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牵手与放手】
“书非借不能读也。”从朋友手中得到这本书,我一口气很仔细地把它读完了,现在还不到归还的日子,我又细嚼慢咽了一遍。
龙应台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是目前最喜欢的一位女作家(早年非常喜欢席慕蓉,她的诗文曾经伴我走过青春)。早些时候,购买了她的《野火集》,领略了她的率性犀利和正气敏锐,字里行间,流露出社会责任感,充满了英雄气概,她俨然就是一个铮铮男儿。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之一,读起来,有与《野火集》截然不同的感受,书中流泻着她对待孩子时的柔情和爱意,同时也透露出她对当前儿童教育的忧思和深虑,她全然成了一个满含深情的母亲。
没有说教,却是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读本。她用心观察儿子的成长过程,带儿子走进大自然认识宇宙空间里的万事万物,让儿子全身心接近泥土植物动物,教儿子珍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耐心陪同儿子阅读交流玩耍,真心享受哺乳拥抱亲吻黏糊,正确引导犯错的儿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努力协调两个儿子的情绪,和儿子一起探讨人体的奥秘,对儿子严格要求却又充满温暖,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儿子成为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没有歌颂,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纯纯的母爱。她放下理想、计划与野心,专职养育两个儿子,无怨无悔。她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她的母爱是感性的,是不加思索的,也是无限深沉的。但她不溺爱儿子,她和儿子若即若离,好似远远地站着,却是细细地打量。
没有长篇大论,内容短小琐碎,文笔轻松随意,却含义隽永,情感真挚,令人不停咀嚼,回味无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生活散文集。我边读边想,要有怎样缜密的心思才能写出这么细腻的文字,要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才能写出这么有深度的文字!只觉得她的思考是理性的,充满智慧的,也是无比深邃的。
书中既有她作为母亲的细致和温和,又有她作为文化人的敏感和觉悟,也有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担当:她把《白雪公主》和《阿里巴巴》这两本充满血腥与仇恨的书移到书架上的最高一格;讲到《水浒传》中的暴力事件时,她说“不行”,把书一盖,要求换书;有了第二个儿子之后,她和丈夫商量,选择节育;她和公婆和睦相处,让儿子好好度假;她培养两个儿子的同时,坚持写作……
“孩子,你慢慢来”,是牵手让孩子慢慢来?还是放手让孩子慢慢来?牵手是爱,放手也是爱,牵手放手之间是义务,是责任,是深沉的爱。
我觉得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儿女,应该就像放风筝的人和手中的风筝一样,似牵非牵,似放非放,眼睛牢牢地锁定风筝的走向,双手好好地把握线索的力度,或收或放,让风筝在天空尽情飞翔,自由驰骋,等他累了,让他休养生息之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搏击与遨游……
【篇二:放手的母爱】
在今年夏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放手的母爱。
那天晚上,妈妈跟我说“儿子,你是不是应该自己骑车去上学了,毕竟,你也不小了。”我在半梦半醒的状态,迷迷糊糊地应了两声,并没有当真,但妈妈却当真了。
第二天,我起床,穿好衣服,正准备再上车去补个回笼觉时,突然看见原本在书房的自行车被推到了门口。我便问妈妈:“妈妈,你把自行车推到门口干什么呀?多不方便出入啊!”我说着便想移开自行车。妈妈却说,“这是你今天上学的交通工具。”顿时,我心凉了半截。天哪!妈妈居然把昨天晚上的话当真了。我向妈妈乞求到:“您就发发慈悲,别让我骑车去了。”然而,妈妈的下句话更让我措不及防:“车让你爸开走了,那你还想怎么去?”我只好极不情愿地骑上自行车出了家门。
路上,我一直在想:“妈妈是世界上最坏的人,就跟恶魔一样。”骑着骑着,我发觉外面的早晨好精彩呀!热闹的早市不停地传出吆喝声,蓝蓝的天上,飘着棉花糖似的白云……我突然开朗了,妈妈是为了让我学会自立,让我看见更美的风景,才让我独自骑车上学,我仿佛感觉到路上的行人也在夸奖我。
晚上放学回家,妈妈不停地问这问那:“怎么样,自己第一次骑车成功吗?路上有没有事?有什么骑车心得吗……”其实,妈妈表面在狠心地让我去骑车,但是内心却在滴血。她并不放心我自己骑车,她或许也犹豫过。但是,他为了让我自立,只能选择放手。
有时,不只溺爱和疼爱是一种爱的表现,放手——也是一种爱。
【篇三:藏在放手的爱】
爱就像时间如指尖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放手的爱,也是一种爱,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有些爱是隐秘的,不显山不露水,却爱得深沉。
