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 茶韵
茶韵
发布时间: 2025-01-09 09:27
阅读:

【篇一:茶韵】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一首小诗,绘出了煎茶人的气定神闲与潇洒自在,道出了品茶人浓浓的情意。对于茶,我却是一直有一种这样的印象,使我一想到茶,眼前就铺开如此一幅画面,想到文人墨客手持茶盏的宁静与息心。

徽州一行,让我看到了真实的茶园,看到了和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

茶园的景象慢慢地在眼前展开,绕过了一潭湖水,转角整个茶园就铺开在了眼前。人在大城市待久了,看见如此多的绿色会有些发愣。不愿走入其中,生怕一不小心就毁了它们的纯净。茶树是排列紧密的,紧贴在一起笔直地站着。一列一列又分成排,整整齐齐地漫山遍野地生长着。不,“整整齐齐”会破坏它们那种活泼的生命力,它们挤挤挨挨,肩并肩手牵手,争着抢着向我们播撒着它们的葱绿。心中某个地方被猛地撞了一下,深吸一口气,是满口满口的清香,想大声喊出来,又怕打破茶园的静谧。

老师教了我们采茶的方法。茶叶,要尽量采顶端嫩叶,最好一芽一叶。茶树不高,弯腰四十五度大概正好够到。盯着茶叶,细细挑拣,眼神抚过每一片叶,每一个芽,找准目标,手指轻轻一提,似乎挺容易。一个多小时后,看着四个人小半筐的成果却不免自嘲地笑笑。照如此速度,采茶人还有饭吃吗?下午温柔又充满力量的阳光毫不吝啬自己的热情,阳光投在茶叶上,每一片都像镶了金边,高贵珍稀却不媚俗,抖擞精神,昂头挺立。

采茶过后,感觉并不很累。老师就带我们去看师傅采茶后制茶的工序。

师傅一看便知茶的品质,我们作为一群“菜鸟”自然功力不足。但师傅善意地给了我们鼓励。他把我们采的茶叶放进一个滚烫的大锅,倒进一点水,水珠在锅底翻滚着,大锅散发着灼热的气息。先前的知识告诉我们这是“杀青”了。“杀青”是制茶重要的步骤,就是高温炒茶,使茶叶中多余的水分散出。师傅徒手抄起锅底的茶叶,快速翻动,娴熟的动作充满韵律美。透过纷飞的茶叶,能看到师傅的手距离锅极近,但无论怎么翻动都不碰到滚烫的锅壁。想必是需要长久的经验和精准的技术。炒过的茶叶散发着涩涩的清香,冒着腾腾的热气。没有超强的忍耐力估计也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杀青结束后,观看的师生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特意问了师傅,这已是师傅做制茶这一行来的第二十个年头……

我们只是一小时的体验,但这是他们一辈子的生活。一生钟情于一件事,魂牵梦绕。与茶联系了一辈子,用了情,倾了心,注了爱,想来是很浪漫的事。但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也许有一天很是快乐,挥洒了汗水后端上一杯清香四溢的茶,轻品浅酌,唇齿间萦绕些许茶香,辨识着去岁的不足,区分着今年的老到,一口吞下,清冽的茶滑过肠胃,酣畅淋漓……

离开后,回头看向渐远的茶园,心中问自己:你的生活与茶会有联系吗?你能为茶做些什么呢?你能为茶园做些什么呢?你能为茶人做些什么呢?你能为这绵延至今的传承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可以珍视,我可以喜欢,我可以爱,我可以传播……

【篇二:茶韵】

茶,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非常熟悉。茶叶可作为饮品,含有营养成分,并且还有保健功效。

我的爷爷酷爱喝茶,因此,我自幼生活在满是茶香的小屋中,每天早晨,醒来就能闻到一阵阵茶叶的清香。

其实我之前是不喜欢喝茶的。还记得我年幼的时候,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那时我看见爷爷手中拿着一个绿色的方盒,从盒子中拿出茶叶放到茶杯里,看着爷爷那一抓一放娴熟的动作,把茶叶的量控制得刚刚好,我不禁赞叹道:“爷爷,你好厉害!”爷爷看着我的小表情,扑哧一笑,说:“只不过是喝的时间久罢了。”我又问爷爷:“爷爷,你为什么喜欢喝这么苦的茶啊,果汁多好喝。”“你还太小,不懂这茶,在这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听到这里,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之后,爷爷又与我说:“我国十大名茶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这些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我疑惑地问道:“茶居然有这么多种,它们不是都长得一样吗?”爷爷耐心地为我解答:“茶叶不是都是长得一样的,而且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比如说碧螺春是甜美清纯的,普洱是老辣的,铁观音是娴雅的。”听完爷爷的解释,我才开始对茶有了一点点了解。

