几步吧,或许秋黄落叶的撕裂声会打断你的思绪。但至少你不再只像计算机那般只用冰冷、理性的眼光感知世界了。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所有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被绑在一起,同命运共呼吸。”人类确实该如此!
所以,挣脱冰冷的束缚吧,让恒古的泉涌流入我们的心田,打开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