记得在我七岁那年,我在学习骑自行车。一开始,我坐在自行车上,心想:骑自行车还不容易吗?只要用手扶着握把,让爸爸来推,不就得了?一路上,我兴奋极了,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高兴地唱着歌儿。看看旁边秀丽的风景,看看一旁争奇斗艳的花儿,我的心情极为舒畅。骑着骑着,我突然感觉自行车后面好像少了什么东西,急忙转过头一看:呀!后面大汗淋漓的爸爸不见了!急促的呼吸声不见了!沉重的脚步声也不见了!我心中一慌,手脚忙乱,绝望地想:完了完了,我绝对会摔得很惨的!果不其然,几秒钟后,自行车“哐当”一声倒了。我那时还小,怎能面对这样的事?于是,我大声地哭了起来。泪水酷似断了线的珍珠,怎么也停不下来。爸爸走到我的面前,蹲下来,轻声地说:“好了,雅琪,不哭了。我们继续骑自行车,好吗?”我缓缓地抬起了沉重的头,满带哭腔地说:“您为什么要放手啊?那样我会摔倒的!”爸爸语重心长地说:“雅琪,爸爸知道,如果我放手了,你一定会摔跤的,但是——如果我就这样一直推着你,那么你什么时候才会骑自行车呢?站起来,再试一试吧!”我点点头,用口袋里的纸擦干了眼泪,扶起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右脚一跨,骑了上去,继续向前骑着。旁边的微风轻轻地吹过,拂去了我所有的不悦。
这种爱,就是放手的爱!它不显山不露水,却爱得深沉!
【篇四:放手去做】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会采取不同的做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鹦鹉型,他们常说:“是的,但是……”面对问题,他们总说应当采取积极面对的态度,要到实际要做的时候,他们却退缩了,他们总能找到各式各样的借口为自己辩解,所以这类人中看不中用,华而不实,只会说空话。
第二类人是寒号鸟型。他们常说:“现在不……”得过且过,万事推明日,但明日何其多,倘若万事推明日,岂不万事成蹉跎,所以这类人既不中看也不中用,遇事只知道延迟,能拖多久是多久,不干实事。
第三类人是老鹰型。他们常说:“为什么不……”这类人遇事冷静思考,先想明白为什么不去做,不去做会造成什么后果,然后果断地决策,如果不去做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那么他们就会果断地去做。如果有不去做的理由,那么他们也不会犹豫太久就会选择放弃。他们如同鹰一般冷静地判断,果断地决策,不放过一丝机会。只有这些人才是真正干实事的人,不中看却中用,无华却有实。
鹦鹉是鸟中最会说话的一个,但它却飞不高,寒号鸟是鸟中最逍遥快乐的一个,但它却注定在冬天冻死,老鹰呢?它没有柔美的嗓音,活得不懒散,它勤勉,它把所有的精力都贯注于高空,期望自己飞得更高,所以,它成为高空的霸主。
做人也是一样,前两类人注定平凡,只能平庸而且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无法成就大事,只有第三类人才能将事情办好,解决问题,不断前进,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像前两类人那样,或是只会说空话,遇事退缩,或是只会推延时间,得过且过。我们应该当做第三类人,遇到问题冷静地思考自己应不应该去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权衡利弊之后,果断地做出决定,不要犹豫,不要万事推明日。应当今日事今日做,想着怎样尽可能快地解决问题,怎样尽可能好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而不是当一个碌碌无为的木材。
【篇五:放手】
离家到外地上初中,我第一次开始住校生活,站在洁白的宿舍楼前,我抬头仰望楼顶,各种担忧涌上心头。
一步、两步……带着忧虑的心情,一步一步踏上台阶,双脚好像被栓上了很重的铁球。
回头看了看背着被褥、衣服和生活用品的母亲,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离开家,离开了父母,要学会独立了。
迈进寝室的大门,眼前只有八张小床,没有学习桌,白色的蚊帐垂落在地板上,生活老师的身影在走道里晃着,看到这些,心中的抗拒愈来愈重。
被褥铺好,生活用品等归类放置,一切被母亲安排得井井有条,从衣服的摆放到床铺的整理,看起来我似乎都没有问题,可总觉得缺了家的味道。一时间,想回家的念头竟如此强烈,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自己要学会坚强。
一切收拾妥当,我背着书包走向教室。坐在陌生的位置上,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倍感孤单,转头凝视窗外,母亲在远处望着我,对我微笑,眼神中流露出不舍。我也望着母亲,心中万分不舍,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
母亲挥了挥手,转身,又踌躇地站了一会儿,然后似乎是下了决心,慢慢地走出校门。望着她的身影渐行渐远,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下来。
从那一刻起,我得开始自己独立生活了,我也明白了母亲对我放手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