这时,爷爷的茶泡好了,我打开茶杯盖,透明的茶水中泛着淡淡的碧绿,茶杯中浮晃着一抹淡碧,几缕轻烟散着温热。爷爷看了看我,说:“你尝尝看吧,刚泡好的,我没有喝过。”我木讷地点点头,显然还没有从刚才的情境中回过神来,爷爷用手敲了一下我的脑袋“嘶——”我吃痛地瘪瘪嘴,显然是回过神了。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感到舌尖微甜,一股茶香慢慢从鼻尖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说不出的轻松快慰。在这一刻,我就喜欢,不,应该是爱上了茶清冽、醇厚的味道。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爷爷说的生活的本质和哲理是什么。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杯茶,所不一样的是,它是用沸水冲沏,还是用温水冲沏,两种截然不同,温水冲沏的茶,平平静静,没有激烈,没有动感,更看不到舒展的茶叶,也闻不到清雅的幽香,平淡无奇。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却在一遍一遍地翻腾踊跃下,溢出阵阵扑鼻而来的清香。

一杯香茶,一种心境;一杯香茶,一种做人的态度,原来茶的用途还在于此。

【篇三:茶韵悠然】

皎然说过:“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是呀,茶的香味中所包含的韵律谁能理解。来到红山农场的第三天上午,我就要去品味那令古人所困惑的韵律。

下半节课到了亲手实践的环节,我按照老师说的步骤一步步操作起来——烧水、挑茶渣、温杯、放茶叶、倒水。最重要的就是最后的品尝环节。

水注杯中,卷起一泓波澜,带动茶叶上下翻滚、旋转、漂舞、漫游,真像绿色的精灵,在浩瀚的空中飞舞。许久,茶叶一片一片沉在水底,冒着白气的水,已呈现出淡淡的茶色,有些鹅黄,有些嫩绿。看着气泡来回翻腾,蒸汽给人以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错觉;鼻子微微凑近,一股清香,告在氢在水汽里喷薄而出,又给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幻感,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幽幽的山谷,如一位素衣淡眉的女子,在氤氲的茶香里飞舞吟唱。

我轻轻端过杯子,重又闭上眼睛,慢慢品尝。我抿了一小口茶,让它在我的舌尖滑到舌根,最后再次回到舌尖再慢慢咽下去。我闭着嘴感受那茶的味,可是渐渐的,嘴里充满了一股苦涩味。我皱起眉,心中十分不满。于是我再一次抿了一小口。茶水再一次在我口中肆意的流动,口中的苦味更浓了,但口齿间增加了些清香。再一会儿,我口中竟有了一丝丝的甜味。哦!茶的香不同于咖啡,不是那种扑面而来,浓的化不开的香甜,而是一丝丝一缕缕的生出,缓缓的缠绕着牙齿,轻轻的缱绻在舌尖,一点一点,慢慢的从鼻腔里溢出的一种清香。茶的香在于淡,没有猛烈浓郁,若有若无的清香从心田中淡淡的滋生,整个灵魂在淡香中澄澈了许多;而慢慢滋生出的甘甜更是韵味十足,令人回味,我瞬间明白了先苦后甜的意味。

当你回想你曾付出过的那些努力,是否发现了跟在后边的那种满足感?是否发现了跟在后的那份收获?是否发现了跟在后边的那丝甜?也许你不曾去发现、去体会,但当你在运动会上冲过终点线时,看着同学兴奋的样子,心中一定会如吃了蜜一般的甜,这是辛苦训练后最好的回报;当你从军训基地回家时,一定会为了加深了友谊而满足,这是军训后那不起眼的回报。

难怪那么多人喜欢品茶,原来有这么美好的感觉,茶中有人生的欢乐悲喜,茶中有生活中的百感交集。品茶,不就是品人生么?我没有文人苏轼“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的豪迈,不及茶神陆羽“惟美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的神韵,未经诗圣杜甫“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的情分,茶之神韵我只是领略到皮毛,看那蜷缩的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身姿,我不禁沉浸在茶的韵律中,品味那一份宁静,那一份魂韵……

【篇四:茶韵悠悠百里香】

我的老家在婺源,那里盛产茶叶。采茶时节,到处洋溢着悠悠茶香……

——题记

我的老家是处于婺源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的茶叶闻名中外。每当我端起一杯碧绿的香茗,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年幼时的快乐时光和那香飘百里的悠悠茶韵。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一个婺源孩子,从襁褓时期到孩提时代直至今日,最大的乐趣——品茶,从不改变。

孩提时期,一次偶然“误喝”了自家茶园的“半成品茶”,这一切缘于表哥的恶作剧,虽然说我当时还是个大字不识的小孩。令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茶叶从此成了我“一日不喝,便感心头难受”的充满魔力的奇物。我从此过上了“一日不喝茶,百事尽荒芜”的生活。

上了小学,我开始帮着家里采摘茶叶。每次爸妈提出“采茶三人行”时,我都会一蹦三尺高,然后连忙提起篮子,抢在爸妈之前,跑进了茶园。我善于爬树,总是先爬上家中的那棵巨大的月桂树上极目远眺,获取了足够的情报后,再像猴子一样径直奔向茶叶长势最旺盛处。爸妈弯腰采茶,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只见爸妈的手指如蜻蜓点水一般,新鲜、嫩绿的茶叶便纷纷落入了篮子。可我的手太短,总是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甚至有时还得像兔子似的上蹿下跳,茶叶便自然而然地“缺胳膊少腿”,撒了一地。爸妈看着我笑了,我也跟着笑。就这样,我与茶的关系又亲近了一步。

