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三年级作文 端午节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
发布时间: 2025-01-11 23:52
阅读:

【篇一:端午节包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就有了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外婆早早地去买了粽叶和包粽子的材料。外婆先把粽叶放到锅里煮,在这段时间里可以把其他材料准备好,有糯米、鲜肉、大枣、板栗……准备好了,粽叶也煮好了。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首先,外婆拿出两片粽叶,我们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拿出两片粽叶。再把一片粽叶放在手心里,捏成一个小山洞,然后把糯米塞进去,把另外一片粽叶包在糯米上面,最后,用红绳把粽叶固定起来。我刚拿起红绳,弟弟一把抢了过去,原来弟弟不会包粽子,只会来系绳子。我大方的把绳子和粽子递给了弟弟。看着弟弟脸上甜甜的笑脸,我心里无比快乐,因为我又当了回姐姐。

包好粽子,外婆把它们放到锅里煮。我一走出家门,小区里扑来了阵阵粽子的香味,闻着就让人流口水。走到了家门口,粽子的味道扑鼻而来,跨进家门第一步,口水真的情不自禁的从嘴角边流了下来。粽子出锅啦!我们一家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的吃着粽子。

吃着自己包的奇形怪状的粽子,觉得这个端午节过得非常有意义。

【篇二:粽子那些事】

浸在水中的粽叶,和加了碱的糯米,还有洗好了的红枣,这是要干什么?当然是要包粽子啦!

“先拿一片粽叶,像这样,卷成漏斗的形状,把手放进去,转一圈,这样才能保证有手掌大小的空间,然后……好,最后用绳捆好。”姑姑正在传授包粽子的要领,我认认真真地听着跃跃欲试。

我拿起一片粽叶,按照姑姑说的,将粽叶卷成了漏斗的形状。眼尖的姑姑马上发现了破绽,摆摆手让我改正:“你这样就不对了,有尖的这一头要高一些,不然用绳捆的时候不好捆。”我连忙改正,将它转了一圈,“漏斗的出口”果然小了很多!

米要放多少?一勺?还是两勺?我在心里暗自盘算着。算了!一勺吧!接下来要干什么?哦!要用筷子把米戳到“漏斗的出口”。

我戳得正起劲,眼尖的姑姑又发现了破绽:“你手不要抓得太紧啦!不然米又戳不下去啦!”

好了,该放馅了。我拿起一个红枣,狠狠地摁下去,摁扁了才肯松手。

接着,我又舀了一勺米,盖在红枣上。又用大拇指狠狠地摁紧、摁实。

接下来,是时候“全军出动”了。我仍然一只手抓着粽子,另一只手则立刻将多出的粽叶包上。抓粽子的手则迅速翻下上面多余的粽叶,在下面的大拇指和中指马上抽开,盖住了翻下来的粽叶。另一只手又抽开,将向上翘起的粽叶折出条痕,立刻又向左边偏。哈!这一部分完工了!

经过“紧锣密鼓的收割”,只剩下收尾工作—捆绳。

姑姑从椅背上捆着诸多缝纫线中抽出一根,并让我用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抓着粽子。

啊?用无名指和小拇指?它们可最不听使唤!

想着想着,大拇指竟“擅离职守”,我忙把它“抓”了回来。

就在姑姑捆绳时,中指不知哪儿冒了出来,“抢夺”了小拇指在半“领地”。直到姑姑绕到第二圈,才发现这个“不速之客”,硬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捆好绳。

在姑姑的帮助下,我的第一个粽子勉强“完工”了。吃一个粽子连简单都不算,可做一个粽子困难却比攀登蜀山还要难,由此可见得:有付出才有回报。

【篇三:端午节包粽子】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篇四:端午节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端午节这天,妈妈买来粽叶,端出泡过的江米,洗好蜜枣,准备开始包粽子。我也想自己动手包粽子,便自告奋勇要帮妈妈包粽子。我拿起粽叶一卷,挖了一大勺江米倒在粽叶里,双手一合,结果粽叶散开,里面的江米也散落一地。看来包粽子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妈妈笑着说:“你要仔细观察,多多练习,就能包成一个漂亮的粽子”。我又一次拿起粽叶,认真观察妈妈如何包粽子。只见妈妈不慌不忙地拿起两片粽叶,卷成圆锥形,往里面倒进少许江米,然后放入一颗甜丝丝的蜜枣,再倒入一些江米盖住蜜枣,然后用粽叶包裹形成一个三角形,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紧紧扎住,一个饱满、精致的粽子包好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又尝试了几次,终于包成一个“合格”的粽子。

妈妈问我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我知道那是因为人民为了纪念古代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妈妈还说包粽子是流传很久的民俗,我们要学会这门“技术”,更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知识,长大才能做像屈原那样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哎呀,我的粽子煮好了,我可要好好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啊。

【篇五:端午节包粽子】

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妈妈说:"苒苒(我的小名)我来教你包粽子吧!″我听了一蹦三尺高,说:"好呀!″

妈妈把洗好的叶子拿出来,我说:"妈,你从哪儿弄来的树叶子呀?能包粽子吗?"妈妈听了说:"傻孩子,这是槲叶,专门包粽子用的,它和糯米是很好的搭档。″妈妈把糯米拿出来,妈妈对我说"糯米要在水里侵泡7到8个小时才可以包粽子。"

我等啊等啊,等到花儿都谢了时间才到,妈妈把糯米拿的出来,然后又把槲叶拿出来。妈妈说:"叶子要拿好,糯米放中间堆成一条线,中间要弄好,底下往上放,手拿住,放点糯米水,两个绑一起。″我疑惑地问:"妈妈这一句绕口令到底是什么意思呀?″妈妈说第一步,要找两片不错的槲叶,然后坏的槲叶往上面放,好的槲叶往下面放。槲叶中间有一条黄线,这个就是它的茎。上面槲叶的茎和下面槲叶的茎要对齐。我说:"第一步也太简单了吧。"妈妈说:"难的还在后边呢!″我却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能难住本大小姐的?"妈妈说:"你真不知天高地厚!第二步要把适量的糯米放在槲叶中间像一条线。"我一听就十分沮丧,刚说过的话在耳边回荡。我的天呐,刚说完就像被一个响亮的耳光扇了过来一样,我的世界一刹那间倒塌了。妈妈说:"别急,别急,还有第三步,第三步就是要把口闭上。″我装疯卖傻:"什么闭嘴呀,我会。″妈妈说"你的小计谋我早就发现了,你看二三步太难就不想做了,准备打退堂鼓了啊。"我狡辩道"怎么可能?″妈妈说″那你就跟我好好学。"看来我的小计谋早就被妈妈识破了,唉,硬着头皮也得上。

"四五步很简单,下面没闭口就让它往上面放一点。然后用手先拿住,再放点糯米水,这样上边也闭口。把两个做好之后就把它绑到一起,一个粽子就做好啦。"我说:"妈妈,咱们两个合作吧?""好吧,你一个人包又慢又不好。还是让我来帮你一下吧。″妈妈我们俩合作,我做一四步,妈妈做二三五步,就这样,我们俩做了一个又一个粽子。第二天也就是端午节这天,我便吃到了我亲手包的粽子。因为太好吃了,我吃货的本性就暴露无遗啦,偷偷告诉你:我一连吃了三捆粽子。

包粽子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端午节的气息,还会让我们锻炼动手的能力。这个端午节你包粽子了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