步入了青春期后,我最享受的事就是泡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细细品味,使自己沉浸于那种沁人心脾的芬芳之中。我喜欢端坐着欣赏碧绿色的精灵在杯中如狂舞般翻腾,然后渐渐趋于淡定。我凝视它们在杯中徐徐舒展开来,亦如花一般绽放,慢慢地只见杯中绿了起来,幽幽的清香也蔓延开来。轻轻地喝一口茶水,这一刻我若有所悟,精神也为之一振,好似受了教益与鼓舞。怪不得爷爷常说,喝咱们家乡的茶,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能启迪人生,因为“人生如茶”。

现在,我已离开了家乡。可每当我品味着一杯香茗,都会想起那个盛产茶叶的小山村,还有那香飘百里的悠悠茶韵……

【篇五:茶韵】

袅袅烟雾升起,一股清甜扑面而来。原来是它在沸水中舒展了身体,它缓缓的舒展蜷缩的身躯,把周围的水都染绿了,却更香了。

我爱茶,爱它苦中带甜的滋味,爱它割舍不了的历史。在古城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凤凰山上凤凰树,凤凰树下凤凰茶。凤凰山上的凤凰茶,几百年来,滋润着古城里的儿女。传说,凤凰茶是因为凤凰山上的树曾栖息着凤凰而得名,就连昌黎先生也钟爱它。如其他品种的茶,它一开始也是苦涩的,第一道水泡出的茶是那么的浓,那么涩,但第二道水下去,苦涩冲掉了,细细品味,有一种甘甜沁入心田。它不像乌龙,泡得越久,它的甘甜越多。据茶农们说,一开始的凤凰茶并非如此甘甜,后来,把它种在红土壤里,他才愈发的甘甜,他已成了古城儿女必不可少的茶饮,潮汕儿女爱它,是一种深到骨子里的爱,我,也爱它,却并未深入骨髓。我目前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它展现的甘甜,那种苦中带甜的滋味。

我爱茶,但我也爱盛装他的套具,那精美的茶纹,和着那淡淡的茶香,就像罂粟,让人割舍不得。在古城里的人们,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套茶具,有的人家还有好几套呢。每逢节日或亲朋相聚,总要把中意的茶具拿出来招待客人。事后,小心翼翼的擦拭,放入泡沫盒子里,好好的放着。对他们来说,茶具与茶,如同至宝。我的家里也有一套,古树般的颜色包裹着茶具,古韵似的纹路盘绕在上面,添上一股文化的气息。父亲爱茶,却不懂茶。每逢有客,父亲都会拿出那个古色的茶具,熟练地沏上茶,注水,再倒。不一会儿,房间里都充斥着浓浓的茶香,每这个时候,我兄弟都会抢上一杯,先呡一口,再慢慢地品。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不知是茶醉了人,还是这茶杯迷了人。

我爱茶,不只是爱它的表象,我更爱它被更多的人喜爱,纵然他们喜欢的并非我喜欢的。我喜欢它被更多的人认识,你听,外国友人们都赞扬它,精美的茶具漂洋过海,一次次地让他们惊叹。他们拆开包装,注入第一道水,倒掉,再注,干瘪的茶叶仿佛活过来一般,散发出迷人的气息,捧起那古色的杯子,浅尝一口,一种甘甜在口中蔓延,不知是茶醉了任,还是这杯子醉了人,或许,两者都有吧!你看他们都沉醉在茶带来的韵味里。

【篇六:茶韵】

浓浓的春意,轻卷着风情;绵绵的绿意,含露着茶香。于是,就形成了一幅青山黛黛,绿水潺潺的山水画。在这片土地中,那就是茶的故土——汤湖。

春天,呢喃的鸟语,暖暖的春风,唤醒了万物,更唤醒了汤湖人的摇钱树——茶。家长的美丽,家长的绝情妙境,生长出了芽肥叶壮,异常新嫩的茶叶。

每天早晨,穿红着绿姑娘们背着竹蒌,连唱着动听的歌儿边往茶山上走,每个脸上都容光焕发,喜气洋洋。摘下的那些茶叶鲜嫩无比,条素美观,大小长短均匀,可惹人爱呢!采茶姑娘们手起茶叶落,编织着动人劳动乐章。

家乡制茶的技术也堪称一流,做出来的茶叶紧结秀丽,泡出来的茶水甚是清新,耐人寻味的清香,顺着茶的热气不时飘来,沁人心脾,喝上一口,甘甜沁腑,令人回味绵长。再告诉你个小秘密吧:茶叶还具有提神抗疲,止咳润肺的功效呢!所谓“好茶一杯,不用请医”大概就是这样吧!

家乡的茶还先后获金奖呢!真是不愧于它响当当的知名度啊!而我也不禁想大喊一声“狗牯脑,你真棒!”它“驰名古今,誉满中外”的美称,却确如其实。

家乡的茶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让它常驻人间,永不褪色;家乡的茶是我们的名片,我们要带着它高呼遍世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